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麟衍任華盛頓大學醫學院急診室主治醫師。
溫麟衍(中)在非洲盧安達考察愛滋病。
聖誕前夕,天普市學區校友溫麟衍(Leana S. Wen)給父親溫小鹿捎來一則喜訊,她獲任巴爾的摩市(Baltimore)公共衛生局長,明年1月15日上任,年薪20萬元。巴爾的摩是馬里蘭州最大城市,公共衛生局有1100名職員,年僅31歲的華裔女子出任局長締造新歷史。
美國夢吸引無數新移民,但現實生活中,少數族裔和女性要晉升到政府和企業的決策階層十分不易,他們面前橫著一道「玻璃天花板」(Glass ceiling)。對具有少數族裔和女性雙重身分的華人新移民,想在主流社會出人頭地難上加難。
今年巴爾的摩市衛生局長出缺,40多人競爭,絕大多數是有醫學博士背景的白人男性,但雀屏中選者卻是一位華裔青年女子,結果跌破一堆眼鏡。一錘定音的巴爾的摩市長羅琳布萊克(Stephanie Rawlings-Blake)表示:「溫麟衍有很多正能量和公共服務的強烈願望,她對公共衛生的熱情,讓我覺得她有正確的經驗,可幫助衛生部門向前推進。」
溫麟衍說,這是個令人興奮的職位,成功的經驗是必須展示自己為公眾服務的熱情和責任感。作為一名醫師,不是在人們生病以後才開始治療,而是平時就要重視預防,宣導衛生常識,控制濫用毒品,減少槍支暴力,為市民創造一個健康的生活環境。「我認為,這才是公共衛生局長最重要的職責」。
溫麟衍指出,「玻璃天花板」是一種社會現象,處處存在,每一個亞裔都可能遭遇。該如何面對和突破﹖就她個人經驗,一是在青少年時代和踏入社會初期,找到一位良師指點迷津,可以少走彎路。她很幸運,從大學少年班到醫學博士,受教於不同族裔的恩師,受益良多。第二,對自己要有信心,學習優秀,品行端正,有領導能力,出類拔萃。第三,成功不會一步到位,要有恆心和耐心,執著和持久地追求目標。
溫麟衍談到,多年來亞裔被譽為美國「模範少數族裔」,留給主流社會的刻板印象是,努力學習、勤奮工作、安分守己,與世無爭。但時代不同,愈來愈多的亞裔融入主流,出任政府高職或企業高管,在很多領域出人頭地。她自己切身感受到時代的變化,且相信亞裔應當同其他族裔一樣,在社會各個層面擁有自己的一席地位。
最近十年來,溫麟衍先後取得華盛頓州聖路易斯醫學院醫學博士、哈佛大學醫學院急診醫師執照、喬治華盛頓大學(GWU)醫學院助理教授、急診部主治醫師等學位和職稱,完全符合華人傳統的培養目標以及「模範少數族裔」的形象。但她並沒有止步於此,而是向更高的目標挑戰,其中「國際觀」對她的影響很大。
溫麟衍回顧,2006年夏季,當時還在聖路易斯醫學院求學的她,入選世界衛生組織(WHO)全球保健學者,赴日內瓦總部工作三個月,研究藥品貿易政策。2007年初,她又去非洲國家盧安達(Rwanda)工作三個月,考察當地愛滋病泛濫現象,幫助婦女解除痛苦。2007年10月,她膺選「羅德學者」(Rhodes Scholar),赴英國牛津(Oxford)大學深造公共衛生。這三次在國外工作和留學的經歷,使她開拓視野,萌育為公眾服務的信念,要從急診室走向更廣大的領域,挺進制定醫療政策的層面。
溫麟衍八歲時上海來到美國,當時不會講英文,在天普市學區插班讀書。五年後,13歲的她跳過高中,直接升入洛杉磯州立大學(CSULA)少年班, 17歲畢業後,領取全額獎學金赴聖路易斯醫學院深造,31歲獲任巴爾的摩市衛生局長。她以個人的成功實踐,突破「玻璃天花板」,鼓舞更多華裔和少數族裔青年堅持不懈追求美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