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央反四风禁令下,“三公”消费大幅减少,干部公款“吃喝风”得到空前遏制。然而,记者在基层采访发现,仍有个别干部罔顾禁令,顶风奢靡,“不吃公款吃老板”。(新华网 10月30日)
我国有句古话叫“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有句俗语是“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用这两句话来形容当前官场中存在的干部“不吃公款吃老板”现象及某些干部在侥幸心理下的自我安慰再合适不过。
尽管,自中央八项规定和连续的反四风禁令出台以来,各地陆续跟进,上行下效,极大了转变了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取得了会议“瘦身”、“三公”减少、福利取消等一系列成效,有效的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这从各地星级酒店主动降星、奢侈品市场的黯淡和官员“裸年”吐槽等就可以看出,高层整治“四风”的决心和执行的力度,也可以看出这次治理所产生的立竿见影的效果。但仍有一些地方的干部或认识不到位不以为然,或只说不做应付了事,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钻空子、搞变通、打折扣,行贿与受贿都转入了“地下活动”并且衍生出了新的特点。这其中尤以吃喝“隐身术”——不吃公款吃老板教人防不胜防。
由于国家的明令禁止、群众参政议政热情的提高,加上当前“小、快、灵”的通讯手段,让官员们都不敢去会所和高级酒店,生怕一不小心就被曝光,成了“网络红人”。但是否意味着这些官员们就不大吃大喝了呢?答案是否定的,他们只不过是进行了变通而已。比如,国家严禁公款吃喝,那就让老板“埋单”。在一些地方,一些官员将吃喝地点选择在了更加偏僻的郊外,有的直接就在企业的办公楼内。官员来此之后的称呼变成了“某总”“老某”,宴会多以同学聚会、好朋友聚餐等名义进行。并且赴宴时往往由老板以私车接送。如此一来,官员们就实现了“华丽转身”,“完美蜕变”,不是内部人员很难知晓其中的玄机。
表面上看,这样的吃喝没有花费公款,完全是私人性质的宴请,吃点喝点算不了什么。但实际上,搭建起的却是一个权钱交易平台。“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尤其是向来以精明著称的商人更是如此。他们为什么舍得花大代价大心思请官员吃饭?为的还不是官员手中的权力和可以为其带来的便利。正所谓“拿人的手短,吃人的嘴软”,不少理想信念不坚定,心怀贪婪和侥幸心理的官员就被他们这样迅速腐蚀,并最终与他们结成利益共同体,从官商勾肩搭背沦为了官商勾结。但这背后却潜藏着权钱交易、共同犯罪的罪恶,损害的是国家、集体和人民的利益,影响的是党员干部的形象和社会的风气。
如何破解不吃公款吃老板这个“隐身术”?笔者有四个建议:
一是通过理论学习和廉政教育树立和改造官员及其近亲属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提高自律意识,时时敲响自律钟、事事绷紧廉洁弦。
二是加大反四风力度和制度建设,坚决查处滥用职权和徇私舞弊行为,将权力关在“笼子里”,双管齐下,始终保持对领导干部的高压态势。
三是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依法治国,依法治党的精神,将这种不吃公款吃老板的行为也视作一种行贿受贿的腐败问题。对主动行贿的老板和收受贿赂的官员一视同仁,严格依法依规,从严从重处罚,提高犯罪成本,从而使老板不敢宴请,官员不敢赴宴。
四是继续简政放权,打造廉洁高效,务实有为的政治生态环境,让老板不请吃请喝也能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让官员不卡不拿不要也愿意履职尽责,为商人为群众提供正常服务,如此一来,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官场环境下,不吃公款吃老板的“隐身术”自然不攻自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