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校长张尧学由中南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尧学领衔的“透明计算”课题,因获得中国科技界的桂冠“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曾引发舆论关注。而近日又被质疑“涉嫌抄袭开源软件”将“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再次推向舆论浪尖。
对此,中南大学校长张尧学接受了中国网记者的专访,以下为专访实录:
质疑项目为“透明桌面”,与“透明计算”是两个项目
中国网:您对“涉嫌抄袭开源软件”的质疑有何回应?
张尧学:我的申报项目是“网络计算的模式及基础理论研究”[注:“网络计算的模式及基础理论研究”被通俗称为“透明计算”]。这项研究主要在三个方面取得突破:研制了超级操作系统(Meta OS)、实现了计算与存储分离、实现了软硬件分离。申报材料是截止于2011年的1月1日。这个材料已经在网上随时都可以看到,它不包含现在所谓的“开源代码部分”。“透明桌面”的视频用了一部分开源代码,不是我用的,是我们学校另一名教授(注:“透明桌面”项目负责人、中南大学教授王斌),他拿到一个透明桌面项目(注:透明桌面项目是2013年10月开始研发,基于张尧学“透明计算”理论的基础上做的一个应用原型系统,而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强调在理论上创新,这与张尧学申报获奖的“透明计算”本身是两个项目,且透明计算早在2011年1月1日就已经完成申报奖项工作,现在网上受质疑的“涉嫌抄袭开源代码”部分实际为透明桌面项目,这个项目没有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是他运用的视频,是把它(开源代码)当做一个实验用的,给观众看看“‘透明计算’是什么”。因为你光给人讲“透明计算”,大家不知道什么是“透明计算”。
中国网:那跟这个“透明计算”等于是两个项目?
张尧学:两码事,两个项目。但是我在回应的时候,我用它(开源代码)说明了一下什么是“透明计算”。
“透明计算”项目在中南大学只与王国军教授有合作
中国网:我看前一段时间,您刚获得这个奖项的时候,其实网上就有针对您“透明计算”的一些质疑。
张尧学:当时我做了一个回应,我为了讲清楚,就引用了几段现在中南大学正在开发的几个运用成果来说明一下。
2011年的11月1日我来到中南大学,所以我报奖时(注:报奖日期为2011年1月1日)的材料,都是报的清华大学的内容。我来了中南大学以后,只有跟王国军教授有合作透明计算项目。
中国网:那您面对这些质疑的时候,是一个什么样的感受呢?
张尧学:我很难受……
中国网:能具体讲一下吗?
张尧学:我只保证我提供材料的真实性。
中国网:那您一次又一次地遇到这种事情,您有没有想过采用法律手段,来去维护自己的荣誉?
张尧学:我保留正当的法律权利。
【背景资料】
张尧学,59岁,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校长,湖南澧县人,曾任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主任、985工程办公室主任。现任中南大学校长,兼任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信息化咨询委员会委员。
事件回顾
第一次被质疑:“透明计算”就是“云计算”?
回应:透明计算在1998年就已开始研究工作,云计算到2008年才被国内熟知
据科技日报消息,张尧学及其团队获奖项目“网络计算的模式及基础理论研究”被通俗称为“透明计算”。 “我已经把我原型成果的视频公布在网上,大家可以观看,也可以在我的主页上观看,技术人员可以通过这些视频去深入了解。” 张尧学说。
围绕这一理论和技术的讨论持续至今:计算与存储分离很早就能实现了,网吧就是这么干的;这个概念不就是甲骨文等公司20年前提出的NC(网络计算机)吗?“透明计算”的概念乍听起来与云计算似乎无异,它到底有哪些独特之处呢?冯·诺依曼结构被颠覆了吗?Intel的透明计算和张尧学的透明计算是一回事吗?
面对这些质疑,张尧学做出回应。 “关于透明计算与云计算的不同,我在申报材料、几次答辩和多个场合讲了很多次。”张尧学说。
第一、云计算是由厂商通过服务器端的架构提供计算资源的服务,用户终端仅仅作为服务的接收端而存在,而透明计算主要关注用户端。用户需要服务时,就从服务器端将需要的软件或数据通过块或页的方式碎片化调用并主要在终端完成计算,而且终端可以装或不装任何数据、软件包括操作系统;
第二、云计算主要解决数据的海量存放和使用问题,对软件的云化、特别是操作系统的云化没有提出好的解决方案,而透明计算则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第三、透明计算还包括了云计算不具备的全过程管理、带宽与缓冲管理等功能;
第四、由于云计算的重点不在终端的使用情况上,因而其在终端安全性上没有突破,而透明计算在终端安全性上有很好的考虑。
“透明计算的实现可以在多个层面,例如在硬件层之上、在中间件层或在应用层。”在张尧学看来,透明计算概念的提出应该早于云计算。
“云计算大概是从2008年左右被国内熟知,而我们最早做‘透明计算’相关研究是1998年,但当时我们没有称它为这个名字,这个名字是2003年左右微软亚洲研究院的一位领导在参观我的实验室时给起的。”他说。
第二次被质疑:涉嫌开源软件抄袭?
回应:被质疑的实为透明桌面项目,使用中遵循了开源代码重用协议GPL
据新京报消息,2月2日,网名为KraneSun的IT工程师在知名开源代码软件(由散布在全世界的编程者队伍所开发,其源码可以被公众使用的软件)平台Github发帖质疑张尧学及其团队的“远程桌面项目”涉嫌抄袭国外IT工程师上传的开源代码软件。
知名开源代码库Github拥有来自全球的140万名活跃开发者用户,目前已成为管理软件开发以及发现已有代码的核心渠道。
KraneSun在帖文中明确指出了“抄袭证据”,根据张尧学团队此前操作演示画面截图,经toast(弹窗提示短消息)关键词反向检索,这—项目即“远程桌面”,代码则源自某国外IT工程师的开源项目。
张尧学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公布了“透明计算”成果演示视频。视频中,第四、第五部分均注明“透明计算知识产权归中南大学、清华大学透明计算实验室所有。”正是这份视频被指“涉嫌抄袭开源代码软件”。
记者查询Github网站,发现该帖已引发中英文混杂的大量回帖,回帖中包括一个网名为“lordan iordanov”的国外网友所写的公开信,其自称是源代码的撰写者,介绍了该开源代码的情况,并称,“使用他人作品时,给予注明,这是很重要的。”其写到,遵循GPL源代码重用协议也是至关重要的。
2月2日下午,知名学术打假人方舟子也在其个人网站及自媒体客户端发帖称,张尧学团队的“透明计算机桌面系统”的客户“盗用了开源软件”,同时,方舟子也贴出了该开源代码原开发者lordan iordanov的英文声明。
实际上,从“透明计算”项目获奖伊始,就引发网络和IT领域的诸多质疑。
最先,因中南大学官方微博在祝贺张尧学获奖的微博中,将张尧学称为“路由器之父”,这引发了大量网友的反对。
此外,除了“抄袭”的质疑之外,更多的质疑来自IT和计算机业内人士对该研究成果获奖价值的质疑,认为其并不具有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大奖的独创性和创新性。
据中国新闻网消息,“透明计算”课题透明桌面项目组负责人王斌3日晚对外表示,网络热议的抄袭“风波”系透明桌面项目组在用“透明桌面”系统验证解释“透明计算”的过程中,使用了bVNC(虚拟网络计算)和aSPICE(简单协议独立计算环境)的部分开源代码,而被外界误认为“透明桌面”是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项目的一部分。
王斌说,“透明桌面”系统从2013年10月开始研发,是基于“透明计算”理念研发的应用原型之一。其研发成果没有进入201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网络计算的模式及基础理论研究”的申报材料,该奖项申报材料的截止时间系2011年1月1日。
王斌表示,“透明桌面”项目组在研发过程中遵循开源代码重用协议GPL(通用公共许可),使用了bVNC(虚拟网络计算)和aSPICE(简单协议独立计算环境)的部分开源代码。这是一种合法的使用,也是软件行业公认的一种合理使用,不是“抄袭”,更非“盗用”。
“目前,‘透明桌面’系统仍在研发之中,我们会在合适的时机将代码开放给公众,可以自由下载、使用,并利用我们的代码做出自己的系统。”王斌称。
“透明桌面”项目组负责人王斌2月3日还特别提到:“2月2日晚上我在羽矢博客上看到相关不实言论,作为项目负责人我跟帖发布了声明。今天上午,我们发现有其他人冒充透明桌面项目组在新浪微博发表声明,对我的原声明进行了篡改。在此,我要说明的是,除了我在羽矢博客的跟帖外,我们在此之前没有授权任何个人或者机构代表我们项目组注册微博和微信发表声明。今天,我们项目组经过充分讨论,特举办此次媒体见面会,并发表此声明,我们的态度以此声明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