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中國教育論壇,專家在「探尋中國的教育公平」分論壇討論,左起:向芯、王革、張守禮、王甘及劉詩伯。(俞國梁/攝影)
哈佛中國教育論壇,專家在「中國的教育政策與變革」分論壇進行討論,左起:張家勇、沈紅、王玲及龍梅。(俞國梁/攝影)
哈佛中國教育論壇,聯合主席莫書草致開幕詞。(俞國梁/攝影)
哈佛中國教育論壇日前在哈佛大學教育學院舉行,座無虛席。哈佛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主任歐立德(Mark Elliott)、香港大學校長馬斐森、史丹福大學教授羅澤爾(Scott Rozelle)等海內外中國教育專家、學者雲集,探討如何為每個人提供更好的教育。
歐立德在開幕式的演講中指出,在當代中國,不論是菁英階層還是外來打工者,各類群體都在不遺餘力地為孩子尋求更好的教育機會。而在此過程中,城市菁英獲益,農村群體則被排擠、邊緣化。若想實現教育公平化,唯有在體制上進行改革。
威爾遜中心基辛格中美關係研究所主任戴博認為,在教育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國學校正將吸收國際化教育理念和系統,作為提升自身的方式;與此同時,英美等西方國家的教育者,卻在大力讚揚中國的基礎教育模式。對於舶來品,如何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成了教育界的新問題。
在向芯主持的「探尋中國的教育公平」分論壇中,廣東省春桃慈善基金會劉詩伯,說明該會透過支持非營利組織、培訓青年教師,幫助開展城市對鄉村基礎教育的扶持與服務。千千樹教育公平夥伴聯合創辦人王甘說明研發教材,推行符合農村幼兒的教學課程。正在賓大訪問的雲南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王革,說明中國的草根教育公益組織,如何推動教育的公平化進程。21世紀教育研究院理事張守禮,認為中國需要深層的教育變革,社會的參與要從「修補」到「替補」。
「中國的教育政策與變革」分論壇中,中國教育部高考研究員張家勇表示,中國高考改革,仍有高校考試招生權利不足、學校與高校選擇權有限等問題,解決方法包括促進社會公平、完善監管機制等。華中科技大學教授沈紅指出,中國建設一流大學政策的直接成果,是教師隊伍的變革與創新。濟南大學教授王玲,說明了中國民辦高等教育政策的歷史、現狀與未來趨勢。
上海七寶德懷特中學美方校長龍梅(Brantley Turner)、上海戲劇學院副院長孫惠柱等專家,也在藝術教育、國際教育、教育科技等分論壇進行演講。
哈佛中國教育論壇,哈佛教育學院張弘毅(左)、人類發展和心理學系曾昕(右)是其中兩名聯合主席。(俞國梁/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