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人在海外创业就业
关键字  范围   
 
赵勇:创新人才靠创新教育 vs  姚洋:创新,环境比教育更重要!
赵勇:创新人才靠创新教育 vs 姚洋:创新,环境比教育更重要!
2014/12/23 23:31:42 | 浏览:1883 | 评论:0
每种教育面对的是不同的经济,经济转型必然要求人才的转型。当需要工业化的时候,培养再多再好的农民都是没用的。

赵勇:创新人才靠创新教育 vs  姚洋:创新,环境比教育更重要!

  

  我长期待在国外,所以讲得更多的是世界性的教育问题。新经济我不了解,但通过新华网,我了解到是中国经济下一步可能需要创新驱动,那就必须有会创新的人才,创新人才的培育必然要靠创新的教育,这就涉及到教育转型问题。

  高失业率与人才不足的悖论

  大家没有谁用诺基亚了吧?诺基亚作为手机生产商基本上已经死掉了,已经被微软买断了。国际上都在探讨诺基亚的死亡是谁造成的?有人可能说是乔布斯,我们现在说iPhone是新常态手机,但这和诺基亚死亡有什么关系?大家讨论了很多,最后说诺基亚属于自杀,不是他杀。诺基亚一直想让一个愚蠢的手机变聪明,但只是在老式的模式上增加新功能而已,而苹果则是创造了新的模式。

  教育也是如此。我在很多国家的教育机构工作过,大家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教育的悖论。目前全球最大的问题,即青年的失业率问题。很多美国人现在在反思一点,有没有必要全部上大学。目前青年就业是个全球性的难题,这不是2008年经济危机的结果,因为那时候失业率比2012年还低。这里说的是受过很好教育的青年,据统计美国大学本科毕业生53%的年轻人干的要么不是自己的专业,要么是本不需要他来做的工作。2014年9月澳大利亚的青年失业率从2008年的16%上升到了27.1%,欧盟的许多国家也面临同样的问题。今年中国毕业生大概740多万,如今大学就业率还不如小学就业率。我老家在农村,村里以前一共200多人,现在只剩下四五十人,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我弟弟没有读书,就业概率却比我还要好,在哪儿都可以就业。

  大量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找不到工作,但全球经济体都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人才不足。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说白了是人才不匹配,世界需要的人才不是我们大学所培养的人才。因此说我们的孩子不是不应该受教育,不是不应该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而是应该接受不同的教育。每种教育面对的是不同的经济,经济转型必然要求人才转型。实际上工业革命之前已经产生过这样的问题,当需要工业化的时候,培养再多再好的农民都是没用的。现在的教育实际上是我们进入了工业社会,却在继续培养良好的“农民”,这是如今教育的一大悖论。

  人类正在进入第二个机器时代,第一个机器时代是蒸汽机造就的,第二个机器时代是电脑造就的,即现在的数码技术。数码技术代替的是人类智能或者思维能力乃至动手的能力。第一个机器时代的革命导致大工业化,大批人需要就业,形成大工厂的概念;第二个机器时代的革命造成的问题是今后越来越没工作。因为我们的工作会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凡是可以被机器代替的工作都会被机器代替,这是毫无疑问的;二是凡是工作不能被机器代替,但是可以在全球经济市场上找到比我们更低价格的劳动力时,这种工作肯定要转移。我们国内的制造业不少已经转移到越南、柬埔寨,这是必然的事情。

  新常态教育:就业导向应转变为创业导向

  另一个是教育成本的问题,教育需要怎么改变?技术带来了对学习机会的很大改变。传统的教育实际上垄断了两件事情,一是垄断了学习的机会,二是垄断了教育或者能力认证。以前你不到我这边来学就没有提高技能的可能性;此外传统教育更大的功能是认证,是证明你具备某些技能。所以传统教育造成学生很多时候对学习不感兴趣,对拿到证书感兴趣。但是现在技术导致了什么?学习机会逃离了传统的学习机构,要想学习不一定非得去学校。当一个传统教育机构不再垄断学习机会但继续垄断认证的时候,说明传统教育必须改革了。人类其实不需要到一个定点的学习机构去学习,这一点在谷歌已经发生很大的转变。谷歌现在已经有14%的员工没有大学文凭,他们招人基本上不会看文凭、专业,而是看你会什么、想干什么。

  我几年前写过一本书叫《就业?创业?从美国教改的迷失看世界教育的趋势》,当时提出传统的教育模式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很简单,就是要求培养出来的学生能满足雇主的需求。教育部规定一个人才毕业后应该具备哪些能力,今后工作需要哪些能力,我们就挖掘、分化到一年级学多少、二年级学多少,人生好像有一条既定的道路。老师讲要做好人生规划,于是孩子还没出生便开始人生规划,这就是就业导向。

  现在上学也是如此,从幼儿园、上小学到初中,花很多时间成为一个好学生。好学生就是好员工,但好员工在未来其实是没有价值的。因为未来可能是无业可就,我们基本不可能预测今天出生的孩子未来会有什么具体的“业”等着他去就。凡是你能就业的重复劳动都会被机器所代替。所以未来需要具备创业精神,不一定要创业,但要有创业精神,因为有创业精神的员工自己会主动解决问题。同时,我们还需要会发现问题的人。我们老是讲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上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小创新是解决不了大问题的,人类到了某些时候必须要创造而不是创新。中国的山寨版非常创新,但它不具备创造。我们在创新里可以提升很多东西,但是我们的创造很差。另外是国际视野,每一个人的市场空间一定不能局限于某一个地方,而应该是全球的。

  这样的要求下我们应该怎样转变?基于新常态的教育,就是要从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变成创业为导向的教育。今后教育的常态必然是,假定你今后没工作,你必须要创造工作。不是找工作,而是创造工作、创造机会。这样的教育实际上需要我们大胆转型,第一是要肯定每一个学生的价值,假定他的兴趣、特长是有价值的;第二是确定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地追求,并把自己的兴趣、特长发展到极致;第三是培养强烈的创业精神、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当下教育很失败的地方就是,我们总说要激励孩子学习,但学习其实是人的本能,只不过传统教育教授的并不是我们真正应该学的东西。

  新时代创造了很多新东西,我们应该让孩子自由去学习。不要为他们设计人生、规划未来,因为你不可能规划一个未知的未来。今后的教育应该更注重个体的发展。只有个体发展、个性发展,加上机会的均等,教育才可能真正成功。

  中国经济的下一个支撑是创新,而创新能力不是在现有教育中加一门创造力的课就可以培养出来的。它其实是一种精神、一种心态的转变。这种转变需要承认每一个人的价值、每一个人的追求,并给每一个人提供平等的机会。其实创新是天生的,我们的创造力也是天生的,只要扼杀得少一点,它显现出来的就会多一点。

姚洋: 创新,环境比教育更重要!

赵勇:创新人才靠创新教育 vs  姚洋:创新,环境比教育更重要!

很多人对中国的教育体系都有怨言,说体系不教如何创新,但创新不是教出来的,创新是人的本性。如果你是一个企业家,不是因为你学会,而是生来就是一个企业家。

赵勇:创新人才靠创新教育 vs  姚洋:创新,环境比教育更重要!

  2009、2010年时,我们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不可能停下来,因为当时整个世界的经济增长速度已经变为负,中国却还一支独秀,保持着10%的增长。今年,我们的增长速度要回调到7%以下甚至更低,很多人说长可能要跌到3%左右。以前谈的是中国如何赶超美国,而现在中国即将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首次超过美国——美国超过英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是在1896年,保持了120后即将被中国取代。

  今天,我们面对的形势和过去都不一样,习近平主席提出了新常态的概念。“新常态”下,企业将受到更多挑战,后有追兵,前有堵截。追兵是周边其他发展中国家,他们的工资水平比中国低很多,我们忽然发现中国的廉价劳动力这一优势已不复存在,中国工人的工资上涨得非常快。

  在过去两年,中国的经济增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工业化已经基本结束了,制造业越来越困难,其就业、产出占比都在下降,这和长期的经济转型是分不开的。服务业的吸引力越来越大,特别是互联网行业和金融业,很多资源和劳动力都争相流入,而制造企业的日子却越来越难过。如果我们观察世界经济的发展,那些在战后成功完成赶超的地区所做的主要就是制造业,制造业是支撑一个国家或地区成功从中等收入行列跨入发达行列的必要条件。

  韩国就是一个例子。至今,韩国的制造业仍然非常发达,它在70年代培养出来的大型制造企业,在某些领域已经占主导地位,比如三星、现代,这是韩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成为高等收入国家非常重要的条件。再看德国,德国创新和美国完全不一样。今天,德国有25%的人在制造业就业,中国是30%,发达国家是什么比例呢?美国只有12%。金融危机后整个美国尸横遍野,可是在所有发达国家里,德国是唯一一个还在需要劳动力的。要知道在同一时期,其他国家的失业率高达20%、30%。

  在互联网大潮和全球金融化大潮之下,制造业要发展,怎么面对挑战?这是我们要回答的问题。

  在未来5~10年里,中国经济还是以制造业为主,还会保持较高速度的增长,我预测未来10年内每年能保持7%到8%的增长速度。但是,为什么现在大家对中国经济增长都非常悲观?第一,人口结构在老化;第二,我们投资驱动是不可持续的;第三,我们的技术进步乏力。这是经济学家对中国经济当前的诊断。但是,我觉得这个诊断太过悲观。

  首先说人口结构。从2010年开始,劳动人口的确是在下降,处在16~65岁的人口数量每年下降250万人,这是很可观的。但中国的退休年龄是世界上最早的,女性工人50岁就退休,在这方面有很大的潜力。只要每年稍微延长一下退休年龄,比如女性每年延长半年,男性每年延长三个月,这样劳动力供应就会增加。发达国家的退休年龄普遍在65~67岁,随着我国人均寿命的增长,国家也应推迟退休年龄。中国年轻人的教育水平远远高于现在50、60岁老人的教育水平,教育水平的提高可以弥补劳动力的损失。

  再说投资。外界总说中国目前的投资率偏高,要往下降,但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按照人均资本,中国仍只有美国的1/8。我们嫌中国生产的钢材太多了,每年6亿吨,但是以美国的标准来看,这块土地有可能承载8倍的钢铁,只不过全球经济都在走冷,不仅仅是中国。现在的需求是在下降,但从长远来看,中国还是需要大量投资,尤其是大量的基础设施投资。高铁改变了我们的世界,可多数城市还没有地铁,人口100万以上的城市都应该修地铁。

  最后谈技术进步问题。很多人对中国的教育体系都有怨言,说体系不教如何创新,但创新不是教出来的,创新是人的本性。如果你是一个企业家,不是因为你学会,而是生来就是一个企业家。我们的学校不可能教一个人怎么成为一个企业家,只能教会你把知识组合起来。在创新这方面,大家以为美国的教育体系是最好的,但实际上它们的教育体系也有很大的问题。我刚到美国的时候,导师比我大不了几岁,他原先在很小的州立学校教学,学生基础差得要命,有的还怎么讲也讲不通,他还得说“你能行,你一定能做好”,但心里想的是:你赶紧回家去吧。美国的教育鼓励创新,实际上那是为少数人、少数天才准备的,多数美国孩子在大学里学不到什么东西!我不认为我们的教育体系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因为已经把很多知识教给了他们。现在看到年轻人没有创造力,是因为整个市场制度和法制制度没有做好,没有一个造就和鼓励大家创新的环境。只要这个环境有了,我们的创新一定会有。

  前一段时间,我到阿里巴巴和一个朋友吃饭,他请了公司里一个资深的人——如果那位朋友多留在阿里巴巴半年,就可以拿到1千万甚至更多的股权,但是他等不及,说自己要赶紧去创业。我们有这样的年轻人,就不怕技术赶不上美国。

  今年,中国的GDP超过了美国,扣除了物价因素来计算,如果我们能保持每年7%到7.5%的速度,我的预算是2020和2023年之间中国会在民营GDP方面超过美国,成为真正的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到那个时候,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中国就会跨入高收入国家的行列。在座的企业家虽然面临的挑战很多,但是寒冬就要过去,我们的未来一片光明!谢谢大家!


相关栏目:『创业就业
九部门:加快培育这类人才 2024-04-17 [80]
大学生一职难求是怎样炼成的 2024-04-13 [75]
在瑞士找不到工作,我放弃了一段感情|三明治 2024-04-06 [198]
慎选!不考研就没出路的10大专业 2024-04-04 [235]
通过十大紧缺技术技能人才排名,看技师学院专业选择 2024-03-31 [326]
写简历就是填空游戏,总结了一个模板,超简单 2024-03-27 [451]
海归博士,回国照样也找不到工作? 2024-03-24 [530]
BBC预测300余种职业前景,发现最不容易被机器取代的是…… 2024-03-21 [691]
US.News权威发布美国研究生高薪职业榜单!轻松年薪10万$ 2024-03-16 [408]
未来硕博士会贬值成啥样? 2024-03-02 [338]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日本政府《氢能利用进度表》 :美国《2016-2045年新兴科技趋势报告》 :天津工业大学“经纬英才”引进计划 :浙江财经大学国际青年学者论坛的邀请函 (10/31-11/1) :美国加大审查范围 北大多名美国留学生遭联邦调查局质询 :天安门广场喜迎“十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 马亮:做院长就能够发更多论文?论文发表是不是一场“权力的游戏”? :印裔人才在美碾压华裔:我们可以从印度教育中学到什么?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