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技动向学人动向
关键字  范围   
 
丁肇中:我绝不是天分高的人 我只集中我所有的能力做一件事
丁肇中:我绝不是天分高的人 我只集中我所有的能力做一件事
作者:李大庆 | 2014/10/23 8:31:59 | 浏览:3667 | 评论:0

 

   “丁教授,天分在您的成就中起多大的作用?”“我绝不是天分高的人。我很早就认识到我的能力很有限,所以呢,就集中我所有的能力做一件事,就是我认为最重要的事。”在18日由中国科学院大学举行的学术报告会上,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丁肇中几次谈到他“只做一件事”。

  1976年,丁肇中因发现J粒子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在此次报告会上首先作了题为《发现J粒子实验》的演讲,回顾了J粒子的发现历程,介绍了由他领导的阿尔法磁谱仪国际空间站实验的最新结果。

  演讲结束时,有位听众问丁肇中: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才能加入到阿尔法磁谱仪研究的团队中?丁肇中说,一个条件是脑子清楚一点,另一个条件是你一定要认为这是你最重要的工作,其他工作都是次要的。“我一直说我就只能干一件事,我从来没有同时从事过两件事,这是非常关键的。”

  一名研究生问:丁教授,在您一生中最重要的选择是什么?丁肇中回答:在麻省理工学院有1000多名教授,我是唯一不教书的。我一生中最重要的选择就是只做一件事。

  丁肇中的回答博得了包括白春礼、张存浩、陈佳洱、何祚庥、陈和生、吴岳良等院士以及首都多家单位科研人员和研究生的热烈掌声。

  报告会上,中科院院长白春礼高度评价了丁肇中的科学贡献,并向他颁发了中国科学院大学名誉教授证书。

丁肇中:不知道让我赢得信任

李润文

丁肇中:我绝不是天分高的人 我只集中我所有的能力做一件事

 

“您认为真能找到暗物质和反物质吗?”

“我不知道。”

“您认为发现暗物质的价值在哪里?”

“我不知道。”

10月14日下午,在东南大学介绍由他主持的国际空间站上AMS实验的最新实验结果时,丁肇中连说“不知道”。

“不知道”,是丁肇中回答问题最常用的答案。丁肇中说,他不知道是真的不知道,不会不懂装懂。正是这句话让他赢得了更多人的信任,能够领导600名科学家按照他的意愿去执行实验项目。

曾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丁肇中教授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领导开展AMS实验。AMS-01探测器于1998年6月搭乘美国“发现者”号航天飞机升入太空并成功运行。AMS-02实验是世界首个也是迄今唯一被批准在国际空间站上进行的大型科学实验,是为了寻找暗物质和反物质。

AMS涉及16个国家和地区,60多所大学、研究所和600多位的物理学家组成,在中国包括东南大学、上海交大、中山大学等,除此以外有俄罗斯、德国、芬兰、法国、葡萄牙、瑞士、土耳其和韩国等,包括美国和墨西哥。

参与项目的都是国际一流的科学家,他们各有想法,如何才能团结一致,分工合作呢?

当遇到技术困难时,丁肇中会召集大家开会,老师、教授、实验室负责人所有人都发言,他听大家的想法,遇到不懂的他就认真求教,直到他听懂为止。

“各国人想法很多,但最终却只能采取一种,采取最可能的那种。”丁肇中说,他在听取所有人的想法后再决断。

除了工作,他和科学家们没有往来,更多的时候他在做判断,判断未来的发展趋势。

每两个月开一次会,近20年来他开了多次会议,但每次他都能得到大家的信任。

丁肇中说:“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做出错误的决定,所以他们相信我做的决定。”

如此庞大的一项科学实验一点不出错是丁肇中的骄傲。

在航天飞机载AMS-02国际空间站发射前几天,丁肇中来到发射台上,他独立想了好几天,想过去16年里做的AMS有没有错误,有没有值得怀疑的地方。如果有怀疑的地方,就不能让它起飞,因为起飞以后就回不来了。

“我记得非常清楚,我在那坐了4个钟头,直到认定没有任何怀疑的地方了,才下来。下来的时候,全身发冷,还在集中精力想有没有错误。”

2011年5月16日上午8:56,奋进号发射升空,航天飞机重110吨,两个固体火箭重1142吨,总共重量2008吨,送到离地面400公里的空间站上,国际空间站的重量是7.5吨。

国际空间站每90分钟绕地球一周,在过去40个月里,他们收到540亿宇宙线事例,远远多于过去100年收集到所有宇宙线事例的总和,有很多物理现象。

探索暗物质有6个步骤,目前已经完成了5个,剩下的最后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个,难度最大,需要几年时间。

到底能不能找到暗物质呢?丁肇中说:“我不知道。”

但他坚持认为,暗物质一定存在。

相关栏目:『学人动向
包振山、卢东祥、刘波:激发八小时外经济活力打造扩内需促消费长效机制 2025-08-12 [172]
许倬云走了,他曾喊话中国青年:我劝你们振作 2025-08-05 [282]
瑞士商会名誉主席:职业教育如何作为国家竞争力引擎 2025-08-05 [308]
梁文道:励志书读多了,人会变傻的! 2025-08-05 [264]
《陈志武教授:思辨能力才是核心能力,多数中国学生不善表达》 2025-08-05 [272]
耶鲁大学教授给博士新生的真诚建议:博士之路,选择与坚持的艺术 2025-08-01 [387]
张维迎:经济自由会带来政治自由吗? 2025-08-01 [431]
66届IMO中国全员金牌荣获团体冠军,满分学霸曾在北大蹭课韦神 2025-07-25 [748]
张斌:宏观经济学的多重困境和反直觉真相 2025-07-23 [733]
余永定:解析美国“大而美”法案 2025-07-23 [1031]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美国加大审查范围 北大多名美国留学生遭联邦调查局质询 :天安门广场喜迎“十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 马亮:做院长就能够发更多论文?论文发表是不是一场“权力的游戏”? :印裔人才在美碾压华裔:我们可以从印度教育中学到什么? :北京452万人将从北京迁至雄安(附部分央企名单) :《2019全球肿瘤趋势报告》 :阿尔茨海默病预防与干预核心讯息图解 :引力波天文台或有助搜寻暗物质粒子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5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