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技动向生物医学
关键字  范围   
 
都灵高级神经调节小组医生拟进行全球首例人头移植 称适合霍金
2015/2/28 3:13:54 | 浏览:2080 | 评论:0

  现代医学进步有可能让《聊斋志异》里移花接目的“换头术”成为现实。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一位意大利医生说,“头部移植”手术在未来两年内可能成为现实,这个手术将帮助瘫痪病人重获新生,但也可能引发极大的道德争议。

  手术费达750万英镑

  所谓“头部移植”手术,指的是直接将头颅移植至另一具健康的人体上,整个手术将耗费750万英镑(约人民币7296万元)。来自意大利都灵的外科医生塞尔吉奥·卡纳维洛博士称,这个方法有助于延长绝症病人的寿命,或帮助患有瘫痪或肌肉萎缩的病人。

  批评者认为这个手术是一个纯粹的幻想。但卡纳维洛博士认为,所有必须的技术都已存在,现在只需把它们付诸实践。40年前,科学家就成功在猴子身上实现了“头部移植”。他希望今年6月在美国举行的神经外科医生会议上,组建一个团队在2017年探索手术的可行性。

  病人术后将昏迷四周

  卡纳维洛博士向《新科学家》杂志讲述了“头部移植”手术设想。新的身体将来自一个正常脑死亡的捐献者。医生会冷冻病人的头和捐赠者的身体,之后用锋利的手术刀切下病人的颈部以及相连的血管和脊髓,再移至捐赠者躯体。为了让大脑、脊髓神经与新的身体连接起来,医生会使用化学物质“聚乙二醇”作为黏合剂进行“融合”。

  在病人进入昏迷四周后,肌肉和血液供应会重新缝合,让头部和身体成为一体。在这个过程中,医生会给病人进行强度较小的“电击”,以刺激脊髓、加强头部和身体之间的联系。

  当病人从昏迷中醒来后,大概需要经过一年的物理治疗才能说话和动身体。病人还需要服用免疫抑制药物,以抑制新身体的排斥反应。

  道德上存在极大争议

  如果“头部移植”手术能获得成功,那将给患有绝症的病人提供出路,但《新科学家》杂志评论,先不谈“身首异处”后头部是否可能存活,“头部移植”手术势必引来极大的道德争议。比如说,如果病人康复后有了孩子,那孩子在生物上属于捐赠者,因为卵子或精子来自于新的身体。此外,一具全新的身体也可能给病人带来庞大的心理压力。

  卡纳维洛博士说,由于目前缺少足够的捐赠者,“头部移植”手术只可能在重病患者身上进行。但随着医学进步、克隆技术成熟以后,这个手术可以让健康的人更长寿。一个60岁的人可以克隆一个年轻的“副本”,把头部移植到更年轻、健康的身体上。

  美国神经病学和整形外科医生威廉·马修斯认为,卡纳维洛提出的“头部移植”概念非常先进,可能应用到许多医学领域,但目前还不具备实现的条件。(灵犀)

“换头手术”引发伦理讨论

“换头手术”、“交换身体”听起来似乎是尼古拉斯·凯奇电影《变脸》中的奇幻情节,但意大利都灵高级神经调节学会外科医生卡纳韦罗认为,进行头部以外的全身移植手术, 将于两年内变得可行,一些因神经疾病或癌症导致全身机能衰竭及退化的病人有望获得新生。然而科学界普遍对此表示审慎,除了医疗技术上的障碍,更担心未来人们为了整容甚至长生不老而“换身”,必须考虑道德伦理问题。

  据报道,全身移植1970年首次在猴子身上实验成功,把一只猴子的头接到另一只猴子的身上,但医生当没有连接脊髓神经,令猴子无法活动,并要以机器协助呼吸,最终因为新身体与头部产生排斥,猴子在手术后9天便死亡。

  卡纳韦罗前年再次提出换身手术,先冷却病人及捐赠者的头和身体,以延长细胞存活时间,然后小心切开两人的颈部组织、血管及脊髓。病人的头之后会移植到捐赠者的身体,并注射聚乙二醇刺激脊髓内的神经结合,再接合颈部血管和肌肉。

  手术完成后,病人还要接受3至4周麻醉,让伤口愈合及头身适应,之后便能以新身体生活,配合物理治疗,一年便能重新行走。

  卡纳韦罗称,目前已能克服脊髓连接及免疫排斥等障碍,预料最快2017年能施行首次换身手术。他坦言手术的最大挑战将是道德伦理,相信美国和欧洲未必接受此类手术,但认为这不代表手术在全球没容身之处。卡纳韦罗又称已有数人报名接受换身手术。

  其他医生对此态度审慎,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神经外科教授戈德史密斯指计划规模过大,潜在问题极多,难以实行。加州萨莱纳斯谷纪念医院神经学家斯克里普科亦抱观望态度,认为手术会令人类身份变得混乱。

相关栏目:『生物医学
Science:大语言模型模拟5亿年进化,开启蛋白质设计新纪元 2025-06-12 [578]
躺着也能治病?被你嫌弃的“侧卧”或能击退睡眠呼吸暂停患者的深夜危机 2025-06-06 [628]
体内CAR-T的发展得益于mRNA技术的成熟 2025-06-06 [570]
鼻滴干细胞外泌体,改善焦虑、抑郁行为!指标减少近50% 2025-06-06 [766]
脑力工作者最好的休息方式:不是睡觉 2025-06-03 [847]
Tempus AI:AI 医疗的一个数据引擎? 2025-06-05 [582]
50岁以下患癌群体中女性占三分之二,为什么女性患癌者越来越多? 2025-05-28 [776]
全美超2亿人使用的Ziploc保鲜袋竟含“剧毒”,集体诉讼曝光真相 2025-05-28 [907]
大脑里积累了一勺微塑料——老年痴呆症患者含量最高! 2025-05-28 [827]
越来越多年轻人和中年人因长期压力过大而诱发中风 2025-05-28 [765]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浙江财经大学国际青年学者论坛的邀请函 (10/31-11/1) :美国加大审查范围 北大多名美国留学生遭联邦调查局质询 :天安门广场喜迎“十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 马亮:做院长就能够发更多论文?论文发表是不是一场“权力的游戏”? :印裔人才在美碾压华裔:我们可以从印度教育中学到什么? :北京452万人将从北京迁至雄安(附部分央企名单) :《2019全球肿瘤趋势报告》 :阿尔茨海默病预防与干预核心讯息图解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5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