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些西方国家试图“对我国打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在今天,人们物质富有了,但一些人的精神却贫困了,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思想分化了,物欲横流但精神懈怠。这里所讲的精神,核心是价值观。
造成精神懈怠的深层原因,就国内来讲,是“物化生存”方式;就国外来讲,与西方对我国的“攻心战”有关。先看国内。所谓“物化生存”方式,就是有些人的需要、能力、关系、感情、价值等,都要通过“物”来体现、实现和确证,人对“物”有一种依赖,受“物”支配和主宰,“物”对人有一种统治。这种“物化生存”方式反映到一些人的精神世界中来,就会呈现精神懈怠现象。
再看国外。1978年以来,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我国强调并注重学习西方发达国家一些先进文明的有益成果。但同时,一些西方国家试图“对我国打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尼克松看来,就是要对中国打“攻心战”。尼克松在《1999不战而胜》一书中指出:必须动用我们的军事、经济和技术力量和手段,诱使社会主义国家“和平演变”,开展“意识形态斗争”,打“攻心战”。
当有一天,中国的年轻人不再相信他们的历史传统和民族的时候,就是美国人不战而胜的时候!这种攻心战是通过四个步骤来实现的:第一个步骤,让中国人崇拜“西方标准”,向西方基准看齐;第二个步骤,用“西方标准”裁判中国,让中国人认为西方的月亮比中国圆;第三个步骤,让中国人对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对自己的国家、民族、人民,对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采取虚无主义,统统给以否定。同时,一些西方国家再进一步丑化中国、美化西方;第四个步骤就是“不战而胜”:动摇中国人的理想信念,摧毁中国人的自信,瓦解中国人的共识,离间中国人的凝聚力,消磨中国人的斗志。
精神懈怠的危险是所有危险之首。如果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些人的精神懈怠了,这个党、国家、民族和人民是难以真正强大起来的,实现中国梦就是一种空想,终究要败下阵来。正是在这种情境下,中央大力强调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建中国人的精神世界,解决人的精神懈怠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中国精神”,意义也在于此。
- 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要正确看待西方的普世价值与价值观
层次与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逻辑框架分三个基本层次,即国家、社会、公民个人,它分别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和“培育什么样的公民”三个重大问题。
全面准确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要理解价值与价值观。价值具有普世性,而价值观不具有普世性。如果去掉“社会主义”,那“12个词”讲的都是价值,而不是价值观。价值观是对“价值”具有方向性和取向性的根本判断、根本看法。那“12个词”作为价值,不分国家、民族、社会和人,大都会认同,这是具有普世性的。正如都认同“都要穿鞋”一样。但作为价值观,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对这“12个词”就有不同的定义、解释、判断和看法。比如对自由、民主、公正等,就有各自不同的解释和理解。当然,在解释和理解中也会具有某些共同点,但差异甚至根本差异是存在的。正如都认同穿鞋,但一定有“合脚不合脚”的感觉一样。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鞋子论”,就很有启发性。西方人推崇“选举民主、一人一票”,而中国倡导“协商民主、有事与人民商量”;西方文化推崇个人自由,而中国文化倡导在“社会关系”中的自由。就这个意义上,价值观是不具有普世性的。
全面准确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后要正确看待西方的普世价值与价值观。首先,从字义表面来讲,西方所谓的普世价值都是价值,而不是价值观。它们的策略是,首先让你接受这些价值(一般来说,大多数人是会接受而不会拒绝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合理吸收了其中一些“价值”),然后它再给出它们的定义、解释和看法,这就是价值观了。它先让你接受价值,然后向你灌输它们的价值观,再加上它们掌握着话语权,一些人就会掉入它们设置的圈套。其次,西方所谓的普世价值是具有选择性的,但并不是具有“普世”的选择性。在它们普世价值的谱系里面只有自由、平等、博爱,而没有我们中国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实际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和而不同、协和万邦等,也具有普世性。如果我们掌握着话语权,让我们来确定普世价值,我们既会选择自由、平等,也会选择仁义礼智信、和而不同、协和万邦。
再次,就公民个人层面,西方国家所讲所奉行的普世价值是真诚的、真实的、现实的。然而,在国家之间的国际实践层面,却不够真诚。这里,它们实际行动上奉行的价值观是国家利益至上(这种国家利益至上,是会牺牲他国利益的),而不是普世价值。它们往往打着普世价值的旗号,却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来换取自己国家的发展。最后,西方于中国,对待科学与民主的态度截然不同。
1978年以后,我们用我国的市场换西方的技术,我国的某些市场被西方占据不少,而西方的技术尤其是核心技术倒没给我们多少。而民主就不大一样了。我们力求根据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实际、国情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水平来逐步推进中国的民主化进程,不搞西方式的民主,但西方一些国家却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廉价地给我们输出它们所谓的民主,甚至培养代理人给我们输出。
由此,我们在向西方学习的时候,要明确两种“学习观”:一种是“吃了牛肉把人变成牛”的丧失国家、民族主体性的依附性学习观;另一种是“吃了牛肉比牛更牛”的强筋固体且增强国家、民族主体性的学习观。我国是学习性大国,我们要以开放胸襟和战略思维学习世界一切文明有益成果。但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应倡导第二种学习观,而不是第一种学习观。
- 中西能够找到共同价值观 中国可向世界提供更高标准的价值观
阎学通: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著有《中国国家利益分析》、《古代中国思想与当代中国力量》(英文)等多部作品。
今天我想谈两个问题:首先,中国能够向世界贡献什么样的价值观,并且能为其他国家广泛接受?其次,中国怎样才能建设成这些价值观,并使其成为普世的价值观?
首先,我同意阿什教授所说的,一些好的共同价值观是具有减少战争危险的作用的,然而,我却不认同共同的价值观就能减少战争危险的看法。例如,我们今天看到的是,中东地区一些具有共同宗教信仰的群体之间正在发生着军事暴力冲突。其次,我赞同阿什教授的看法,即中国与西方是能够找到共同价值观的。
第三,对于人道主义干预的作用,我认为我们应当十分谨慎地做出判断。依据现实主义理论,国际行为是否道德是要根据具体事务来判断的,而不能以抽象的道德为标准。以抽象的道德为借口发动战争在历史上是常见的现象,冷战后就有以民主和人权为名发动战争的现象。所说理由是解放平民,使之过上更好的生活,但结果是在战争中杀死的平民比独裁者杀的人还多。
我以为中国具有向世界贡献“文明、公平、正义”价值观的潜在思想资源。
那么中国如何才能让这些价值观为世界普遍接受的呢?我认为,当一个国家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时,其价值观就很容易被世界接受。因为,社会习惯的扩散方向是,穷人效仿富人,弱者效仿强者,落后效仿先进,失败效仿成功。当中国成为世界最强国时,世界价值观的演化仍将符合这个规律。与美国相比,目前中国成功方面还不如美国多,因此中国需要比美国更有吸引力的价值观,才能得到世界广泛的接受。
当前中国政府正在呼吁建设核心价值观。这不意味着当前的中国社会没有核心价值观,而是有着不高尚的拜金主义价值观。中国建立核心价值观的努力,就需要将国家的最高政治目标,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向以建设和谐社会为中心。同时用“文明、公平、正义”的价值观取代拜金主义的价值观。建设和谐社会非常困难,但这个目标值得努力,这个目标高于聚集财富的动物本能。如果我们把建设和谐社会放到经济建设之上,我们就有更高标准的价值观。我认为,在中国传统文化“礼、仁、义”的思想观念基础上进行思想创新,是有可能为世界提供比“自由、民主、平等”更好的价值观的。
- 中共以“中国精神”助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首次提及了“中国精神”一词。他表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中国精神是凝聚中华民族实现中国梦的强力支撑,其最精华部分被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共十八大报告概括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中华文明已绵延5000多年,在此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独树一帜的灿烂文化,积累了积极向上的丰厚土壤,为中国精神的凝练、升华提供了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成长环境。
一个国家的自立自强不仅仅是经济、政治和军事方面的自立自强,也包括思想文化和价值观的自立自强。文化价值观上的独立、自觉与自信,已经成为一个民族国家自立自强的根本性课题。中国有一句古话,三十而立,现在我们的改革开放事业已经过去了30多年,我们国家理应在这些方面都立起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奇迹世人关注,中国故事传播全球,北京共识、中国模式成为当今世界探讨的热点话题,但是我们在思想文化和价值观上是否得到全世界的普遍认可,我们是否成功地占领了道德的制高点,这方面是值得深思的。
核心价值观是每一个时代、每一个社会表征自己精神内核的文化符号。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社会的文化名片和文化标识,是一个民族走向世界的“身份证”。缺乏自身的独特价值观,对内难以获得认同,凝聚全国人民的目标和意志;对外交往中,则不可能占据宣传舆论上的主动,占据道德上的制高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身份标识、文化符号和文化内核,是中国作为大国走向世界的文化象征,是中国向世人展示的文化名片,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的思想理论前提,是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身份密码的“DNA”,是“中国梦”的价值愿景。
在世界交往中,惟有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清晰地界定“我是谁”,在趋同化的世界表象中才能清晰地显现自身的特殊性和差异性。西方之所谓西方,美国之所谓美国,并不是通过纽约的地铁、曼哈顿的摩天大楼、蜘蛛网状的高速公路、奔驰的卡迪拉克等来界定自己的身份,而是通过所谓普世价值观来表征自己的身份,依凭“自由、民主、人权”的价值观通行全世界。中国也在走向现代化,在相似的现代化进程中如何才能保持中华民族的独特性,如何才能避免中国成为西方的又一个“他者”,恐怕只能通过我们独特的文化血脉和文化精神,只能确立属于我们自己的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