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技动向学人动向
关键字  范围   
 
15年太空之旅 焦立中夢想零距離
作者:黃相慈 | 2015/2/15 3:08:16 | 浏览:1478 | 评论:0
15年太空之旅 焦立中夢想零距離
2004年焦立中參與國際太空站「第10號遠征計畫」(IS:Expediton 10),並擔任太空站指揮官,此圖為焦立中飄浮在太空站中的工作情形。(焦立中提供)

15年太空之旅 焦立中夢想零距離
2000年焦立中執行「發現號太空計畫(ST 92 Discovery)」。

1990年一腳踏進美國太空總署(NASA)太空領域,長達15年的太空人生涯,完成四次升空任務和六次太空漫步,焦立中從一名化工博士成為國際太空站首位華裔指揮官,實現兒時夢想,探索太空未知空間,一路走來,奮鬥不懈。焦立中認為,運氣、天分、時機和努力都是成功的重要關鍵,重要是要相信自己有完成夢想的決心和能力。

擁有多次從太空俯瞰地球經驗,加上家人的後援與支持,這漫長的太空旅途,他對生命充滿感激外,也重新體悟人生價值。他呼籲有心朝太空領域前進的青年,「清楚自己的能耐,永遠不放棄夢想」。

15年太空之旅 焦立中夢想零距離
剛上小學二年級的焦立中,目睹「阿波羅13」登陸月球的盛況,奠定要當太空人的遠大目標。

目前他致力於中美太空經驗交流,並擔任研究員、顧問及講師多重身分,不僅分享太空經歷,更將太空人經驗法則活用於各大企業文化,同時焦立中也是HASSE首席顧問,親自參與課程設計,開闢「Dr. Leroy Chiao’s Lab」專題課程,與學員分享太空實戰經驗,教導學習創新科學;對焦立中來說,只要堅持目標,勇於追求夢想,「離夢想已零距離」。

焦立中接受世界日報專訪,暢談他持續不懈追求太空旅行的人生目標,以及未來展望,以下是訪談摘要:

看阿波羅登月 8歲立志

問:您有化工博士背景,既是科學家,也是專業太空人,您是從小就有這樣的志趣與夢想?

答:我從小就對飛機、航太機械很感興趣,特別擅於拆解和修復機器,也常常觀賞太空類型的節目。八歲看到「阿波羅13號」登上月球電視轉播的盛況,親耳聽到「著陸成功」的訊息,「那個情景我一輩子也忘不了,也認為那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那時我就在想,長大後我要成為一名太空人,「既然別人可以,我一定也可以追求的我夢想」。

問:正式進入太空領域,執行升空任務前,經過哪些甄選與太空訓練?

答:當然,我的太空人夢想也不是「一試就中」,我曾於1986年提出太空人申請,但未雀屏中選,之後二至三年先在加州與太空總署噴氣推進實驗室工作,參與研製航太複合材料,累積經驗值。直到1990年再經過合格甄選進入太空總署受訓,通過面試、體能和心理測試,在超過千位候選人脫穎而出,同年取得太空人資格。

我出過四次升空任務,有六次太空漫步經驗。但第一次搭乘STS-65 Columbia太空梭飛往國際太空站的心情最特別難忘。出發前我們經歷無數次的飛行訓練和演練,但都無法與真正上陣時相比。在第一次15天的太空旅行,每天必須輪班12小時,記得共做了80個有關材料和微重力下的生命科學實驗。雖然第一次升空,「沒想過要害怕」,在太空中每一件事都要清清楚楚,一個環節出錯就很容易造成失事,所以壓力確實很大。不過,一旦順利登上國際太空站,壓力就解除,「太空真的太美了,我永遠無法忘懷」。

從太空俯瞰家鄉 震撼難形容

問:終於踏上您熱愛的太空,這也是一般人望塵莫及的未知空間,第一次從太空看地球,俯瞰自己的家鄉,對您有什麼樣的啟發?

答:「當你真正進入太空後,才發現比想像的還要美麗」。那種震撼(astonishing)之美,無與倫比,從太空俯瞰地球,非常有趣,任何事物都非常美麗、鮮明且生氣勃勃,近在眼前,尤其到了夜晚,就像一幅漂亮的圖畫,那種複雜情緒很難用言語形容。雖然行前作業過程總是有些擔憂,但成功連結太空站後如釋重負。這也是我信服的至理名言,「不要錯過任何欣賞美景的機會」。如果能讓我在太空經驗每一個選項做一個排序,「太空漫步」會是我的首選。

問:身為華裔太空人,在來自東西方多元文化背景下,家庭教育如何影響您的求學和職業生涯?太空人生涯過程中,家人給予支持是否一路無後顧之憂?

答:確實如此,我來自傳統的中國家庭,父母原籍山東,二戰期間到台灣求學相識,50年代移居美國求取碩博士學位;對他們來說,他們認為中西教育各有優缺點,因為堅持採用中西合併的方式教育我們。我認為這對我成長是有幫助的。因為畢竟在美國這種文化大熔爐,華人容易受到歧視,尤其我小時候個頭瘦小,在當時求學環境裡,受到不公平對待滿多,也曾遭霸凌,但他們要我不以為意,在逆境中學習對他人寬容,學習文化上的自我調適,勇於接受多重挑戰,才能自我成長。

不過,對於太空人這個領域,老實說家人並不是很了解,也無法理解化工博士怎麼會成了一名太空人,但他們從不過問我的工作,給我很大的發揮空間,對我從事的工作感到驕傲,對於家人我很感激。

中國文化背景 有助換位思考

問:身為首位華裔太空站指揮官,您認為華裔背景有何優劣勢?

答:能夠成為有史以來國際太空站第一位亞裔指揮官,對這身分感到榮耀。我的中國文化背景,這讓我多了一些不同的文化觀點,但我畢竟還是在美國生長,溝通和理解主要文化的差異,完全無障礙。尤其我們因為受訓,需至各地駐紮,我曾到過俄羅斯,甚至勤練俄文,為了就是要跟俄籍同事溝通無礙。

我覺得不同的文化背景,反而有助擁有不同思考觀點,才能轉換不同思考邏輯與各國文化背景的人交流經驗,這種積極性和多元性,才能幫助我成為一個好的領導者。另外,「積極行銷自我能力(Promote yourself)」,讓他人知道自己的做事能力,才能在職場上受到青睞。所以中華文化背景,讓我更懂得文化包容,我認為這是最大優勢。

問:人類飛往火星、登陸火星,都不再是科學神話了,您怎麼看人類下一步的發展?最大的技術障礙在何處?

答:說到火星計畫,目前NASA正在發展新型太空艙和火箭等裝備裝置,但其實現階段我們最需要研發出點燃這項計畫的火星導航,有制度的設計軌道和追蹤系統,順利執行「登陸火星計畫」(one day to Mars),送太空人至火星完成任務,但我們目前尚未研發出此程式。

好消息是,所有研究單位都陸續有一些進展,研發新的硬體設備,不過,可惜因為預算有限,這項火星計畫還需要耗上一些時間,預計第一艘登陸火星的太空船不會早於2022年,應該是七年後的事了。目前讓人比較興奮的是,一些太空相關企業和甚至波音公司都已贊助些資金,近兩年配合研發太空裝備裝載貨物以及其他新興科技,火星計畫對所有人來說都是很有啟發性的,雖然還在第一階段,但需要不只民間企業的商業贊助,更需要政府的支持。

問:美國、俄國、中國、印度、歐洲各國目前都在各自發展太空科技,尤其是火星方案,對此有何看法?是否應該整合?還是都在草創階段?

答:就我認為,國際合作是很重要的,我們可以善用對方的優勢,截長補短,互相學習。當然有一些議題是需要考量,例如信息流通和軍事國防控管。就我個人認知而言,很多人會爭論說,必須防範不當、不法的技術轉移,或討論與他人合作會喪失自己的技術。我不這麼認為,合作中仍可保有自己的技術,學習中國的技術能力和俄國操作經驗,國際合作絕對太空發展的一項優勢,我們仍然會與俄國合作,對中國也會採取同樣做法。

美中太空合作 改善國防關係

問:美國與中國,在太空科技與國防科技之間的掌握有何不同?

答:我想兩邊的太空科技是發展是非常不同的,以美國來說,美國太空科技已運行操作50年,至今仍不斷研發新的技術和硬體設施,但由於經費全投注在火星計畫的程式研發上,所以美國目前並不再送太空人上太空。但中國不同,他們技術在發展中,他們是除了俄國以外能執行太空任務的國家,中國擁有技術,一旦合作,中國可提供火箭設備,美國則以實際操作經驗作交流,這就是為何中國會是我們最強而有力的合作夥伴。至於國防探討上,我認為在月球和火星計畫上進行合作,反而有助於改善美中關係。

問:如您所說,雖然看好美中合作關係,但中國太空技術愈來愈進步,是否認為是種競爭?有沒有擔心美國的太空科技領導優勢會被中國趕上?

答:從來不認為是種競爭關係,我一直呼籲,應該讓中國參與NASA國際太空站計畫,這樣一旦俄國太空船出現問題,我們可透過別的方法將太空人和貨物送入太空站,中國可擔任這樣的重任,對他們來說,與NASA合作也會是一種肯定,中國會完全不同於俄國,有技術和預算,他們能夠建造自己的火箭,並貢獻軟硬體與大量時間。所以我從不擔心美國太空優勢會被中國趕上,反而教學相長。

問:就您個人在NASA的15年工作經驗,贊成NASA目前的發展方向,對美國未來太空技領先群流有何看法?

答:「我們就是我們,做我們該做的」(We’re who we are, do what we can do)。NASA一直在進行太空計畫發展,硬體設備研發和程式設計。NASA一直在這條道路上努力不懈,預計在2022年後成功執行火星計畫,希望未來在經費上,與國際能有更多合作機會和商業贊助支持計畫運作。

NASA太空經歷 人生最大財富

問:2005年退役離開NASA,是對人生另有規畫才做此決定?

答:在NASA長達15個年頭,除了完成從小成為太空人的夢想,也參與許多研究工作,主要是太空總署已無登月計畫,阿波羅時代已過去,對我來說,NASA太空經歷已是我人生最大的財富,選擇退休,我可兼顧家庭,之後也可嘗試不同事業規畫。

問:您之後參與太空研究,也創業擔任生物科技公司的CEO,在萊斯大學和貝勒醫學院擔任兼職教授,這中間也受邀演講至今,並在HASSE太空學校設計課程。除貢獻太空科技專長,轉換跑道對於您的人生規畫有何影響?

答:我希望在事業道路上有不同嘗試。當然能夠貢獻我的所學和知識經歷是最主要目的,所以我不僅在美國進行經驗分享,我也至中國大陸、台灣演講,甚至嘗試增進日本、俄國等地的太空技術合作。當中,我對於年輕世代的教育很重視,我擔任HASSE太空學校的首席顧問,分享實戰經驗,教導青少年不放棄夢想,堅持已見的重要性。

改變行為模式 融入各種文化

問:既然對青少年教育的重視,您有什麼樣的建議和忠告可給予年輕世代?

答:我認為,了解所處文化,找出自我調適的方式很重要;例如中華文化謙順敦和,美國文化開放自由,俄國民族性強韌,當我身處這三種不同文化風格,我就會入境隨俗,想辦法改變自己的行為模式,就能融合在各式文化中,維繫良好關係。至於若遇到了困難,要盡最大的全力(Do what you can do),就是對自己的付出最好的交代。

對於兒童和青少年,我講課時總說,做什麼不重要,也不是人人想成為太空人,最主要是有沒有想做的事?有什麼目標想完成?把書念好,受高等教育才能有更完善的資源,無論是就學或社會工作,「確立目標後,努力完成」。不過,父母不需要為孩子制定制式目標,應是引導孩子對某種事物的熱情,像我對太空事業充滿熱忱,我就會不顧一切盡力去做。

轉換角色 從自己圓夢到助人圓夢

從一名兒時擁有夢想,實際體驗夢想實現,到幫助青年學子完成夢想,焦立中完美詮釋「夢想力量無限大」的可能性。他由於表現優秀,於1994年、1996年和2000年間榮獲三次太空飛行獎章,如此偉大的華裔太空傑出人才,並不因退休、離開工作崗位後就此中斷事業,仍舊繼續將所學專長,轉換成教育資源,孕育下一代太空人才,推廣科普知識與實現人生夢想的重要性。

尤其,身為華裔優秀專才,焦立中追本溯源,將知識傳播至中國與台灣等亞洲地區,除了推廣科普教育外,也希望以自己華裔背景,鼓勵華人學子能拋開既有的傳統觀念,勇敢追求夢想。焦立中說,從不認為教學上有任何困難,每位學生都是非常積極學習,因為他始終堅信,「當你對一項事物有興趣,就會激發起學習動機」(You interest, you learn);他也說,無論是工程、化學、數學等人才,都可以幫助太空領域前進,因為任何事物都需要發展新科技,各行各業都可成為點燃科技發展的新契機。

藉由巡迴演講,擔任HASSE首席顧問,焦立中強調,無論一個人再成功,都需要有計畫的朝著目標前進,即便他的經歷比大多數人都來得豐富,但仍秉持謙虛心態,學習新事物,並且熱情且親切待人,成為人生座右銘。他說,若夢想不去實現,就永遠遙不可及,鼓勵所有青年學子,努力追求夢想,「Never give up your dream!」

相关栏目:『学人动向
普林斯顿教授“辛辣”点评中国学生:一个普遍的「坏习惯」阻碍了他们的长远发展 2024-11-16 [72]
朱民:中国经济将面临巨大的结构性变化! 2024-11-06 [348]
巫宁坤:活下去,并且“在日暮时燃烧咆哮” 2024-11-04 [384]
周其仁:中国经济高位下行的根本原因 2024-11-03 [413]
张维迎:让我最痛心的是社会变得如此虚伪,如此假话连篇 2024-10-31 [519]
达龙·阿西莫格鲁:制度视角下的中国未来经济增长 2024-10-31 [474]
钱满素:献身精神本身不足以成为一种美德 2024-10-31 [471]
战争琐思录(一):关于诺娃 2024-10-31 [468]
​“中产阶级气质”批判——关于当代中国知识者精神状态的一份札记 2024-10-27 [634]
后生可畏!这位华裔才俊掌控着全球顶尖公司AI模型训练! 2024-10-21 [723]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北京和上海金融人的最新鄙视链 :日本政府《氢能利用进度表》 :美国《2016-2045年新兴科技趋势报告》 :天津工业大学“经纬英才”引进计划 :浙江财经大学国际青年学者论坛的邀请函 (10/31-11/1) :美国加大审查范围 北大多名美国留学生遭联邦调查局质询 :天安门广场喜迎“十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 马亮:做院长就能够发更多论文?论文发表是不是一场“权力的游戏”?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