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董事總經理、亞洲區首席經濟學家陶冬18日在上海一場論壇上演講指出,中國第一季經濟成長率7%的數據不可信,中國賺錢的黃金時代已經結束,高槓桿已經到頭,IT(資訊)業會保持高增長;中國的經濟最重要的還是結構性改革,而不是使用貨幣政策。
據「和訊網」報導,第一屆中國產業經濟(國際)論壇18日在上海舉辦,論壇主題是「經濟新常態背景下中國產業經濟困局與機遇」,陶冬發表以「宏觀經濟:全球經濟低迷背景下的機遇與挑戰」為題演講。
陶冬表示,自從2003年中國信用快速擴張,如今高槓桿已經到頭,房地產、地方財政、影子銀行等問題,只要有某一環節斷裂,就很可能帶來連鎖反應。
他說,財政部的地方債置換就是將問題往後推,政府能延長信用周期,不代表有能力解決。2001年後銀行貸款增速放緩,政府於是製造影子銀行,等到影子影行也開始負成長,再製造出新泡沫接上一個泡沫。
過去中國靠著「世界加工廠」的經常項目順差達到經濟成長率10%以上,全國儲蓄往上走,但是自從2009年之後開始回落,於是政府開始灌水,並不是製造財富,而是製造流動性。
陶冬表示,中國公布第一季經濟成長率7%並不可信,因為中國除了財政刺激,貨幣刺激,基礎設施刺激,還做統計刺激,這種GDP增長模式對中國中期經濟傷害極大。他說,到2020年,中國的工業生產會比現在再少三分之一,煤炭發電會再少三分之一,這是大趨勢。
他指出,美國、日本、歐洲等國家提出QE(量化寬鬆)救經濟,但對於實體經濟不管用,最後資金成本下降遠大過實體經濟可以用得上的下降;QE會讓錢湧向風險曲線比較高的地方,這就是為甚麼股市暴漲,中國A股成交量就是歷史上前所未見。
雖然中國經濟下行,IT產業卻會繼續增長,恰恰就是因為沒有國有企業壟斷,國家對它不監管也不強硬,也不需要銀行的錢。打破國有企業壟斷,才能讓民營企業重新找到投資的興趣和熱點。
經濟學人: 中國經濟 寧靜革命上路
(林君彥 編譯)
學者表示,多項結構轉型使其對中國經濟增 長抱持樂觀態度。上圖為在股市看板前的中國 民眾。(美聯社)
現在談到中國經濟,一般都不樂觀。上周公布的數字指經濟增長急速減緩,通貨緊縮開始,而且中國經濟受困於不動產市場低迷、工廠生產處於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最低點。2015年前三個月,GDP增長「僅有」去年同比7%。今年的增長恐怕會是25年來最弱的一年。
最近一期「經濟學人」報導說,經歷30年的蒸蒸日上,現在大家擔心中國將要墜落,那將會是一場大災難。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又是亞洲最強的崛起大國。幸好,悲觀論者沒有注意到中國其實經濟強勁,而且還在進行寧靜的金融革命。
中國的強勁有幾根支柱。中國大部分債務是國內債,而且政府仍有足夠影響力不讓債權人及債務人陷入驚慌。中國正在調高消費比重、減低投資比重,可望讓經濟根基更穩定。拜服務業興盛之賜,中國在去年創造1300萬個城市新就業機會,這項記錄使得增長減速尚可容忍。鑒於中國經濟規模增大,今年預計的7%增長率會比2007年增進逾14%的全球經濟。
然而,讓人懷疑悲觀論的真正原因在於中國的改革。經歷十年震盪後,政府正在三個重要領域著力。第一是金融方面,它開始放寬對利率及資金進出國界的控制。融資成本長期以來被人為刻意壓低,粉碎存款人的投資報酬、助長低效率的國有企業,也推升投資。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已鬆口表示,在今年年底很可能全面利率自由化。
中國也愈來愈放寬跨境現金流動。人民幣慢慢地更加靈活;跨國公司比以前更容易把營收匯到國外。北京決心讓國際貨幣基金在2015年底之前承認人民幣是可兌換貨幣,應可替更大膽行動鋪路。
第二個領域是財政方面。1990年代初期的改革賦予地方政府較大的花錢責任、但是歲入來源不多。中國投資浮濫的問題一大部分源自此一錯誤。城市因稅基薄弱,靠變賣土地維持運作,又不在帳目上登錄胡亂借錢。
中國財政部現在表示要在2020年前釐清這筆濫帳。中央政府將調度金錢給各省、尤其是社福經費,地方政府將分配到更多稅收。
第三個領域是行政改革。2013年初李克強接任總理就宣布要簡化作業,方便民企。果然去年就多出360萬家民企登錄註冊,幾乎比2012年增加一倍。
經過一段時日,這些改革將導致資金更有效地分配。銀行可以更準確考量風險計息,讓合格的公司易於取得資金、存戶也能得到合理的報酬。這樣做,中國的增長會減速,但是可以逐步推進、不致於打破制度。
可是,自由化會有不安定之虞。1990年代的泰國和南韓是前車之鑑。中國雖有強大的防禦措施,不過它的外債已在上升,且股市在六個月內上漲四分之三。
其次是政治因素。經濟改革得到高層支持。但是國家主席習近平雷厲風行掃貪反腐已使官員人人自危。許多官員不敢從事大膽實驗,深怕得罪上級。
李克強說,經濟改革必須「壯士斷腕」。中國的寧靜革命已經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