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舉就像辦政治嘉年華會,經濟不佳,生活困難,最少還有政治可以麻醉,要不然,日子還真的很難過,您們說,是嗎? 儘管如此,在某種程度上,選舉的結果還是可以反映台灣社會的生活現況及公民水準。套用柯文哲的話:「台北市民的平均 IQ超過100」,選舉結果證明了全台灣公民的 IQ平均超過100。總歸一句話,台灣社會還是有希望的,至少知道自己的身體是怎麼壞的;自己的錢是被誰偷走的;自己的心血是被誰剝削了。簡單說,就是死,也要知道是怎麼死的。
選舉結束了,人的生活並沒有結束,社會的生計也不能結束,太陽從東邊升起時,大家還是要繼續苦命的工作。只是,我們希望當選的政治人物要更辛苦的工作,所得要有正當,行事要有正義,而我們老百姓可以合理工作,取得正當所得,普遍能夠脫離貧困情境,不要做得半死,從日出做到深夜,只看到黑心財團算計我們的辛苦錢,卻陷我們於「求生不能、求死不得」的苦海:住,住不起;食,食不得;行,行不順;衣,衣不著。我們雖然曾經浸淫於政治嘉年華,但我們還是寧願過著安定舒適的生活,政治嘉年華只當成一場戲碼,熱鬧熱鬧之後,笑談之中可以付之灰滅。
其實,有些事說來容易,做起來還是需要智慧、決心及毅力,選舉結果也隱含著 "檢討過去、策勵將來" 的意義。 以台北市的選舉來看,連勝文是敗了。總的來說,他敗就敗在 "親小人、遠賢臣",完全違反了諸葛亮當年勸誡劉禪的話。 在選戰的戰略定位上,連勝文又搖擺不定,他忘了第一階段是如何打敗丁守中的,他是以 "大明王朝的批判論" 確立超越藍營教條的戰略軸線。 但在正式選戰時,卻偏離了當時取得勝利的定位,調回頭陷入老巢臼和泥淖之中,完全缺乏理想性。 這就是出身權貴環境的侷限;權貴並沒有罪,但權貴的成長思維是 "重現實、缺乏理想",沒有理想,就不可能取得別人的共鳴。
其次 連勝文的失敗就在太看重自己,不從選民的角度思考;選戰訴求應該擺在 "民之苦及民之欲",以及 "如何解民之苦和如何滿足民之欲"。 最後,連勝文應該培養大氣。 既然選戰都打到了 "藍綠對決"的戰術階段,那麼就應該公開宣佈與丁守中搭配競選,至少藍營選民不至於分裂。 任命歐晉德、李鴻源及黃敏惠為高級顧問,對選情根本沒有加分;這就叫浪費資源。 相對於柯文哲任命姚文智,連勝文顯得心胸不夠寬廣;國民黨的文化就是這樣,用人只考量權力運作的需要、忠誠度及個人好惡,連勝文走過世界性的場域,卻未能跳脫同樣的用人策略,殊屬可惜。
再從另一方面來看,柯文哲就顯得理想有餘,而務實不足;在動盪的時代及困難的社會情境,人們期待改變現況,理想容易取得選民的共鳴。柏林的高牆容易推倒,只要冷戰的權力結構崩解,但是意識或情結的高牆並不容易推倒,東西德民族情感這麼深厚,都需要花幾十年的時間;一次選戰就要推倒超過半世紀築起來的意識高牆(包括族群、階級、世代及政治),並不容易,相信柯文哲的父親(一個沉默但很有智慧的長者)最能體會了。不過,任何改變總需要起頭,這就是柯文哲的浪漫情操,我們還是佩服,也能與之共鳴。
其次,柯文哲的當選「得之於民意」,但是城市治理需要「求之於專業」。而在現代化的社會,民意與專業之間的衝突處處會遭遇到,這將會是柯文哲 ”市長” 的一大挑戰。另外,從公共政策學的專業來看,市政資訊的透明化是民主政治的主流,應該要做;但還是有些資訊需要某程度、某階段的隱藏需求,不該公開的時間卻公開,也會出嚴重的問題,讓政治不時的介入行政專業或程序,也是不可取的治理模式。至於共同決策的主張,柯團隊更需要深入研究可行的模式;事實上,在現代化的時代,資訊公開還可以勉強做得到,但對於相同資訊的不同解讀就很難處理,這關係到資訊解讀能力、解讀角度及利益立場的問題。所以,共同"參與"決策還有可能,共同決策殊屬不易。中共講 "民主集中制" 和唐太宗的 "開明專制" 有著異曲同工之處;你們民主,我集中,也就是《貞觀政要》上所說的:「朝廷之上,唯唯而亡,諤諤而昌」。
再來檢視美國的司法審查制度,它要求所有政策都需要經過"說明會" 及 "公聽會" 的程序;說明會就是要求政策資訊的公開,而公聽會就是公民的「參與」決策。但是,現實的運作上,說明會也不可能公開完整的資訊,一來是能力問題,二來是必要問題;另外,公聽會並不做決議,所以也沒有強制力,只是讓人民發聲。在整個政策過程中,為了彌補民主的不足以及追求政策運作的順暢,說明會及公聽會必要時應該多進行幾輪,一直到決策者說服了人民,或被人民所說服。
最後,時代已經邁入了量子科學的知識文明,知識典範正在快速轉移,所有遊戲規則都已經改變;停留在舊思維,就不可能把台北市帶入全球城市網絡,成為智慧型的城市,讓個人及城市發揮機能性的自我能量,順應全球性挑戰,掌握全球性機會,自我成長、自求快樂。我個人深信,過去國民黨並非有意把國家治理搞砸,而是對典範的轉移無感或無知。柯文哲的當選並不能代表一切問題的解決,應該戒懼謹慎。
謹此,我們應該恭喜所有的當選者,但也要督促他們完成承諾。另一方面,我們也勉勵落選者,天下事本來就是如此,有失敗者,才會有成功者,但是失敗乃成功之母;這樣的循環就是民主政治的要義,成與敗都有利於雙方的努力和成長,而最終的得利者才會是人民,此乃古人所說的:"上天有好生之德"也。
(作者是逢甲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