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为今后一个时期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这是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生幸福的重大部署,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战略举措。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当前教育系统的薄弱环节,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为此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1. 制定引导支持政策,使企业成为重要办学主体。我国职业教育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企业参与不够深入。其主要原因是国家和地方尚未制定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法律法规和相应制度,缺乏有效的引导支持政策,企业积极性不高,缺乏主动性。比如,国有企业在缴纳教育费附加的同时,其所办职业院校既得不到生均经费、教师工资等财政拨款,也不能按照民办学校标准收取学费,办学成本压力很大。再如,实习生报酬税前扣除政策优惠幅度不大、适用条件过严、落实不到位,对企业缺乏吸引力。
为此建议:
一是国务院尽快出台《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明确政府、学校、行业、企业、学生等各方权责,完善相关财政、税收、金融政策,为校企合作提供制度保障。
二是加强对企业依法开展职工培训工作的推进力度,确保企业总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主要用于企业职工特别是一线职工的教育和培训。企业每年初要向劳动保障部门报送本单位在职职工培训教育计划,劳动保障、监察、税务、教育等部门要定期检查企业培训经费的使用情况。
三是支持一批教育型企业建设和发展。在全国遴选一批深度参与职业教育,有条件、有影响的企业,授予教育型企业称号,支持其建设公共实训基地、开展学徒制培养、校企共建技术、工艺和产品开发中心,在企业办学、校企合作方面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四是积极推进集团化办学等行之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出台指导意见,建立针对集团的经费支持机制,在全国重点建设一批示范性的职业教育集团。
2. 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升级和城镇化建设协调发展,提升人才配套支撑能力。我国正处在产业升级和城镇化建设的加速期。有没有足够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不能提供丰富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关系到产业升级的实现和城镇化建设的质量,必须及早部署、同步推进职业教育发展。
为此建议:
一是各地应围绕区域产业升级的规划和要求,切实把职业教育作为一项重点内容,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列入政府重要议事议程和政绩考核指标,推动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
二是国家应根据城镇化建设总体规划和工作布局,同步推动职业教育与培训网络建设,特别是要加快推进县级职教中心的转型发展,通过政策引导和经费支持,使其在举办学历职业教育的同时,积极举办各类培训,真正建成县域内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和社会文化生活中心,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形成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社会文化氛围提供有力支撑。
三是在国家总体统筹布局下,支持各地在职业院校选择一批紧密对接产业、校企深度合作、人才培养质量高、就业形势好的专业进行重点建设,使每所职业院校都形成若干高水平的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构建职业院校和产业集聚发展、专业群与产业链紧密对接、职教体系与产业转型协调互动的共生格局,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能力。
3. 进一步加大职业教育投入,优化经费投入机制,加强经费投入监管机制。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系统的薄弱环节,办学条件总体较差,吸引力还不够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一要靠深化改革,激发办学活力;二要靠稳定投入,保障健康持续发展。特别是在中央专项转移支付模式进行改革和调整的大背景下,确保职业教育实际投入不减,对于推动职业教育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建议:
一是在落实好高等职业院校生均经费拨款制度的基础上,督促省级政府加快制定中等职业学校生均经费拨款标准。各地落实情况应按年度向社会公布。
二是科学合理确定标准。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规律决定了职业院校具有较高的办学成本。建议中等职业学校生均财政拨款标准不低于高等职业院校生均财政拨款标准的80%,高等职业院校生均财政拨款标准应达到并逐步超过本地区普通本科院校生均财政拨款标准。同时,应建立生均经费拨款标准的动态调整机制,使职业院校经费投入稳定增长。
三是切实落实标准的执行。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完善监督机制,使经费标准真正落实,保障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和使用效益。四是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投入的一个重点。要定期核定职业院校教职工编制,实施特聘岗位等支持项目,通过补充专任教师、聘请兼职教师等多措并举,尽快解决职业院校生师比过高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