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科学家、俄罗斯“机器人望远镜全球网络”项目负责人弗拉基米尔·卢布诺夫日前表示,未来一旦地球与陨石发生碰撞,欧洲有可能被完全摧毁。
卢布诺夫表示,未来有可能有巨型陨石坠落的危险,其体积是早前坠入车里雅宾斯克陨石的20倍,小行星将被列为潜在的危险。
“如果天体能够坠入体积足够大的水中,比如大海,那么将引发剧烈的海啸,摧毁沿海城市,如果坠入核电厂,那么将威胁到整个欧洲。”
卢布诺夫还解释说,现在说什么时候会发生危险还为时过早,科学家观察了天体的运动,发现而小行星的轨道都在不断变化。因此保守估计,在未来两年内将不会发生碰撞。
终极飞行汽车诞生 无需跑道可像直升机般起降
(郭际)
美国亚利桑那州初创公司Krossblade宣称,其概念产品“天空遨游者”解决了飞行汽车面临的最大难题,即需要跑道起降。“遨游者”堪称直升机、飞机与汽车的混合体,不再需要跑道,可像直升机那样起降。
遨游者有四个旋翼,可以帮助其升空,然后再变身成为正常的飞机。Krossblade表示:“‘遨游者’是一种能够垂直起降的5座变形飞机,也可以在公路上行驶。它可以直接从A点到达B点,不用先以汽车模式从A点到达一个机场,然后飞往下个机场,最后再以汽车模式从机场驶往B点。”该公司希望自己的新式飞行汽车能够吸引富有的私人飞机用户。
正常飞行模式下,“遨游者”可使用尾部2个150马力的发动机。垂直起降时,四个主旋翼上的4个80马力的电动发动机再加上4个10马力的小旋翼,可以帮助其稳定机身。在地面上,长达8.4米的“遨游者”可将9.5米的翼展折叠起来,安装在轮子上的电动机可驱使汽车时速达到112公里。
日本用耳软骨成功再造气管软骨
(蓝建中)
日本东京大学医学系附属医院日前宣布,其研究小组通过培育加工狗的部分耳软骨,成功再造了狗气管软骨。这一技术有望使再生医疗获得新发展。
东京大学口腔颌面外科教授高户毅、副教授星和人领导的研究小组,利用5只出生约6个月的狗进行实验。这5只狗都因气管软骨损伤而呼吸困难。
研究人员从这些狗耳朵后面取下重约0.1克、长约5毫米的部分软骨,提取出细胞后放入试管,加入能激活并增加血清和细胞的药物进行培养。约1个月后,这些培养物中生成了相当于原有体积10倍以上的软骨。研究人员加工这些新生成的软骨,使其与狗气管软骨损伤部位的形状吻合之后,将其移植到损伤部位。
移植软骨后,5只狗的呼吸都恢复了正常。虽然此前研究人员已开发出将部分耳软骨移植到鼻骨受损部位的技术,不过移植到性命攸关的气管还是首次。与此前的方法相比,如此移植耳软骨不会在气管上留下明显手术痕迹,还可降低感染风险。
在下一阶段,研究人员准备以6名因外伤或先天疾病导致气管软骨无法发挥作用的成年人为对象开展临床试验。
覆盖气管的软骨,对空气在口腔和肺部之间顺利流动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如果因甲状腺癌等手术切除了气管软骨,或者由于交通事故、先天疾病导致部分气管软骨缺损或变形,患者就会呼吸不畅。
日本每年约有15万人因气管软骨无法正常发挥作用而需要接受手术。目前重建气管软骨的主要手段是移植患者的肋软骨,不过取出肋软骨有可能导致胸部变形,而且10岁以下的患者也难以采集到足够的肋软骨。此外,还有移植人工树脂材料的方法,不过移植部位容易滋生细菌。
微软发布可穿戴健康设备 可监测用户心率步数
微软刚刚正式宣布了微软智能手环以及微软健康平台。其中,智能手环是一款健康追踪可穿戴设备,明天正式开卖,售价199美元(约合人民币1216元),用户可在微软在线商店购买(暂时仅限美国)。
智能手环内置了10个传感器,用于监测用户的心率、步数以及移动等日常数据。除此之外,一些新加入的传感器还能检测紫外线照射、皮电反应(用于测量压力)等,十分强大。
智能手环一次充满电可续航48小时,用户可日夜佩戴,测量睡眠质量。此外,手环还集成了微软Cortana语音助手,方便用户语音使用。
据微软官方介绍,微软健康平台通过手环来搜集用户健康数据并进行分析,Windows Phone、iOS、Android三大平台都有专用APP。通过APP,用户可自定义自己的手环,查看通知等。
日本研发厚8毫米玻璃硬盘 可存储信息3亿多年
日立制作所和京都大学联合开发的保存数据用石英玻璃(日经中文网)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日立制作所与京都大学日前宣布开发出了一项新的信息保存技术,能在边长5厘米、厚8毫米的正方形玻璃片上储存相当于1至2部电影数据量的信息,而保存时间可达到3亿年以上。
该技术发展了用特殊激光在石英玻璃内部打孔的技术,使信息存储量达到以往的约6倍。作为将重要信息留给后世的一个途径,该技术有望在长期保存政府文件和文化遗产方面发挥作用,计划3年后投入使用。
在边长5厘米,厚度为8毫米的玻璃片上,可写入数据量达6GB(1G为10亿字节)的信息。每单位面积的信息储存能力与蓝光光盘相同。
目前一般用半导体和光盘储存信息。石英玻璃虽然耐热耐辐射性能较好,但此前只能保存少量的信息。研究团队用透镜调整激光照射方向,使在玻璃的深部记录信息成为可能。用市面销售的光学显微镜即可读取玻璃上的信息。
除转换为二维码的视频、文章数据,还可写入由“点”组成的图画和文字等。
日本推进iPS心肌细胞商品化 用于确认新药副作用
据日本放送协会(NHK)31日报道,日本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NEDO)等,已经着手将使用iPS细胞制成的心肌细胞商品化的工作,目的是让制药公司能够用于确认新药的副作用,并决定争取2015年度可以推向市场。
这项工作由日本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携手京都大学iPS细胞研究所以及宝生物有限公司等三家企业联手进行。
目前,制药公司在研制新药时,通常通过动物试验或临床试验确认新药是否有引发心律不齐的副作用,瓶颈是成本较高。据介绍,如果能够使用iPS细胞制成的心肌细胞确认新药副作用的话,就可以取代动物试验,进而达到大幅度削减成本的作用。
参与这项商品化工作的各方计划,将运用京都大学研发的iPS细胞制成心肌细胞的技术与企业拥有的批量生产技术相结合,争取在2015年度就向市场推出这种心肌细胞。
日本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副理事长仓田健儿表示:“开发一种新药,据说需要500亿日元。如果能够削减成本的话,将对社会有巨大益处。”
比GPS还准:化学GPS能快速找出两点间最短路径
一个由瑞士、匈牙利、日本以及苏格兰科学家组成的国际研究小组日前发现,一种化学方法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非常迅速地找出两点之间最短的路径。通过这种方法进行规划的速度甚至超过目前常见的电子GPS导航系统。该技术有望在交通系统规划、制订运输计划、物流系统等多个领域获得应用。相关论文发表在化学专业期刊《朗缪尔》上。
研究人员将这种技术称为“化学处理器”。他们认为,就像计算机拥有计算能力一样,自然界中很多物质和现象都有着天然的、强大的“计算能力”,蕴含着简单高效的算法。流动的液体就是其中的一种。
这种“化学GPS”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首先将一种混酸凝胶涂抹在模拟地图的目的地处(终点),然后再将与染料融合后的碱性溶液添加到出发点(起点)上。依靠马拉高尼效应,碱性溶液会在表面张力梯度的作用下,在极短的时间内快速扩酸,并自动流向酸性最强的点,即终点。在这个过程中,它们会在地图上留下数条彩色的印迹:颜色最深的是最短路径,稍浅是备选路径。
马拉高尼效应是物理学中的一个有趣现象,指两种表面张力不同的液体介面之间由于存在张力梯度而发生移动的现象。当一种液体的液膜因受外界扰动(如温度、浓度)而使液膜局部变薄时,它会在表面张力梯度的作用下形成马拉高尼流,使液体沿最佳路线快速流回薄液面。这种“化学GPS”正是利用这一效应。
物理学家组织网称,为了验证这一想法,研究人员按照布达佩斯的地图制作了一个迷宫,并将一个披萨餐厅设为终点。“化学GPS”很快找到了最短的路线,并给出了备选路线。经过对比,研究人员发现,在复杂的迷宫地形中,使用“化学GPS”进行路线规划的速度要远高于利用电子导航系统穷举式寻找捷径的效率。
研究人员称,除了路径规划外,这种化学计算方法还能够在交通系统规划、物流系统、实验心理学、网络与机器人设计等领域获得应用。下一步他们还将在更大更复杂的迷宫中对该方法进行测试。(王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