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主要分三個部分,包括三星堆遺址的地理位置,三星堆最早發現情況。他特別提到美籍加拿大教授葛維漢(David Crockett Graham)擔任華西協和大學博物館館長時組織發掘情況。張錯說,為什麼有些出土文物中人面形象是縱目,他認為與古代絲織品有重要關係的蠶有關。
他認為,在四川三星堆遺址發現後,經過了數次發掘,但收穫均不大。直到上世紀80年代才有大批三星堆文物出土,也為研究三星堆遺址提供了大量確鑿資料。他表示,古蜀國時期已使用蠶絲做絲織品,所以三星堆出土文物人面造型中大多為縱目,與蠶的眼睛形狀有很多關聯,且蜀字最早文字寫法也與蠶有關。
張錯原名張振翱,是著名中國現代詩人和藝術評論家,台北醫學大學特聘客座教授,美國楊百翰大學英文系碩士,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比較文學博士。現為美國南加大東亞語言學系兼比較文學系教授。曾獲台北中國時報文學獎、國家文藝獎、中興文藝獎,有著作50餘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