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技动向学人动向
关键字  范围   
 
梁春晓: 一个“打劫”的时代  一个权力转移的时代
梁春晓: 一个“打劫”的时代 一个权力转移的时代
2015/3/31 3:51:49 | 浏览:1729 | 评论:0

互联网时代是一个“打劫”的时代,如果企业还是采取“金字塔式”高度集权、至上而下的拍板方式,而不是让“听得见炮声的员工”做决定的话,就不会有机会。

梁春晓: 一个“打劫”的时代  一个权力转移的时代

  当互联网已经嵌入每个人的生活,改变甚至决定着未来的生活方式;当“互联网+”的热潮汹涌而至,让每一个对跨界与创新抱有热忱的人心潮澎湃。此时,关于互联网的所有思考已不止关乎互联网本身,而是关乎所有行业、所有人,关乎这个时代甚至人类的未来。

  互联网是基础设施

  清华大学的刘云教授这两年在研究阿里巴巴为什么会发展起来,结论是它在释放草根创新力。为什么能够在底层发生这么多创新?很深刻的背景就是信息技术的变化。我们常常低估技术的重要性,其实它是创新力的重要基础。

  全球经济演变的本质就是科技突破带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一开始,我们用互联网发邮件,它被当作一种工具;后来,出现了电子商务、搜索引擎,它又被当作一种渠道;现在,已经进入了信息经济时代,互联网是基础设施。

梁春晓: 一个“打劫”的时代  一个权力转移的时代

  十九世纪末工业经济“铁公机”的基础设施,催生以美国为代表的工业经济体系,包括大生产、大零售、大品牌、大物流。但是今天信息经济的基础设施,包括云计算、互联网、智能终端以及上面的平台、服务业、商业生态等,正在催生和改造出信息时代的一整套新经济体系。

  数据取代劳动和资本成为新的生产要素,旧的商业模式中看重劳动与资本、讲究分工的特点被互联网颠覆了。全产业信息生产力的形成又会带来生产关系的变革,以往的分工模式也变成了以共享和消费者为主导的模式。大数据使信息经济名副其实,我们从IT(Information Technology)时代进入了DT( Data Technology )时代。

  企业改革必须扁平化

  把互联网当成技术和工具,可以放在任何结构下使用,但是在互联网时代,商业模式、组织架构其实和信息结构是息息相关的。信息结构本身决定了生产组织的结构和方式,对于这一点,很多企业缺乏认知。什么是互联网的信息结构?就是对等、分布、无中心。

  有时候我们会经常听到一句话:不管技术怎么变,商业的本质是不变的。这个说法从字面上没有错,但是暗含的意思值得打很大的问号。技术的衍化和商业的衍化其实是同步展开的,它们要相互匹配,这涉及到的是整个商业模式的变革。

  最近去海尔调研,他们讲究的是“企业平台化”、“员工创客化”、“客户个性化”;华为说“让听得见炮声的员工做决定”;而阿里巴巴早就是一个平台了。

  我不知道某个行业具体怎么改革,但是媒体也好其他行业也好,如果还是“金字塔式”高度集权至上而下的拍板方式,而不是让前线贴近消费者的每一个主管自己做决定、同时让员工也可以分享成果的话,可以肯定地说,没有机会。

  这是一个“打劫”的时代,还在想传统的流程和管控,不放宽视野,就要成为时代的落伍者。

  C2B可运用于各行各业

  新的基础设施、新的要素、新的结构,其实是我们理解信息时代生产力的三个关键,新的生产力正在崛起。这些东西对每一个个人、每一个机构来说,就是赋予我们一种新的能力——信息能力。

  其实每一个时代、每一次新技术的出现,都会产生一个赋能,赋予人们新的能力,在这个问题上是一致的,新技术面前人人平等。而每一次新技术赋能的过程,带来的是权力的转移。

  信息技术赋能,消费者是最大的获益群体,因为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在改变。以前我们说货比三家,而现在网上一搜货,比三百家都没有问题,供应商被拉在圈子里随你挑选。主导者从一百年前的制造商变成后来的流通者,而未来或许是费者成为主导,这样的改变正在发生。

  在这个基础上,整个商业模式,会从来自企业的标准化生产,转向来自消费者的个性化定制。最近一两年,C2B在服装、家具、鞋等很多领域已经开始成功了。人都是追求个性化的,以前做不到是因为没有强大的信息系统和互联网,所以交易成本很高;现在每一个人天生拥有的个性化追求已经能与技术的实现结合起来。所谓C2B是消费者驱动,通过倒逼来传导,可以节约营销流通、设计生产、物流仓储以及原材料供应环节

  以前的B2C是大众传播模式,而C2B是定制和个性化服务,是微博微信模式。C2B不仅仅是单纯的商业模式,也可以被应用于各行各业。从制造业到零售业,从金融业、物流业到广告传媒业,互联网经济时代的所有行业都将越来越互联网化。

  “毁灭你,与你无关”

  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里面有一句话:“毁灭你,与你无关”。我本意不是要毁灭你,但是你不知不觉被我毁灭了,这与我有什么关系呢?国子监是因为新学的兴起而衰落的,但是新学本身其实根本没有将国子监当做目标,在很多领域都是如此。

  毁灭你,的确与你无关,但大家共同的客户有关,当这些客户都跑到新的创新者那里,老的就会逐渐衰落下去,这是创造的过程,未来是被创造出来的。所以阿里巴巴很少分析竞争对手,我们最需要关注的是消费者,要最大程度地满足消费者,认识到这个互联网时代我们客户有什么重大的变化,必须从客户的角度看待变化。

  以后还会有各种新的电子商务模式,但我一直相信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然后人民币就一定会来。

  终局判断与“三明治理论”

  格局决定终局,不能只看到占现在这块小蛋糕90%的是什么,而看不到未来的大蛋糕。阿里巴巴在决策的时候一直强调终局判断,对五年、十年以后的终局作出判断。我们认为云计算很重要,所以无论多艰难还是坚持去做。

  而在这个大转型时代,要理解新时代的变化,判断终局,可以把知识来源分为三个层面,我把它叫做“三明治理论”。最下层的是基础理论,例如亚当斯密的经济学基本理论、科斯的交易成本理论,都是近乎真理的;中间的则是应用理论;最上层的是最前沿的思想。

  在这个随时创新的时代,最下层的基础理论和最上层的前沿思想是值得关注的,而中间的应用理论需要打一个问号。有人说淘宝是C2C,天猫和京东是B2C,但天猫的模式是更靠近淘宝还是更靠近京东呢?显然是淘宝。

  结语

  对待看似离奇的新事物,我们始终要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

  正如“教主”阿尔文•托夫勒(Alvin  Toffler)所说:“多数人在想到未来时,总觉得他们所熟知的世界将永远延续下去,他们难以想象自己去过一种真正不同的生活,更别说接受另一个崭新的文明……我们是旧文明的最后一代、新文明的第一代。”——未来已经发生。


互联网专车,应法无禁止即可为

     

我国古代的治理,有一条叫民不举、官不究。现在不少事,民不举、官非究不可。我以为不能动不动就宣判“非法经营”,说这也“黑”,那也“黑”的。

梁春晓: 一个“打劫”的时代  一个权力转移的时代

   一、城市交通的约束条件和管制的必要性

  在互联网时代的大背景下,城市交通改革中出现一系列不同的想法和矛盾,政府、消费者、出租车公司和出租车司机都有各自的考虑,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共同的限制。

  出租车属城市交通,城市有什么特点?最简单直白,城市的特点就是在有限的空间里聚集了很多人。不是乡土社会,人们互相知根知底。城市社会聚起来的是陌生人,数量大且流动,互相不熟知,所以建立信任的麻烦大。但因为分工程度高,城市人又非常需要彼此合作。这是第一点。为什么陌生人非集聚到一起,最根本的解释是聚到一起收入高。这也意味着城市人的时间比较贵。这是第二个特点。再一个特点是城市人通常比较贵的时间,分布很不均匀,上班、回家、约会、出差,甚至娱乐,都有准时的要求,而这些时间节点的分布不均衡,波峰、波谷差别很大。大家看城市交通,忙时堵得要命,闲时又空空如也。这些特点,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约束条件。

  为什么出租车要管制?首先是安全问题。如果可以随便用车把人拉走,那么车辆就有可能成为作案工具。说放开营运似乎容易,一旦出事就一定收回,来来回回最后就“均衡”在管制上了。背后的理由,其实就是城市大量陌生人的互相服务,要以安全为前提。

  政府既然管制,就要对被管制对象负责任,起码要让被管制的公司和司机吃饱饭。由于交通载荷的时间分布不均匀,导致出租车牌照的最优数量很难确定。若按峰值水平发放牌照,那么高峰过后,很多出租车就没业务。因此,出租车牌照似乎难以达到供需平衡。高峰时价格浮动,出高价者先得车,也不是不可以,问题是怎样实现?如果让乘客与出租车当街砍价,高峰时段的城市道路就堵死了。在没有合适的技术手段对付这些难题之前,出租车的发牌数供给不足、行价格管制等等,是这个行当的常态。我第一次去华盛顿的时候,看到出租车分很多颜色,不同颜色的车去不同的区,绝不能跨区运营。后来读管制经济学,知道有个“俘虏理论”,政府实行管制,反过来也被管制对象“管”着,反正各有各的筹码。

  二、移动互联的新风

  现在,移动互联加到传统的城市出租车服务里来,进展很快,提出不少值得研究的新问题。请各位看看以下几点能不能成立:

  第一,移动互联为在陌生人之间建立信任,提供了一把利器。在传统互联网上,人们很难知道对方的真实身份, “你不知道我是一条狗”。但移动互联网基于手机,而在实名制下,每一部手机对应一个确定的人。这对建立陌生人之间的信任而言,是革命性的进步。比如,司机知道打车的是谁,打车的也知道司机是谁,双方都可以在服务平台上查到。车开到哪里了,也不难实时全程监控。为何移动互联在许多行业所向披靡?我的理解,就是它能降低建立信任的成本,突破城里人需要合作但又难以建立信任的壁垒。这一点要引起市长、交管局、出租汽车公司、司机和消费者的足够重视。

  第二,移动互联的出租车服务能降低空驶率,释放城市道路资源,缓解城市在某些时段最大的制约。城市为什么会拥堵,还不是造车的成本低,造路的成本高,所以造路的速度永远追不上造车的步伐?移动互联的出租车服务可以大大降低空驶,等于增加道路资源的供应,司机也不用那么辛苦“扫马路”找顾客,燃料的消耗、污染的排放都可以节约,这非常可取。

  移动互联出租车唯一的“问题”,是它对原有的秩序带来了冲击。其实所有技术进步都面临这样的局面。当年汽车的发明冲击了马车业务,引发过抗议,有的地方政府就规定汽车不能开得比马车快。但是从长远看,新技术新模式最终是势不可挡的。

  我们现在讨论的“专车”,将来也可能又变成既得利益者,因为城市交通模式还在不断改变。最近日本有一群人倡议“都市无汽车”,用安全方便的轨道电车来取代汽车。不知道前景如何,不过一旦要落地发展,所有汽车包括现在热火得很的专车和出租车,也都会面临挑战,这是“进步”的题中应有之义。

  当然,当下的情况是出租车司机众多,涉及大量现实利益,政府处理的时候的确要妥善,因为既得的格局一旦大变,会触犯即得利益。城市交通也不是专车一家可以包打天下的,在可见的未来,出租车服务还是离不开。所以这里的问题,用老话说就是“手心手背都是肉”。希望各方可以退一步,从常识的角度,回到城市交通的整体约束条件,探讨在新技术、新商业模式冲击下如何改善城市出行问题,立足现实,面向未来。

  三、从程序合理性出发的问题解决思路

  我们过去讨论问题比较注重本质合理性,即事情最合理的状态是什么样的,应该是什么样的。但是现代城市出行问题面临的是空间、人口、时间和新技术等搅在一起的事,有完全不同的利益和角度,使得人们寻找完全一致的本质合理性变得有困难,所以要特别注意程序合理性。所谓程序合理性,就是遇到即便在本质合理方面一时难以达成一致意见,也要有一套办法来面对现实问题,推进实际问题的改善。

  从程序合理性的角度,对移动互联出租车的出现,考虑以下几点。

  第一,就是刚才高会长讲的包容性管制的方针。中国人口众多,空间资源有限,城市管理经验还不足,不依靠新技术是没有出路的。当年传统电信遭遇IP电话冲击,也是民间小企业先进入,但一下子就打下去了。后来有进步,两年前闹微信收费,总算有惊无险。一定要有个全民共识,即新技术虽然会冲击旧秩序,但包容一点,长久带来的利益会更大。包容性管制要强调心态开放、手段灵活、留有余地。通俗一点说,至少“君子动口不动手”,讨论归讨论,什么意见都可以说,但除非有很大的把握,不要贸然一刀就把新事物砍下马。

  第二,放权给城市。出租车是一个高度地方化、城市性的事务,少有跨城的互动效果。中国有600多个城市,各个城市的拥堵程度、道路资源、交管局的关注点、以及出行的供求状况可能都不相同。这本是一个大国进行制度创新的很好的环境。应该把适合放下的权放下去,把相应的责任也放下去,让各个城市去解决出行问题,避免一下子做出一个全国性的反应。几百个城市将互联网和传统出租车行业结合,会产生很多不同的方案。交通部可以对各个城市进行评估,选出好案例进行表扬,然后参照其经验进行全国立法。城市事务由城市决策,成熟了再立法,先城市立法再慢慢上升为全国法律,这会是比较合理的解题步骤。

  第三,法无禁止则可为。如果讲道理,那各种意见总都有些道理。但要讲法律,现行法规中有哪一条说移动互联网叫车是非法的?并没有这样一句话。要明确,移动互联网出租服务,不是现有法律定义过的任何出租车服务,现有法律没有、也不可能有那么了不得的先见之明,把移动互联出租车预先就纳入管制范围。不要随意扩大原来法律的适用范围。

  法无禁止则可为,这是创新最重要的制度保证,也是程序合理性中重要的一环。当然,人们总会担心新技术带来负面影响。那就收集信息,提出分析,供修法或立新法参考。现在互联网打车出现的时间不够长,数量也不够大,谁也不能打包票说不会出事。但是,若专车带来人身财产的损伤,有刑法管;若存在欺诈行为,归合同法、欺诈法等裁定。不管用什么手段,只要危及他人生命财产安全,总是有法可依的。如果没有对他人和公共利益的损害,不应贸然就禁止。

  新业务在竞争中冲击老业务,不是“损害”,否则多开公交、多修地铁、发展新型城市交通都可能冲击出租车收益,动不动游行抗议就没有市场经济。法国的巴师夏写过一则经济学寓言,蜡烛商要起诉太阳,因为太阳光几乎免费普照,所以减少了市场买蜡烛的需求。问题是,太阳真的侵犯蜡烛商了吗?

  我国古代的治理,有一条叫民不举、官不究。现在不少事,民不举、官非究不可。我以为不能动不动就宣判“非法经营”,说这也“黑”,那也“黑”的。过去国家包办一切,所有人都是国家这个超级公司的雇员,你说这个不让干,总要安排人们干点别的什么。现在绝大多数是民营就业,你不让干这个、又不让干那个,还不管人家的饭,那就要非常慎重。民间在市场上每找到一条新路,就能增加就业还交税,这涉及到国民经济的大局。


相关栏目:『学人动向
普林斯顿教授“辛辣”点评中国学生:一个普遍的「坏习惯」阻碍了他们的长远发展 2024-11-16 [72]
朱民:中国经济将面临巨大的结构性变化! 2024-11-06 [347]
巫宁坤:活下去,并且“在日暮时燃烧咆哮” 2024-11-04 [383]
周其仁:中国经济高位下行的根本原因 2024-11-03 [412]
张维迎:让我最痛心的是社会变得如此虚伪,如此假话连篇 2024-10-31 [518]
达龙·阿西莫格鲁:制度视角下的中国未来经济增长 2024-10-31 [472]
钱满素:献身精神本身不足以成为一种美德 2024-10-31 [470]
战争琐思录(一):关于诺娃 2024-10-31 [466]
​“中产阶级气质”批判——关于当代中国知识者精神状态的一份札记 2024-10-27 [633]
后生可畏!这位华裔才俊掌控着全球顶尖公司AI模型训练! 2024-10-21 [722]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陈文玲: 必须推动中美关系回到正确轨道 Colleen Flaherty 翻译 刘勤:MIT教授发文《美国经济评论》 :生命科学受益于明星科学家们的死亡 :北京和上海金融人的最新鄙视链 :日本政府《氢能利用进度表》 :美国《2016-2045年新兴科技趋势报告》 :天津工业大学“经纬英才”引进计划 :浙江财经大学国际青年学者论坛的邀请函 (10/31-11/1) :美国加大审查范围 北大多名美国留学生遭联邦调查局质询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