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技动向学人动向
关键字  范围   
 
王帆:美国亚太重心战略会改变吗?
王帆:美国亚太重心战略会改变吗?
2015/1/9 7:01:28 | 浏览:1994 | 评论:0

中国正处于有利的战略机遇期

一个强大而稳定的中国有助于周边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如果中国贫穷而落后,才会让周边国家受到更大的伤害。

王帆:美国亚太重心战略会改变吗?

  涉及中国周边,我们必须回答这样几个问题:

  一、美国亚太重心战略会改变吗?

  先欧后亚还是先亚后欧,一直是美国战略中的讨论焦点。2012年确立亚洲重心,应该属于重大战略调整。但美国是全球霸权国家,兼顾的利益很多,必然就要面临平衡的难题。一旦美国确立战略重心,一些势力就可能钻空隙,利用美国对外战略的平衡难题。这就是霸权战略之困。

  二、美国会一味谋求紧张态势吗?

  这个问题涉及中国如何做出反应,也涉及美国的战略底线问题。中国不与美国展开冷战较量,美国自身也深知其底线是不与中国发生战略性冲突。所以美国一方面需要适度紧张,但另一方面也会保持适度缓和,并且根据需要交替使用这两种方式。

  三、能源原因会决定战略调整吗?

  目前涉及周边战略转变的因素中,能源因素的位置在上升。海洋之争被能源问题绑架,未来的海上争夺已经展开。其深刻背景在于能源争夺,而能源争夺又将围绕海洋争夺而展开。

  能源专家丹尼尔·耶金说,目前全球石油产量的1/3(即约2900万桶)产自近海,且这一比例还将逐步上升。据估计,单是中国南海的油气储量应达到610万亿桶,外加540亿桶尚未发现的油气资源。

  能源问题会否出现划时代革新?比如页岩气,新能源开发,以及交通动力系统的划时代改变。新能源开发改变了一国能源对外依存度过高的情况,能源对战略问题的影响作用就会下降。能源是决定一国实力与经济的核心因素之一,但它并不是不可变的。

  从长远看,中国必须改变能源对外依存度过高的问题,一方面需要实现能源来源的多样化,努力发展新能源,另一方面还需要拓展能源运输的渠道,这样才会减少中国在周边所面临的巨大压力,不使能源压力转变为安全压力。

  四、中国仍处于发展机遇期吗?

  当今时代对于中国而言,仍是一个战略机遇期吗?美国衰落对于中国意味着什么?战略机遇吗?

  在如何应对方面,中国应该考虑采取战术性应对还是战略性应对。如果是战略机遇期,我们必须进行战略性而不是战术性应对;如果不是战略机遇期,我们的战略机遇已经或正在丧失,就必须更多地进行战术性的反应和应对。

  美国重返亚太或亚太再平衡是中国的战略机遇期,恐怕很多人不会同意这一判断。但这或许也证明了美国战略的新变化。

  我认为,中国正处于十分有利的战略机遇期。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必须有效区分别国的变化是战术性还是战略性的。基辛格在《世界秩序》一书中指出:当时的欧洲领导人被军事计划困住,无力辩别战术与战略,怀疑气氛逐渐积累,潜在冲突升级为灾难。

  美国重返亚太虽然被视为一种战略性的调整,但其相应的部署并没有真正落实,这是由于经济方面的原因。战术上的实施手段远多于战略性的部署,比如利用和调动盟国冲在一线,这是为了掩饰美国离岸平衡的战略目的。虽然美国也有战略性的投入,比如海军力量60%投在亚太,但相关的部署并没有到位。也就是说,在亚太战略部署上,美国的意愿和实际能力之间仍存在差距。

  周边国家需要一个强大而稳定的中国

  一个强大而稳定的中国有助于周边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如果中国贫穷而落后,才会让周边国家受到更大的伤害,反之,中国的富强和稳定会对周边国家非常有利。

  认为中国强会有害于周边的说法显然站不住脚,是一些国家为了达到自身目的、让盟国分担其责任而采取的舆论迷惑攻势。中国与周边之间合作是主流,争端是支流,即使有争议存在,也没有到影响正常国家关系或政治安全关系的程度。

  另外一点,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合作给东盟带来的收益远大于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争端造成的损失。但领土争端高度敏感涉及核心利益,因此极大地冲淡了中国与东盟合作的巨大成就,加深了东盟一些国家对中国的片面认识,加深了他们对中国的担心,产生了一些不全面、不公正的评价。

  从本质上说,中国与东盟的合作问题已经不是双赢的问题,而是合作进入新阶段的问题。具体来说就是赢多还是赢少,如何协调和平衡合作中的收益,并处理好大国与小国在合作收益上的不对称。自2010年1月中国东盟自贸区成立以来,中国对东盟十国自华进口的90%以上的产品实现了零关税。到了2012年,双边贸易额已达4001亿美元,年均增长22%,是2002年的7.3倍。中国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这一成就不可谓不大。

  但从历史上看,大小国家是很难完全平等的,怎么处理好大小国家间的收益比问题,是中国探索大小国家新型合作关系的新尝试。只有处理好这个问题,让互利效果更加明显,使中国的让利义举更加深入人心,彼此之间的合作才能更上一个台阶。应该说,中国政府对这个问题有深刻的认识,也有战略性和前瞻性的看法。我们应立足于进一步夯实合作的基础,从小处、实处做起,而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区域合作伙伴关系(RCEP)、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换代等都是这方面的尝试。

  在中国处理大小国家关系时,既要协调好与域外和域内大国的关系,也要协调好与周边国家与大国的关系。这个协调很难,尤其在涉及一些国家以“零和博弈”思维看待中国周边战略的时候,就更难。换句话说,我们在处理周边国家关系时多了一个难点,即相关大国的因素。

  因此,经略周边与新型大国关系与大小国家新型关系的构建都是联系在一起的。

相关栏目:『学人动向
魏加宁:美国关税战对中国与世界的警示 2025-04-03 [50]
FDA CBER主任Peter Marks博士的辞职信(附:中英文版本) 2025-04-02 [41]
刘瑜:没来的请举手 2025-03-27 [101]
勒内 吉拉尔思想下的 JD 万斯与彼得 蒂尔 2025-03-27 [93]
Raymond Ro:一位上纽商学教授的非典型跨界 2025-03-18 [254]
威尔·杜兰特:文明倒退的七种征兆 2025-03-17 [314]
何清涟:大争之世,坚守理想但要尊重事实 ——回应德国驻新加坡大使方迪娜《坚守国际社会理念》 2025-03-14 [343]
[聚焦]赵晓:从俄乌争论看中国人的主流世界观 2025-03-10 [455]
孙立平:“五大寄生虫”阻碍中国经济发展 2025-03-07 [567]
许小年:经济还要下滑3到5年,将正面抗击三头灰犀牛 2025-03-07 [600]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浙江财经大学国际青年学者论坛的邀请函 (10/31-11/1) :美国加大审查范围 北大多名美国留学生遭联邦调查局质询 :天安门广场喜迎“十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 马亮:做院长就能够发更多论文?论文发表是不是一场“权力的游戏”? :印裔人才在美碾压华裔:我们可以从印度教育中学到什么? :北京452万人将从北京迁至雄安(附部分央企名单) :《2019全球肿瘤趋势报告》 :阿尔茨海默病预防与干预核心讯息图解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5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