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经济与安全审查委员会关于中国“十三五”计划的听证会现场。徐一凡摄
当天,迈尔顿在国会特设组织美中经济与安全审查委员会(USCC)的听证会上说,从政策周期为2011到2015年的“十二五规划”可以看出,中国领导层意识到中国现阶段面临的挑战需要“顶层设计”,这是由中国改革已经进展到深水区的现实所决定的。在许多关键的维度,相当长一段时期以来把具体政策改革放权到地方政府、以“摸着石头过河”为中心概念的实践遇到了其自身的局限性。中国改革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包括金融市场不平衡、要素市场扭曲、过度政府干预等,这些也是一些经济问题产生的直接根源。
迈尔顿指出,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做了多种尝试,希望从根本上解决改革存在的问题。近3年的结构性改革措施包括整顿金融系统、调整明晰政府职能、放松对能源价格的管控、减少投资审批、提高社会服务中的平等、放松户籍管制、为渐进的土地改革做准备、推进国企改革等。这些政策措施每一条都很具体,但都是影响整个结构改革的重要领域。紧接其后的“十三五规划”不能仅仅作为具体改革措施的一个平台,中共政治局、中国国务院都要站在改革前沿,需要做比之前多得多的具体政策决策。当然,“规划系统”依然重要,在资源分配、机构需求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迈尔顿认为,中国的“十三五规划”面临一些挑战。除了放权和中央对重大改革事项必须介入、判断,现有的规划系统对有效地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环境保护、政府提供更多社会服务等方面不算擅长,反而是在处理“极端问题”方面比较有效。但是,中国的改革已经进行到中产阶级崛起呼唤更多社会服务、“草根”生活质量亟需提高的阶段,规划系统也应随现实情况作出调整。
中国的“十三五规划”的政策周期是2016年到2020年。该计划虽然还未出台,但官方已经透露“十三五规划”要“更加适应时代要求,更加符合发展规律,更能反映人民意愿”。中国已经站在新的更高的起点上,“十三五”时期要“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胜利实现,确保深化改革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确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
世界经济形势发生变化 专家建议美国顺应潮流
4月24日,几名曾效力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联邦政府的专家在华盛顿智库威尔逊学者中心(Wilson Center)座谈,探讨美国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如何加强对亚太经济事务的参与之道。
威尔逊中心举办关于美国参与亚洲经济事务的讨论会。徐一凡摄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执行董事、威尔逊中心现任公共政策研究员梅格·朗德萨格尔(Meg Lundsager)指出,中国近来的现实证明了中国领导层有能力管理、而且更重视市场作用和汇率市场化等为主要内容的经济改革。她认为,在世界经济形势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美国要想处于主动地位,就要保证自己主导的国际经济组织顺应这些变化。比如,美国应当支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尽快进行份额改革,以符合全球经济的现实,保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依然是世界经济政策的中心。同时,美国应该促进增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所有成员国经济、金融政策的透明度和执行力。美国现在占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7%至18%的份额,改革后可能只剩15%左右,但是“获得广泛支持”比只保持自己的“高份额”更有效。
朗德萨格尔说:“中国应当是份额增加最多的国家。”
汉密尔顿策略(Hamilton Place Strategy)合伙人、白宫前发言人托尼·弗莱托(Tony Fratto)指出,美国总是宣布人民币被“过低估值”,其实对美国有害无益。作为小布什政府时期的白宫发言人,弗莱托说,美国早在10年前就宣称人民币被低估了15%至40%,10年后依然是这个说法,而这种说法的直接后果是证明“美国从贸易中受益”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他认为,大力促进贸易将使美国经济实际受益。弗莱托支持尽快推进跨太平洋(TPP)伙伴协定,认为这有助于减少来自中国的“威胁”。他也提醒美国政府在参与亚太事务时要特别注意亚太地区国家多样性的特点。
全球发展中心(Center for Global Development)高级研究员、联邦财政部前副助理部长斯科特·莫里斯(Scott Morris)则对世界银行等“老牌”的国际经济组织忧心忡忡。他指出,亚投行(AIIB)这样新兴的国际经济组织立足于发展最快的地区,相对而言,世界银行对经济增长促进的前景就“堪忧”,因为世界银行已经日益变成一个“慈善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