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两岸三地百家论坛
关键字  范围   
 
致言农村出身的高材生:让无力者有力 让奋进者前行
致言农村出身的高材生:让无力者有力 让奋进者前行
作者:任新华 | 2015/3/8 1:35:58 | 浏览:1974 | 评论:0

农村出身的高材生要敢于担当,勇于作为,力争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而不能轻言知识无力、读书无用,更不能把自己的失落、失败归因于知识、读书。

致言农村出身的高材生:让无力者有力 让奋进者前行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4年,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建设大力加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明显提高,国家助学贷款资助标准大幅上调;中等职业学校免学费补助政策扩大到三年;实行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政策,28个省份实现了农民工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参加高考;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连续两年增长10%以上。而回想不久前,就在教育公平不断取得进步的情况下,《一位博士生的返乡笔记》在社交媒体爆红,博士发出“知识在乡村显得无力”的嗟叹,引起了社会上的大讨论。农村发展的前途在哪里,也随即成了当前不少人心中的疑惑。

  知识错了吗?“落后”才是农村发展的“恶性循环”

  谈及农村发展,让人不免觉得有一种“凋敝”之气。而在这种氛围的背后,有三个问题不可回避:一是农村产业单调,链条短,而且不成规模,要么没有主导产业,要么不发达,导致了几乎没有配套产业,很难形成一个体系或者说产业链,所以说需要的人才从专业角度上说非常狭窄,仅仅是农业相关的个别专业。如果所学知识和主要产业不对口,盲目回到家乡使用所学知识改变农村,还真是没有用武之地,无力感是必然的,而且人才错配会造成很大的浪费。从这个角度讲,不是知识无力,而是没有适合实际发展需要的有力知识。

  二是由于农村落后产生的“发展劣势”已成“恶性循环”。回到农村创业的人只能调配除矿产资源以外的几乎不可以直接创造价值的资源,如土地种植、养殖等,所以创业口径狭窄,可选择余地小。而且由于农村人烟稀少,农村的生产成果最终要拿到城市交易,交通等基础设施也是很大的阻碍。此外,农村交通不便,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去,农村在住人口文化素质低不能满足需要,即使要发展产业,人力资源成本也会相对较高。所以说,农村创业不仅选择余地少,而且成本很高,产业很难发展起来。如果一个人仅凭所学知识回乡创业,又不具备很强的资本运作能力,要干出一番事业来确实比较困难。

  三是随着近年来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年轻人绝大部分进城了,农村只剩下老人和留守儿童,发展新兴产业、现代农业的人才条件根本不具备。创业是一种商业运作,成功的核心还在于人。既然是产业就不可能一个人单打独斗,凝聚人、打造创业团队是必须的。所以说,在农村创业的人才条件不具备,知识的聚集效应、互补效应形不成,要干事、干大事很难做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知识是理论化了的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经验,是智慧的结晶,属于间接经验。而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通过亲力亲为创造直接经验很困难、很有限,必需借助于间接经验,这就需要学习知识。为什么很多优秀的人都是博览群书的人,为什么很多草根企业家很推崇读书、很重视教育,为什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高度重视教育,为什么发达国家都有发达的教育,这就是间接经验的重要、知识的重要。此外,看一个国家、民族的未来有没有希望,主要看人口文化素质和教育水平,原因还在于知识的重要。很多时候,不是知识没用,而是没用到有用的地方;或者需要的知识没学到,学到的知识没用上;也或者停留于占有知识、储备知识,不能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都不是知识的错,也不是知识无力。

  用实践教育鞭策知识生产力

  知识无力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教育,为什么总是培养不出人才这一时代追问也许就是对知识无力很好的解答。现在培养出来的多数人才没有专长,什么都懂,无所不知,似乎是通才,但是什么也不精通,一无所长。生产实践需要解决的是实实在在的问题,能把什么事做的好远比能做多少事重要。出类拔萃也许和天资有关,但是学有所长主要靠的还是后天的勤奋,不一定就要出类拔萃,但一定要学有所长。用教育的问题打知识的板子,显然有失公允。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全面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近来,不少地方终于刹住了院校升格风,甚至有很多本科院校降回了职业院校,这就是对培养学有所长人才的社会需要很好的回应。在产业发展高度融合、互联互通的今天,作为现代化的人才,知识结构必须完善,知识面当然是越广越好,但仅有面还不够,要有高原,还得有高峰,在做好知识横向拓展的同时务必要注重纵向积累和提高,把知识这一量的积累转化为能力提高这一质的飞跃,这样知识才更有力量,更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才有意义、有价值。高等教育向应用型转变是一次理性回归,是对过去人才培养定位和方式的一次彻底改变,基础实、重实践是必然趋势。学知识绝不是纸上谈兵,而是要参与生产实践,接受实践的检验,这个转变就从教育开始,从产学结合做起。知识是理论但绝不是空洞的理论,而是包含着对生产实践基本规律的认识。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通过一定的生产实践告诉学生知识有什么用、怎么用。解决知识的无力感,一方面要以教育为突破口,以专而精为标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另一方面也要注意人才调配,量才使用,确保人才用对位置,使得所学知识有用“武”之地。

  用“双基础”的改善突破农村发展的窘境

  首先,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随着现代化的步伐,农村实现了旧“三通”、新“三通”,互联网也开始走进农家,但农村的基础设施很落后是不争的事实,农村很多资源由于基础设施的原因实现不了应有的价值,很多产业也由于基础设施落后导致的高成本而举步维艰,政府有责任和义务把农民和产业发展力所不能及的问题解决了、困难克服了。今年的政府报告指出,新农村建设要惠及广大农民,突出加强水和路的建设,今年再解决600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0万公里,全面完成西部边远山区溜索改桥任务。过去,农村建设的政策安排很少,很多县城都可以见到一个单位“城市建设局”,现在城乡一体化发展,这个单位也改名了“城乡建设局”,一个字之别,体现出了职能范围、责任担当的扩大,特别是农村建设纳入了整体规划、整体安排,但是过去多年留下来的欠账实在是太多了。把基础设施建设提上去,产业发展才有条件,农村人口流失的局面才会改观。

  其次,要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很多农民充分讨教了背朝黄土面朝天、靠天吃饭的艰难,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孩子通过受教育跳龙门上。现在,知识无力、就业难给很多人的这种美好愿望浇了凉水。如果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农村的贫困将很难改变。人才是最可宝贵的资源,发展新兴农业、现代农业,必须打造现代农民,现代农民首先要有知识。农村基础教育普及多数地方不成问题,但是教育质量和城市还有很大的差距,主要原因在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机会不均等。今年的政府报告指出,加快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改善薄弱学校和寄宿制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为切实把教育事业办好,要保证投入,花好每一分钱,畅通农村和贫困地区学子纵向流动的渠道,让每个人都有机会通过教育改变自身命运。国家不仅要加强农村教育硬件建设,关键是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没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力量,农村教育质量很难提升。把教育搞上去,农村人口的素质提上去,产业发展才有希望,农村生活才能改善,人才才愿意到农村去,去了才有奔头。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做出了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推进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的安排,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成败主要还在教育。最后必须说,农村出身的高材生要敢于担当,勇于作为,力争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而不能轻言知识无力、读书无用,更不能把自己的失落、失败归因于知识、读书。特别是名牌大学生,往往在家乡很大一段地带都有名气,是很多农村家庭教育孩子好好读书的生动教材,如果学不成才必将是对很多乡亲供孩子上学热情和积极性的极大打击。所以,成才事关重大,不止是个人的事,也不止是自己家庭的事,要多找自身原因、多努力,把乡里乡亲投资教育的好教材别无选择、责无旁贷地做下去,这就是用所学知识对农村最有力的改变。

“知识无力”的背后,是贫困的代际传递    

姜耀东

贫困的代际传递比贫困本身更可怕,贫困代际传递可能是农村年轻人“知识无力感”最直接主要的深层次原因。

致言农村出身的高材生:让无力者有力 让奋进者前行

  近来上海大学博士生王磊光返乡笔记提到的农村年轻人“知识的无力感也十分强烈”,引起了社会和媒体的热烈争论,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都有道理,用最流行的网络语就是“Duang”——大家的观点和见解都是蛮拚的!

  这些观点的核心就是关注如何改变农村年轻人的命运和前途,有这么多人关注这个严肃的社会问题,本身就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其实中国不光存在城市农村之间的贫富差距,在繁华喧嚣的城市中也存在着一大批低收入人群。目前,我国贫困问题仍然较为严重,而且贫困代际传递已经出现,两极分化的社会风险在不断积累。大家对农村的年轻博士生王磊光“知识无力感”的更加关注,因为这显然是一个比雾霾更应严峻的问题:如何阻止贫困代际传递!

  农村的年轻人能通过穷二代的好好学习改变命运吗?少数幸运儿可以,如潘石屹。这个父亲被打成“右派”、爷爷曾是黄埔军校毕业的国民党军官的后代,从甘肃省天水市潘集寨村出来后,通过上大学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与妻子张欣女士共同创立了SOHO中国有限公司。而且只有1963年出生的潘石屹可以,因为他上大学时全国一片穷,城市虽比农村好,但也好不到哪儿去,基尼系数不高,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基尼系数大概在0.24左右。现在即使还是这个潘石屹,可能就做不到了,因为现在的基尼系数已达到0.469。如今是资本(财富)决定命运而不仅仅是知识。况且白富美的“张欣”放到现在还能否看得上他这个来自农村的屌丝,还是一个问号!

  我们再拿一个普通家庭来分析。例如来自甘肃某村子的潘水屹,其成就虽没潘石屹辉煌,但也是成功人士:78年上大学,后来一直读到博士毕业后在北京一所大学工作,取妻成家生子。潘水屹还有一个弟弟潘土屹,但当时没考上大学在老家谋生,也成家生子,且儿子和潘水屹的儿子同年出生,只是小几个月。这两个孩子现在的命运如何?潘水屹非常有兄弟之情,一直鼓励并从经济上资助其侄子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两个孩子都很优秀,现在都在北京博士毕业并有了工作。这两个孩子的未来生活如何?由于潘水屹的大学有一套单位分的福利房,和大多公职人员一样还买了一套商品房,因此他的儿子就有两套法律意义上的北京住房。而他的侄子虽然在甘肃老家的村子里也有一套当地相当不错的宅子,但在北京没有住房。这两个孩子虽然拥有同一个农民爷爷,也都很优秀,但个人拥有财富却完全不在一个量级上:以目前北京的房价,城里的这个孩子由于拥有两套住房甚至可以不用工作,而农村里的这个孩子干一辈子,可能在财富上还是赶不上城里的孩子。潘家这两个孩子的贫困代际传递由此产生,这个农村来的潘家博士生,自然而然就会有了如同上海大学博士生王磊光般的 “知识无力感”。

  对一个社会而言,贫困的代际传递比贫困本身更可怕,贫困代际传递可能是农村的年轻人(也包括城市贫困家庭中的年轻人)“知识无力感”直接主要的深层次原因!

  因此要解决穷二代“知识无力感”的困惑,归根结底还要靠不断改进的制度,从制度上阻断社会财富的不合理传递,从制度上为贫困人口改变自己的命运提供保障,从制度上给予贫困人口改变自己命运的手段和能力!

  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通过改革“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其目的是“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我们有理由相信,穷二代“知识无力感”的困惑会在不远的将来,在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过程中解决!


相关栏目:『百家论坛
为什么时下中国很难出现真正的哲学家 2024-11-16 [62]
诺贝尔奖院士工作站介绍 2024-11-16 [47]
《乡下人的悲歌》读书笔记 2024-11-12 [143]
简单直接:特朗普当选,对我们影响最大的是这几点 2024-11-12 [162]
特朗普大获全胜,说明美国人对政治正确已经深恶痛绝 2024-11-12 [125]
也许特朗普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只看到他们想让你看到的特朗普! 2024-11-12 [127]
特朗普胜选演讲里特别感谢的这位女性是谁? 2024-11-12 [119]
全世界都在蹲特朗普曝光萝莉岛大瓜 2024-11-12 [137]
任正非最新讲话:世界走向人工智能潮流是不可阻挡的! 2024-11-06 [275]
中国教育正走向恶性循环 2024-11-06 [313]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北京和上海金融人的最新鄙视链 :日本政府《氢能利用进度表》 :美国《2016-2045年新兴科技趋势报告》 :天津工业大学“经纬英才”引进计划 :浙江财经大学国际青年学者论坛的邀请函 (10/31-11/1) :美国加大审查范围 北大多名美国留学生遭联邦调查局质询 :天安门广场喜迎“十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 马亮:做院长就能够发更多论文?论文发表是不是一场“权力的游戏”?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