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任爾灣加大醫學院副教授的葛樂森,在該校Gavin Herbert眼科研究中心主持視網膜色素病變研究計畫,他從90年代開始進行以幹細胞治療眼疾的研究,在實驗室中培育人體視網膜細胞,移植到鼠、貓及豬等動物後,證實可有效恢復視網膜感光細胞功能,甚至讓一些已失去視力的動物重見光明,葛樂森說,移植的幹細胞不但沒有排斥現象,還可自行在視網膜上找到適合的位置,並與一些已經開始退化的視網膜細胞接軌,恢復其感光功能,進行搶救視力的任務,當他第一次在顯微鏡下看到視網膜幹細胞這種獨特表現時,也為之震驚不已。
吉林大學醫學院畢業後,任職北京大學醫院眼科醫生的楊靜,在眼科治療各項眼疾時,也開始注意到幹細胞治療眼疾的研究。她自北京大學取得生物學博士後,於2003年前往丹麥參加哥本哈根大學的幹細胞研究,並因而結識也正與歐洲合作進行幹細胞治療眼疾的葛樂森。更巧的是,兩人都是醫學(MD)及哲學(PHD)雙博士,雖然來自不同的國家,卻由共同的研究主題牽線,成為學術研究及人生伴侶。他們兩人於2006年加入爾灣加大醫學院,大多數時間都投注在幹細胞研究上,最近這項耗時的幹細胞研究終於將進入臨床實驗,對他們而言,有如即將完成一場馬拉松式的長跑。
目前全世界各地不乏專精幹細胞研究的團隊,大家都在爭取先機,楊靜表示,由於美國對幹細胞研究規定得非常嚴格,相形之下,研究難度比歐洲及日本高。幹細胞具有可分裂、增生、轉化為人體各種細胞的特長,極富醫療潛力,除了胚胎幹細胞之外,近年採用基因工程培養人體幹細胞的作法也大受歡迎。美國對幹細胞研究的每個環節均有嚴格規定,研究過程相對耗時。他們雖然在爾灣加大進行研究,但是到了臨床實驗的階段,必須成立公司接受聯邦食品與藥物管理局的監督,這表示移植幹細胞治療眼疾的療法已指日可待。
葛樂森應橙縣中華文化協會之邀,日前在爾灣中文學校舉辦一場講座,深入淺出介紹這項研究,他指出,幹細胞移植治療法選擇以視網膜色素病變及老年性黃斑病變為對象,是因為這兩種眼疾患者最後都將失明,預期治療效果將會十分明顯。若能成功完成臨床實驗,同樣的幹細胞移植療法將可應用到其他的疾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