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位中国学生在中国类似Facebook的社交平台人人网上发表了《哈佛模联“台湾事件”的现场还原与思考》的文章,指责上月底哈佛大学模拟联合国(简称哈佛模联)活动主办方拒绝纠正将台湾列为主权国家的“错误”,并把中国学生代表逐出开会酒店。 文章作者、西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学生邓冰玉写道,“现在的我,已经在距离波士顿一百多公里的酒店床上整理这些天的心情,在打下这些字的时候,我依旧能感到热血蹭蹭地往头上涌。”根据邓冰玉的描述,事件的起因是主办方在会议手册International participants by country(按国家划分的国际与会者)部分把台湾列入。这引发了中国代表团人员的不满和抗议,要求主办方发表正式书面声明,承认错误、重新引发手册将Country(国家)改为Country and Region(国家与地区),并将错误手册收回。2015哈佛模联秘书长露丝·卡根(Ruth Kagan)以电子邮件形式回应中方,称将台湾列为国家并非大会的政治声明,也不代表哈佛国际关系理事会的看法。这一声明显然未能满足中方要求,并最终导致冲突升级。 美国之音此前报道说,哈佛模联只是在会议手册中在参与者名单上把台湾列为“国家”,并没有在模拟联合国的会议上把台湾列为国家。 哈佛模联事件并非个案。近年来,海外中国留学生因“满腔爱国热忱”与所在高校、教授、其他团体发生冲突的事件时有发生。这让人感到好奇,为什么中国留学生到了国外以后似乎变得更爱国了? Henry Chiu Hail(梁怀超)具有华裔血统,母亲来自中国广州(UC Irvine)Henry Chiu Hail(梁怀超)具有华裔血统,母亲来自中国广州(UC Irvine) 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社会学系博士研究生梁怀超(Henry Chiu Hail)对中国留学生出国后就更爱国的现象进行了研究。他与18位来自中国的学生和学者(15名研究生、一名本科和两名助理教授生)进行了深入访谈,把研究结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国际教育研究》(Journal of Studies i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期刊上。 中国留学生的身份认同感强 梁怀超表示,中国留学生的身份认同感普遍很强,而置身海外让中国留学生对身份认同变得更加强烈。他说:“留学生们觉得,中国人这个身份成了他们最重要的特征。到国外以后,他们中国人的身份就更突出了。”他表示,越看重这个身份,中国留学生也就越希望自己的国家被尊重。 梁怀超的研究发现,当留学生在中国的时候,他们可以很容易地把政府和人民区分开来,但出国后,他们往往把中国政府和中国人看成一体,任何对中国政府的批评都会让他们觉得是在批评整体中国人民。 纽约城市大学的政治学教授夏明认为,这种思维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与美中的文化差异和中国留学生长期受到的爱国主义教育有关。他说:“从我们在美国生活久了的经验来看,美国是一个个人主义的社会。美国人在谈论任何事情的时候不会把你看成是铁板一块的一个分子……但是中国长期进行洗脑式的教育,告诉学生你的言行代表祖国,代表民族,是代表我们的文化的,你要为我们的祖国争光,为我们的民族争光,要捍卫我们祖国的尊严、民族的荣誉等等。” 梁怀超在他的论文中说,对中国的国家认同感越强,留学生们就越希望维护中国的正面形象。留学生们认为,自己能够通过与所在国的人们交流来提升或维护国家的形象。然而,在中国留学生与美国人交流的过程中总是会遇到台湾、西藏、人权、腐败等敏感话题。 “这让留学生在内心感到是种挣扎,”纽约城市大学的夏明说,“尤其是在美国开放和透明的民主文化中,这些问题他们不想去面对但又回避不了的,因为在教室里、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都会问这些问题、会讨论这些问题,讨论中国的腐败、专制和不民主。这就让留学生对美国的教育和体制产生某种反感。” 中国留学生:不欢迎对中国的恶意攻击 对于这种情况,梁怀超表示,要想让中国留学生能够认同外国人对中国的批评,就必须让他们相信外国人的批评是出于善意的,而不是带有偏见或不怀好意的。“这就好比是只有你自己能够批评你的父母,但当别人批评你的父母的时候,你就会觉得不舒服。当他们自己批评中国的时候,他们认为这是爱国的批评,是为了让国家更好;但如果外国人去批评的话,那么就是在攻击中国。”他说。 梁怀超把中国留学生如何面对美国人对中国批评的心态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基于中国或中国人地位的(Status)。他说:“他们认为,到美国后,他们只听到对中国负面的看法,美国人对中国完全没有好感。因此,他们感到自己的地位下降了,他们被美国人瞧不起。”梁怀超的一位受访者表示,他有一次和他的美国朋友说想买一些软件。他的美国朋友却说,可以去中国的网站上下载盗版软件。这让这位受访者感到他的美国朋友批评中国人的道德水准低。 第二类是基于对祖国的忠诚(loyalty)。这类留学生认为,他们有义务捍卫中国的形象。一位受访者表示,她朋友的母亲曾问起西藏的问题。她表示,作为一个中国人,她有义务向人们进行解释,让美国人了解“真相”。这类留学生还认为,虽然中国有很多问题,但在外国人面前谈论这些缺点是在给祖国抹黑。 第三类是“寻求和谐”(Harmony-seeking)。这类留学生表示,他们一方面需要和美国友人建立良好关系,另一方面又要维护自己中国人的身份认同感。这类留学生感到自己处于两难境地,他们尽量会避免和美国朋友谈论所谓的“敏感话题”。 第四类是“功利主义”(Utilitarian)。这类留学生会衡量对方的批评对中国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他们认为,与中国的发展相比,外界的看法没那么重要。如果对方的批评是带有恶意的,那么他们会坚决反对。 任何对批评都可能惹恼中国留学生 梁怀超说,不仅仅是涉及到台湾或者西藏这类所谓关乎中国“核心利益”的议题能够引起中国留学生的强烈反弹。“在特定环境下,任何对中国的批评都会让中国留学生感到被冒犯了。如果他们认为批评能够折射性出美国人或外国人对中国整体的态度,他们就会有被冒犯的感觉。” 当然,在涉及到台湾、新疆、西藏这一类话题时,中国留学生会异常敏感,他们会认为谈论者是在对中国进行政治攻击。梁怀超说:“任何有关台湾和西藏的话题都与地缘政治有关,这就激发起中国学生对国家的忠诚感,也唤起了他们对中国历史上曾被外国殖民的回忆。但最重要的是,美国人对这些话题的讨论和绝大多数中国学生所相信的是完全违背的。” 新一代留学生多来自优越阶层 在过去几年里,在美留学的中国留学生人数迅猛增加。2013-2014年,美国大学录取了88.6万留学生,其中60%来自中国,意味美国每三个国际学生里就有一个中国学生。与此同时,中国留学生的年龄正趋于年轻化。十年前,超过80%的在美中国留学生是研究生或博士生。现在,50%的在美中国留学生是本科生。这也意味着,新一代中国留学生比老一代更加富有,因为美国大学的本科项目是几乎不给留学生提供任何资助的。 纽约城市大学的夏明说:“来美国留学的,我们不得不承认绝大多数来自于中国的优越阶层。他们是中国制度的得益者和捍卫者,因此当你去批评这种制度,同时也就对他们的作为进行某种道德化上的评判的时候,当然他们会很快就进行捍卫。因为他们本身是生活在价值观冲突的世界中。” 学会美国人如何处理分歧 虽然所在国家的人对中国的批评常常让中国留学生感到愤怒,但梁怀超认为,曾在西方国家留过学的中国人仍然要比有同等教育程度但没有留过学的中国人在思想上更加开放、更能接受自由、民主和人权的概念。 梁怀超同时表示,他更希望看到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能够逐渐领略到美国各族群间、不同政见者间、不同信仰者之间和人际间是如何处理彼此分歧的。他说:“(但是)在我的受访者中,几乎没有人对美国人文明地处理彼此间分歧表示赞赏。”这一点让他感到遗憾。
海外留学生对中国体制越发自信随着更多中国留学生奔赴欧美深造,留学生这个群体也在壮大。“5万中国中学生在美读书,大多分布在私立学校。”这一25日由央视《朝闻天下》披露的数据已颇为劲爆。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国研究系主任兰普顿长期关注美中教育层面的关系和交流。他说,中国人留学美国正成为一个巨型产业。而且,在美中国留学生的结构也正发生巨大变化——人数比之前更多,也更年轻。 为什么要选择出国读高中? 汇总媒体的消息发现其中原因也是多种多样。 首先,从教育和考试制度看,国外的学习环境相对自由宽松。一方面,高中生不是凭借高考升学,很多国家的高中生可以凭借高中阶段的成绩申请理想的大学,考核指标相对多元,不仅包括考试成绩,还有平时作业、课堂参与度等;另一方面,很多国家的高中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和发展方向自由选课,教学也更注重培养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参与等。这对于很多希望逃避国内高考竞争和应试教育,尤其希望发展自身特长的学生是重要吸引。 其次,很多高中也是世界名校的摇篮。比如美国东北部的十所高中(Choate Rosemary Hall、Deerfield Academy、The Hill School、The Hotchkiss School、The Lawrenceville School、Loomis Chaffee、St.Paul's School、Philips Exeter Academy、Philips Academy Andover、The Taft School)被中国人誉为“小常青藤”,就是因为十所学校每年为美国著名高等学府输送大量生源,因此受到小留学生的青睐。很多家长希望将孩子提早送出国也是希望未来入读国外名牌大学可以具有更大的竞争优势。 再次,迅速提高语言能力、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等,也是很多家长提早将孩子送到国外就读高中的原因之一。还有,教育质量和职业发展也是学生和家长选择留学的最主要因素。另外,国内升学压力大、出国留学的就业和移民便利现实因素等也是高中留学生及其家庭考虑的重要因素。 留学生更务实 对中国体制越发自信 上述低龄化趋势此前已经被媒体多次提及,但其中反映的中西方教育体制的差异成为很多人想体验异国文化的一个元素。与此同时,随着更多留学生的涌入,他们的择校选择也不再像之前那样功利盲目,他们也在西方体制文化的具体感染下对中国政情文化有了更客观更亲切的理解。 英国《经济学家》周刊网站此前发表题为《留学海外:佐治亚在他们心中》的文章称,自中国向世界打开国门以来,西方一流大学光灿夺目的牌子是无数中国学子梦寐以求的目标,但今天,出国留学本身就成了目的、理想和抱负,而曾经默默无闻的二、三流大学成为直接受益者。以乔州理工学院为例指出,该校日益受到中国学生青睐,申请的中国学生从2007年的33人猛增到去年的2309人,其中不少学生来自中国顶尖大学。 除了择校趋势的变化,中国留学生海外求学的心理状态也随着时代发生了变化。日本《钻石周刊》网站发表文章称:赴美留学生对中国体制越发自信,爱国心增强。文章指出,随着这些年中国经济的发展,最近中国留学生对国家体制和发展模式的自信越发增强。 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在留美回国后表现出更强的“爱国心”。一名广东籍留学生说,或许是年轻人身在国外感受到异国风情和制度,通过比较客观地了解到祖国的长处和短处,引发他们的“爱国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