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畫將孩子送出國留學的中國家庭愈來愈多,圖為成都舉行出國留學諮詢現場,家長帶同子女一起到場。
調查顯示,大部分出現這類情況的學生是「後段生」,就讀的學校水準相對較差。不過薛涌指出,學生考試能力強而學習能力差不僅出現在後段生中,就讀名校的中國小留學生也有這樣的狀況。他曾遇到有在常春藤盟校就讀的中國小留學生不會寫讀書報告,而這是美國大學學習的一項基本功。
薛涌還表示,希望留學生可以自己申請學校,不要依賴中介。他說,「把自己的青春託付給中介是不負責任的行為」。儘管自己申請的過程非常痛苦,但經歷過這個過程之後,學生會成熟許多。
薛涌認為,在中國的教育體系下,家長和學生都很盲目。所以小留學生在出國前應先gap一到兩年時間,用這段時間好好準備,在沒有任何其他壓力的情況下,提高自己的英文和知識水平。這樣,留學的收穫會大不相同。他把這段間隔期稱作「留學複讀」。
間隔年(gap year)是西方國家中頗為流行的概念,一般指年輕人在開始大學或工作前用一到兩年的時間遊歷自己想去的地方,或是做自己喜歡做的事。而高考複讀則指中國大陸學生在大學錄取考試成績或錄取結果不理想時,重新回到中學就讀的過程。
「比起高考複讀和gap year,中國小留學生更需要留學複讀。因為中、美兩國文化差異巨大,小留學生需要多準備一到兩年時間,提高英文和基礎知識。」薛涌以美國大學基礎課美國歷史為例,大部分中國小留學生不清楚confederation(邦聯)和federation(聯邦)的差別,這讓他們在理解美國早期歷史時有很大困難,而對美國大學生來說,這只是簡單的常識。在小留學生的學習中,這樣微妙的文化背景差別比比皆是。
薛涌說,如今美國的留學門檻比20年前大大降低。在留學生規模擴大的同時,不可忽視的是,留學生的能力水平在下降。「現在的小留學生,不僅在美國期間非常困惑,大部分學生即使回到中國,也依然找不到北。長此以往,學生心理壓力大,自尊心下降,給本人和家庭都帶來巨大打擊。與其留學之後出現這種狀況,不如晚一些時間上學,做好相應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