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技动向学人动向
关键字  范围   
 
孙涤:羊年仍需睡个好觉(下)
2015/3/21 1:00:30 | 浏览:1978 | 评论:0

上期我们谈到,对睡眠的机理的科学剖析是很晚近的事。不过人们对睡眠的洞悉,自古以来就不缺乏。例如,莎士比亚对睡眠就有很深入的理解:

睡眠,它梳解乱麻团般忧烦的思绪,

是日复一日的暮死而朝生,辛苦劳作后的泡澡,

是心力交瘁的抚慰,自然本性的回复,

生命筵席上无可替代的滋补。

(参见《麦克白斯》第二幕第二场,采用老友金咸枢先生的译笔,他专精于经典英诗篇的汉语韵译。)

一个人对于人生,何以能像莎翁那般,有如此深邃的洞察力?简单的说词,彼乃天才也。而“天才是不容嫉妒的,”恩格斯同志早就指明了的。

这样的回答似嫌笼统。即使个人的创造力蕴藏,也还需要发掘,还需要打开,才能释放出来。现代科学研究发现,天赋的创新潜能其实每个人多少皆有,哪些开关(switch)能被打开,何时被打开,是个人潜在的创造力能否转化,表现为对社会文明的创新贡献之关键,结果出入极大。因此,除了禀赋和时代(古人谓之“命”),创造性个人所处的小环境(古人谓之“运”)以及同自我的自处关系(古人谓之“格”),也是造成差别的重要因素。我们在讨论的,不就是“格”里的一部分——通过对自己作息习惯的安排,从而打开自己的开关释放出创造力吗?

女作家奥斯丁的小说为全世界的人所喜爱而经久不衰,直到今天还在频频搬上荧幕,可见她对人性有非常独到的领悟。然而这从她的经历(从未婚嫁,仅活了42岁,既无学历背景也没有交游的练历)可一点都看不出来。那么,她的洞察力又是从哪里来的呢?让我们来看看奥斯丁的小环境和她的“格”。

33岁起,奥斯丁就定居在英格兰乔镇(Chawton)的一个小村庄里,很少离开过,一直到逝世。家里七口人,母亲、妹妹和一个老友,外加三个仆佣。这个中产阶级家庭该是靠奥斯丁的写作收入来维持的。当时的英格兰,直至一百多年后即“唐顿庄园”时代的英国人,中产阶级的典型定义,据管理大师德鲁克分析,是雇用三个以上仆人的纳税者家庭。换言之,那时的就业结构,(低端的)服务业所占比例就很高了。奥斯丁起身比仆人还要早,弹点钢琴后,料理全家九点钟吃的早餐,这是她唯一的家务。接着在小客厅里写作,她没有自己的书房。正餐是在下午的三、四点,饭后聊天、喝茶。晚上奥斯丁通常会高声朗读她当天写出的情节,让大家分享和评论自己的工作进展。

在小客厅里写作,奥斯丁经常会被打断,有人来访,佣人请示什么的。她的应对办法是,用小开本的纸写作,一遇到打扰,就把它遮盖起来。后人从她的手稿发觉,奥斯丁的写作技巧并不怎么样(高明),经常有拼写和文法错误,以及遣词草率的问题。我却以为,这很可能是她习惯在小客厅里写作而经常被打断的后果。话又得说回来,常被打断等于在把奥斯丁拉回到“现实世界里”。也许正是得益于小客厅的“现实生活气场”,俗人的絮叨,让奥斯丁体验到情愫的精微,笔下才有了灵动的人物和生动的对话,亦未可知。

不过,奥斯丁的家人还是相当配合的。她写作的时候,她们就在一旁做针线活,静悄悄的。要是在我们这里,设想她们三缺一,硬拉着奥斯丁一起打麻将的话,奥斯丁也许未必能有如此多产,而世人也就无从享受到《傲慢与偏见》、《理智和情感》、《曼斯菲尔德庄园》、《艾玛》和《劝导》等传世之作。要知道,这五部令奥斯丁名垂文学史的小说,都是在那十年不到的时间里修订和完成的。

另一位文豪狄更斯,同样多产,15本小说里有10部的篇幅超过了800页。狄更斯活了58岁,他的作息更有规律:早晨7点就起床,8点吃早饭,9点到书房开始写作,直到午后2点。狄更斯写作时需要绝对的安静,为此在书房外加装了一道厚门,以屏蔽任何杂声。他对写作环境也非常在意,书桌纸笔的摆布必须一丝不苟。据他的儿子回忆,父亲对此类细节的要求简直到了严苛的地步。写作的中间他会和家人一起用午餐,非常简单刻板,几乎从不吭一声,饭后狄更斯立即回书房继续写作。每天平均两千字,来劲的时候会写上四千字。文思不太通畅时,他会静静地沉浸在故事的构思中。总之,他对写作的投入是全身心的。

2点一到,狄更斯立即开始他出了名的步行,长达三小时之久,行进在伦敦的街巷或市郊的乡野小径,不管天气如何。这个习惯他即使到海外远程旅行都不会改变。狄更斯到美国巡回演讲时每天仍然坚持长途跋涉,曾引起过不少媒体的报道。在步行中,狄更斯的脑子里依旧在琢磨他的故事。构思出神时,他甚至会把路人误以为是自己故事里虚构的人物,直呼其名并与之神聊。步行回家后,狄更斯精神焕发,判若两人。他的弟弟有这样的观察,“查理简直成了能量的化身,不知是从哪里来的,他的精力一下子充盈起来了。”

吃晚饭是在6点。之后狄更斯松弛下来,不再工作,而是和家人及朋友在一起。他上床睡觉则在午夜之前。

相对于英国的小说,我更钟爱法国人的,而巴尔扎克和雨果最受青睐(想来不少人也如此)。年轻时我用力甚勤,更得益于优秀的翻译家,如傅雷所译的巴尔扎克,郑永慧、李丹等翻译的雨果作品,凡能找到他们的译作,余必读之。

巴尔扎克本人可以说就是个小说里的传奇人物。很多人读过他的传记,知道不少他的怪诞轶事事,尤其和韩思佳夫人的情话。我甚至专门到巴黎他的故居去瞻仰过一番。巴尔扎克三十岁时就立下宏愿,雄心勃勃地要尽写人生百态的《人间喜剧》;可又常常见猎心喜,不谙理财之道,总在欠债和还贷的跑道上疲累奔命。以他自己的话来说,“我知道这是在榨干和拖垮自己,我活得很不正常。可那又有什么差别呢,工作至死还是为了其他什么而死,不都同样是一死吗?”

巴尔扎克的典型的一天,是干“大夜班”:晚上6点匆匆快餐,之后就睡,午夜过后1点起床,一口气写7个小时,干到8点,再打1个半小时的盹。9点半起来,继续写作直到下午4点。巴尔扎克靠一杯接一杯喝苦咖啡来支撑自己,一天平均要喝上50杯,简直是在咖啡大泳池里游出来的。4点到6点之间,巴尔扎克会散步、泡澡,接待客人。然后又是吃快餐,睡觉,午夜过后1点再起来干活,继续轮回…… 这对他的健康有摧毁性的影响。巴氏有强壮的体魄,当你看到罗丹的著名塑像,巴尔扎克披着睡袍(工作服)的伟岸身躯,很难想象,51岁正处在创作的顶峰时期的他,竟就此轰然倒地。令人扼腕痛惜的,是他那《人间喜剧》的鸿篇巨制,留下了不少的“烂尾楼”。

我也曾几次朝拜过雨果在巴黎的寓所。第一次去,它正在整修,不接待参访;第二次到巴黎时发觉它仍在关闭状态;最后一次去时它刚整修完毕,可惜只开了一半,而且展品陈列不全。过后我才了解到,雨果最伟大的作品《悲惨世界》同他在巴黎的生活没关系,《悲惨世界》(以及《惩罚集》、《沉思集》等名著)是他在拿破仑三世(拿破仑大帝的小丑侄儿)得势的当年被放逐(1851,巴尔扎克死于该年),蛰居在Guernsey(隔着英吉利海峡看得到诺曼底海岸的一个英国小岛)的年头写成的 。

雨果被迫离开法国后,买下了小岛山顶上的一座大宅子,并在屋顶上加盖了一个玻璃房,是全岛的最高处,可以远眺法国的海岸线。雨果每天上午都在那里写作。清早,英军要塞的炮声把雨果催醒,起身后的早饭是咖啡和两只鸡蛋,例行功课还包括和Juju 的亲密书信往返(每天至少一封,长达50年,总计超过两万封)。Juju 是雨果的情人,常年陪伴他一齐放逐,就住在几个门洞开外。你不难想象此中的有趣情景:当年没手机短信一类的,鱼雁往返还得靠仆人递来递去。

雨果在玻璃房里一直写作到上午11点,然后到露台上冲冷水澡。这成了一个景观,不但街上行人会驻足观看,远处还会投来Juju的爱恋的目光。12点,雨果下楼接待客人,他粉丝众多,从世界各地络绎不绝而来。雨果好客,午餐款待煞是丰盛,自己却吃得很少。饭后他必做2个小时的步行,或到海滩上锻炼体能,之后雨果还会再去写作,或者邀Juju驱车冶游。有时候同朋友加上Juju一起宴饮欢娱,不然就回家来吃顿安静的晚饭。

不论做什么事,雨果总带着一个小本子,随时随地记下自己的思路和词句。据他的儿子日后也成为作家的查理的记载,父亲交谈的话语,但凡有点新意的,都被他收录到小本子上,以后也都发表在了他的著作里面。可见即使大天才如雨果,平时勤加收集记录,也是他创意的一个渠道。

上文里谈到的那些古典大师,无不生活在电力照明的年代之前,而近代的大师们又是怎样作息的呢?我曾在本栏目介绍过美国的小说家菲茨杰拉尔德的生平(《大亨的理财小传》 2013年6月)。菲氏的作息整个是一团糟,最后在41岁猝死,是个惨痛的坏案例。菲氏作为自由撰稿作家,在自由市场的竞逐中,竟一刻不得喘息;那么在刻板的等级制度下,一刻不得自由的卡夫卡又是如何安排他的日常作息的呢?

卡夫卡也只活了41岁,生活在上世纪初奥匈帝国的布拉格,终其一生是个可怜的小职员,在保险公司里挣扎打转。后来他好不容易换了个职位,不用加夜班了,上班时间从早晨8点到下午3点,精神还是得不到安顿。

在给情人(Felice Bauer)的信里,卡夫卡这样来描述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我在办公室的无聊劳作是从8点到下午2点或2点半,吃饭到3点或3点半;然后上床睡觉到晚上7点半,起来后做10分钟的锻炼,再散步1小时,在家和姐妹们一起吃晚饭;能坐下来写点东西的时候,已经10点半,常常已是11点半了;我能写到午夜1点、2点还是3点,就要看运气了,有一次甚至写到清晨6点…… 我的睡眠非常糟糕,不是半睡半醒,就是睡意全无,脑子里纠结着白天的活计,五花八门,找不到个解决的出路。第二天上班一点打不起精神,常常精神恍惚…… 有时走出办公室找打字员,在走道里会看到运送文档的车,长长方方的像口棺材,我每每出神,这口棺材说不定是为我定制的,在等着我躺进去呢……

我于是不免猜想,卡夫卡的奇才,他那些貌似荒诞、铭心刻骨的奇文,是在失眠中煎熬出来的;睡眠紊乱造就了这个文学的殉道者。

相反,海明威的睡眠效率奇佳。他不择席,不怕闹,不怕光,照样酣睡有如婴孩,每天起床精力焕然充沛。他在访谈中是这样说的:

“晨光熹微, 6点钟我就投入工作了。这个时刻最利于写作,气温清冽而体温暖和,没有任何打扰。我常是文思顺畅,就一个劲儿写下去,直到午间,或者早一点告段落,你知道什么时候该打住,第二天接着写就会很顺。就好比当天的存货出清了,隔天又充盈起来…… 又像与情人做爱,完事后很快活,别老担忧,明天再做爱照样行。要是你老想着那事儿,等待的时候就会很难熬……”

海明威的习惯,是站着写作,阅读也如此,在一个齐胸高的立柜上读和写。记得我初游哈瓦那时,住的酒店“两个世界”(Ambus Mondus)的611号房间,正好在海明威寓居的房间之上。他在那间房里住了近六年,直到古巴革命之后。卡斯特罗是他的好朋友,那个小套房(511)于是成了海明威的纪念馆。我花了两块美元进去参观了一下,果真有齐胸高的木柜,上面放着一个阅读的木板架,还有一台老式的旅行打字机。

不少作家都有晨起写作的习惯。譬如德国的君特.格拉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他的《铁皮鼓》在国内名噪多时,就是坚持这样做的。以他自己的话来说,

“我从来不在晚上写作。晚上写作也许能写得很轻松,但第二天早晨一读,发觉全不对头。我需要在日光下写。早上9点到10点我会饱吃一顿早餐,阅读,听听音乐;然后写作,直到傍晚7点钟,中午会休息一下,喝点咖啡什么的。”

介绍有创造力的杰出人士的作息安排,拉杂写来,就此打住。让我们以爱因斯坦的作息做一小结。

爱因斯坦1933年逃离纳粹德国到了美国的普林斯顿大学,直到1945年退休。他的作息很简单:9点到10点,用早餐并浏览当天的新闻;10点半到办公室,一般是走着去的;在办公室工作到下午1点;回家吃中饭后小睡一下;下午在家工作,接待来访者和答复来信;6点半吃晚饭,接着继续工作一会儿并处理来往的文件。

爱因斯坦以一个科学家而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绝非浪得。只要读一点他的“语录”,你就明白他洞察人世有多深刻。而牛顿同为科学巨人,在专业领域之外就很少有睿智的语句来鞭策和警醒世人。能和爱因斯坦相提而并论的,是弗朗西斯.培根。作为近代科学之父的培根,对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的创建和传播的贡献堪称伟大。他对人类的认知和创新的许多见解和猜测,至今仍有前沿的价值,也广为人们引用。

顺便敬告天下父母,若是您真有心栽培自己的孩子,帮助孩子挣脱压抑性灵的“教育”囚笼,还得了解一些真正的大师们的生活和教诲。目前的市场大潮,大家都需要谋生或敛财,高压之下有系统地读大师经典,显然是很不现实的要求。倒不妨在网站上把爱因斯坦和培根的语录汇集起来,琢磨一下,也许对来拯救你孩子的天赋创新潜质会产生启迪。

本系列主要谈睡眠对创新的影响,也提到了步行对创造力的作用。它们的共性是“放松”大脑,让大脑能够充分发挥数百万年生存演化而来的禀赋、本能、潜意识,将大脑神经网络做新的联接,转换成创新的思维和行为。我们谈到了艾伦.图灵的奔跑,贝多芬的洗手,诸位大师的日程步行,其他如泡澡、打坐、运动、禅修、做瑜伽、听音乐、调节呼吸…… 总而言之,凡是有助于你松弛脑筋,改进睡眠的,都会令你身心更健全,提升你的创造力。

相关栏目:『学人动向
普林斯顿教授“辛辣”点评中国学生:一个普遍的「坏习惯」阻碍了他们的长远发展 2024-11-16 [72]
朱民:中国经济将面临巨大的结构性变化! 2024-11-06 [348]
巫宁坤:活下去,并且“在日暮时燃烧咆哮” 2024-11-04 [384]
周其仁:中国经济高位下行的根本原因 2024-11-03 [414]
张维迎:让我最痛心的是社会变得如此虚伪,如此假话连篇 2024-10-31 [519]
达龙·阿西莫格鲁:制度视角下的中国未来经济增长 2024-10-31 [474]
钱满素:献身精神本身不足以成为一种美德 2024-10-31 [471]
战争琐思录(一):关于诺娃 2024-10-31 [468]
​“中产阶级气质”批判——关于当代中国知识者精神状态的一份札记 2024-10-27 [634]
后生可畏!这位华裔才俊掌控着全球顶尖公司AI模型训练! 2024-10-21 [723]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为什么海外华人那么爱国,但是让他回国却不愿意?...“ :学术出版巨头Elsevier 彻查433名审稿人“强迫引用”黑幕 :中国33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布局 :中澳政府联合出手打击洗钱和逃税漏税 大量中国居民海外账户遭冻结 :摄影师苏唐诗与寂寞百年的故宫对话6年,3万张照片美伦美奂 :大数据分析图解:2019中国企业500强 张梦然:英国惠康桑格研究所:人体内的微生物与出生方式有关 :美众议院将调查华裔部长赵小兰“利用职权为家族谋利“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