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技动向学人动向
关键字  范围   
 
美国之音:前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斥沈大伟“中国崩溃论”系胡说八道
美国之音:前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斥沈大伟“中国崩溃论”系胡说八道
来源:侨报网 | 2015/5/5 5:35:12 | 浏览:2375 | 评论:0

美国之音:前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斥沈大伟“中国崩溃论”系胡说八道

前澳大利亚总理、美国智库亚洲协会政策研究所负责人陆克文(美国之音)

作为前澳大利亚总理、美国智库亚洲协会政策研究所负责人,陆克文4日在纽约的一个演讲中,从经济、政治等角度驳斥了美国中国问题学者沈大伟(DAVID SHANBAUGH)的“中国崩溃论”。

据美国之音网站报道,当天的演讲会是由亚洲协会(1956年由洛克菲勒家族的约翰·D·洛克菲勒创办的非营利、非政府、无党派的民间机构组织,总部位于纽约)举行的。在当天中午发表正式演讲前,“中国通”陆克文首先用流利的中文向与会者寒暄。他在随后的演讲中说,自己两周前刚刚到过中国,今天的北京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大都市几无二致。

针对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国际关系教授沈大伟3月6日在《华尔街日报》发表文章所说的“中国崩溃论”,陆克文在演讲会上指出:“我认为沈大伟的看法缺乏理性基础,用中国话说,这是胡说八道。”

陆克文认为,过去几个月,美国就中国面临经济和政治的崩溃论调进行了重要辩论,而这一辩论正是由沈大伟的这篇重要文章而变热的。他说,“我要借此机会对这一说法进行回应,对他的论点加以驳斥。”

中国经济增长放缓是正常现象

陆克文认为,当西方人习惯了中国两位数增长数十年后,现在看到中国经济增长放慢到7、8%,就认为天要塌下来了。这是不符合逻辑的。

他列举了四个原因:第一,历史显示,经济发展进入中产阶级收入阶段后,快速增长会自动调整进入较慢阶段,中国也一样,这是正常现象。

第二,中国正在进行经济发展模式的改变,从劳动密集型、以出口和基础建设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成以高个人消费、依靠服务行业、私营企业发挥更大作用为基础的发展模式,在这一过程中增长速度会减缓。

第三,70年代末开始的中国改革使中国环境付出了巨大代价,中国民众要求更干净的水、土地、食物,因此,当新的发展模式必须把更高的环境要求考虑在内时,也会使经济增长放缓。

第四,中国改变模式、保护环境之际正值世界经济发展放缓,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受累于欧美国家进口减少。

此外陆克文还认为,预计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将保持在6%以上。自己对中国经济增长表示乐观,对未来六、七年中国经济增长充满信心。

中国政府没有掩盖问题

除了从产业经济角度进行驳斥,陆克文还从政治经济角度驳斥了“中国崩溃论”。

陆克文说,首先,有人质疑中国地方债务比例过高。中国中央政府已经认识到这一问题,并在着手解决;地方债务问题是“内债”而不是“外债”。按照债务占GDP比率来计算,中国中央政府的债务低于美国政府的债务水平。因此,中国政府有能力解决债务问题。

其次,关于地区收入不平衡和城乡差距问题。陆克文说,中国经济改革是从东南沿海地区开始的,并延伸到中部和西部,因此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居民也最先从经济改革中受益。现在中国已经提出“一带一路”的发展策略,未来将使中国西部省份受益。

陆克文还从国有企业改革、服务业创造就业能力等方面逐一解读和驳斥了外界对中国经济的担忧。

他说,中国政府并没有回避所面对的问题,能正视存在的问题并正在着手解决。

懒人才看衰中美关系

陆克文还对未来的中美关系持乐观看法。他说,悲观是懒人的做法,列出问题清单,还要列出正面的东西,并从中提取正能量。中美关系存在共同利益,在环境污染、反恐、气候变化,以及对抗全球传染性疾病等方面都有加强合作的空间,都将有利于中美双边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新闻小贴士:

中国崩溃论并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早在苏东剧变时,西方就兴起了第一波的“中国崩溃论”。并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进程中,西方类似的言论也不断衍生。

值得注意的是,西方兴起新一轮“中国经济崩溃论”同时,有关“中国机遇论”、“中国威胁论”、“同舟共济论”等新的论调也不断出现。

但最近关于“中国崩溃论”的言论再次充斥着舆论场,但与前几次不同的是,这次发出“不和谐”声音的是美国著名的研究中国问题专家沈大伟,他的言论颇有影响力,且其之前一直是看好中国,这次却立场鲜明的站入“唱衰中国”阵营,令人疑惑。

相关栏目:『学人动向
FDA CBER主任Peter Marks博士的辞职信(附:中英文版本) 2025-04-02 [11]
刘瑜:没来的请举手 2025-03-27 [92]
勒内 吉拉尔思想下的 JD 万斯与彼得 蒂尔 2025-03-27 [84]
Raymond Ro:一位上纽商学教授的非典型跨界 2025-03-18 [215]
威尔·杜兰特:文明倒退的七种征兆 2025-03-17 [274]
何清涟:大争之世,坚守理想但要尊重事实 ——回应德国驻新加坡大使方迪娜《坚守国际社会理念》 2025-03-14 [308]
[聚焦]赵晓:从俄乌争论看中国人的主流世界观 2025-03-10 [415]
孙立平:“五大寄生虫”阻碍中国经济发展 2025-03-07 [528]
许小年:经济还要下滑3到5年,将正面抗击三头灰犀牛 2025-03-07 [565]
吴菊生:【川普、泽连斯基及时代变迁】 2025-03-07 [485]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印裔人才在美碾压华裔:我们可以从印度教育中学到什么? :北京452万人将从北京迁至雄安(附部分央企名单) :《2019全球肿瘤趋势报告》 :阿尔茨海默病预防与干预核心讯息图解 :引力波天文台或有助搜寻暗物质粒子 :Sail Through the Mist - SoCal Innovation Forum 2019(10/5) 游天龙:《唐人街》是如何炼成的:UCLA社会学教授周敏的学术之路 :“为什么海外华人那么爱国,但是让他回国却不愿意?...“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5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