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科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房宁6日在环球时报年会上表示,根据列宁主义的观点,如果没有党,人民就是一盘散沙,任人欺凌。有了党以后中国人民才是人民,才能站起来。
房宁说,法治和人治的关系,就好比汽车大还是司机大。人治就是一个经验性的治理,法治就是一个规范性的治理。法治不是一个点,不是一个线,而是一个可能性的空间,那么在这个空间中就是人治。
房宁称,“文化大革命”时期,大家要求讲法治是可以的。但是不能说法治比人治好,人治比法治坏,不能把人治妖魔化,把法治神圣化。其实,从科学的角度来讲就是一个治理的方式,永远会有法治,永远会有人治,只不过要权衡什么时候大一点,什么时候小一点,什么时候可以看重这一点,什么时候注重那一点,这无非是一个实践的问题。所以不能说车重要还是司机重要,是汽车听司机的,还是司机听汽车的,这些问题莫名其妙。
中国社科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房宁6日在环球时报年会上表示,1989年之后,美国人得出一个基本的判断,就是在短时期通过这么一场社会运动,改变中国的政权是做不到的。怎么办,其中有一个方案,就是所谓的宪政方案。
房宁表示,实行宪政具体的有两个意思,第一就是宪法司法化,宪法可以变成法律,可以打官司。第二个就是将计就计,要求共产党实行宪法中承诺的东西,否则就进行攻击。
房宁称,美国的宪法变成法律几乎用了200年。但它却要求中国现在就办,现在办不到就是在欺骗,现在办不到就得下台。所以,简单来说宪政的问题在中国不是一个理论问题,是一个政治盘算。
妖魔化人治神聖化法治,夠衝擊力 (屏山石)
房寧稱,“文化大革命”時期,大家要求講法治是可以的。但是不能説法治比人治好,人治比法治壞,不能把人治妖魔化,把法治神聖化。其實,從科學的角度來講就是一個治理的方式,永遠會有法治,永遠會有人治,只不過要權衡什麼時候大一點,什麼時候小一點,什麼時候可以看重這一點,什麼時候注重那一點,這無非是一個實踐的問題。所以不能説車重要還是司機重要,是汽車聽司機的,還是司機聽汽車的,這些問題莫名其妙。(環球時報2014/12/06)
今早,天氣有些陰沉。搜狐新浪鳳凰網易首頁前排,都有一條消息,《社科院學者:不應妖魔化“人治”,神化“法治”》。
前三家門戶所引,是環球時報微博的內容,就一段話;網易所引,是環球網的正式報道,有三段。
內容多寡有別,本意只有一個。社科院政治學研究所所長房寧認為,人治和法治的關係是司機和汽車的關係——這個比喻妥嗎?反正鳳凰網上跟貼網友稱其偷換概念——正是在這不恰當的比喻之上,他得出了不要把人治妖魔化,把法治神聖化的結論。
他是社科院政治研究所所長,站得高、看得遠、聽得多,知道有人在妖魔化人治——咱這普通小網友,真沒見過——但就算我再草根,我也知道,依法治國是寫入了憲法的,憲法神不神聖——儘管還是有些不完善,但在黨的語境中,在依憲治國的氛圍下,它無疑是被神聖化了的。
然在經過一翻搜索之後,發現了一些更值得講的話題。
房寧在哪説的這些話?
是在2015年《環球時報》年會。
此會12月6日在北京萬達索菲特大酒店——被中國酒店星光獎評為“中國最佳頂級奢華酒店”(不知此獎是否權威)——召開,主題是——大國皆不易,競爭何太急。
議題設置有著濃郁環球時報風格——世界是否重回區分敵友時代?顏色革命離中國有多遠?依法治國為什麼不是憲政?中國經濟新常態是否足夠支撐中國繼續崛起?環球大使對話——“一線一帶”給世界帶來的機遇和國際合作;預測2015年的世界;預測2015年的中國。
話題這麼多,人數不能少。不包括會議東家胡錫進,計有六十七人。既有將軍,也有教授;既有研究所人員,也有政府官員;還有法國德國奧地利波蘭伊朗蒙古斯里蘭卡的駐華大使;更有網友們熟悉的戴旭司馬南吳法天也共襄盛舉——需要説明一下的是,我所使用的資料,乃11月30日政治學與國際關係論壇公眾號所發的微信:2015年《環球時報》年會議程——當天是否所有被邀人員都與會,不得而知。
但可以肯定的是,房寧被邀請了,也去了。他所屬的版塊為——依法治國為什麼不是憲政。
之所以不厭其煩列舉這麼多,是想探究,如此多人參加的大會,為何言論能被門戶網站編輯看中並被網友關注者,九牛一毛?
首先應該是環球網和環球時報微博放出來的少。之所以這樣,大概在於説話的人太多,大話套話已被説過無數次的話也不少,因此只能擷其特殊者,免做無用功。
而房寧的觀點,無疑夠衝擊力,夠破常識,夠聚焦網友情緒——於是環球網的編輯們將之提了出來,門戶網站的編輯們,用他來吸引眼球——兩下一配合,效果就有了。
不過,比房寧更早一點出名的是原中國軍事科學院院長劉精松上將,他被請在年會上做唯一的主旨演講,時間預計是二十分鐘。之後環球時報推出《解放軍上將:必要時依法武力解決台灣問題》的消息——至於劉上將演講中其他的觀點,未見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