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研究結果,在太平洋捕獲的黃鰭鮪魚(Yellowfin tuna)含汞(水銀)量,從1998年以來持續升高,年增率達到3.8%。
2日刊載在「環境毒物學暨化學學刊」(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and Chemistry)網路版報導指出,跡象顯示空氣汙染,特別是燃煤,將汞注入海洋生態鏈,可能危害人類健康。
這項研究的主撰稿人、密西根大學生態毒學專家尊夫尼克(Paul Drevnick)說:「證據顯示,甲基汞(Methyl Mercury)含量增加,源頭來自人類將汞流入海中。」
共同撰稿人藍柏(Carl Lamborg)表示,在黃鰭鮪魚發現的汞含量令人憂心。黃鰭鮪魚並非位居食物鏈頂端,被視為研究的前導物。藍柏之前在麻州的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Woods Hole Oceanographic Institution)進行這項研究,目前繼續在聖克魯茲加州大學(UC Santa Cruz)研究。
藍柏說:「這些數據指出魚類身上的汞含量一直在升高,如果情況持續下去,到了某時點,幾乎每一種魚類都可能致毒。這時點在哪裡,我也不知道。」
甲基汞經由人體吸收,但其量測水準目前沒有一項量測值,達到可能危害健康的程度,而且這些負面影響可能不會凌駕營養豐富魚肉替人體健康帶來的益處。
依據加州65號提案(Proposition 65),這似乎不利於一項法律爭議,即鮪魚罐頭公司若要在加州販售產品,是否在包裝上貼上警告標語。目前罐頭食品公司出示的科學研究結果顯示,鮪魚體內甲基汞來自天然來源,例如深海排遺。
加州高等法院於2006年同意並裁定65號提案的警告標語規定無法凌駕聯邦法律,而且當時甲基汞含量仍低,不足以貼上警告標語。這項爭議在2009年法院仍維持原判。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與環保署正在更新魚肉攝取量的建議值,而且首次建議懷孕婦女每周飲食應包含至少八到12盎司低含汞魚肉,以利胎兒發育。
食藥局與環保署草擬中的修正建議,仍警告孕婦及餵食母乳的婦女避免食用來自墨西灣的馬頭魚(tilefish)、鯊魚、旗魚和王鯖(king mackerel)。他們建議這些婦女的白鮪魚每周攝取量不超過六盎司。
根據俄勒岡大學(Oregon State University)合作的研究機構「魚肉健康訊息」(SeafoodHealthFacts.org),市面上黃鰭鮪魚肉多半以魚排型式販售,但有少量製成低脂鮪魚(light tuna)罐頭。食品藥物管理局發現白鮪魚的汞含量略高,但仍低於一個ppm(百萬分之一濃度)。
研究人員重新分析在夏威夷附近於1971年、1988年和2008年捕獲的黃鮪魚,經過魚齡和體重因素調整後(這些會影響鮪魚的汞含量),他們確認1971年到1988年鮪魚的汞含量沒有明顯上升,但是之後,汞汙染(幾乎都是危害較大的甲基汞)開始快速累積。研究人員計算在這期間黃鮪魚的汞含量每年增加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