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国际法允许,美国想到哪儿就到哪儿。”27日,针对中国在南海的活动,美国国防部长发出了迄今为止最强硬的警告,他要求中国停止在有争议的海域建造人工岛,同时发誓美国“在未来数十年仍将是亚洲的首要安全力量”。
美国国防部长卡特
双重标准还是另有所图
卡特是在夏威夷珍珠港参加美国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哈里斯就任仪式时发表上述言论的。日本NHK电视台称,哈里斯是美国首位日裔太平洋司令部司令,他在就职演说中也批评中国“在南海提出的是不具常识性的主张。”报道称,这表明哈里斯将全力应对加强海洋战略的中国。卡特与哈里斯将一起去新加坡参加香格里拉安全对话,之后卡特还将访问越南和印度。这也是卡特2月就任防长以来的第二次亚洲之行。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东南亚问题学者李明江28日对《环球时报》表示,卡特讲话很强硬,反映了美国决策圈的现实考虑。一些东南亚国家对南海局势的担忧在上升,外交和防务部门的争论十分激烈。李明江说,可以预见在29日开幕的香格里拉安全对话会上,南海问题将是各方争论的焦点,卡特在会上将重复这种强硬表态。
对卡特的讲话,日本ZAKZAK网站引用日本外务省官员的话称,“美国姿态发生了大转变,转向对中国实施强硬政策。美国有一种危机感,如果不管中国,美国就会失去在国际社会的主导权。”《华盛顿邮报》称,卡特的讲话使华盛顿和北京之间的言语冲突进一步升级。现在双方互不相让,这种僵局提高了发生局部军事冲突的风险。
对卡特的话,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28日连用三句质问来回应:“美方应该认真思考,美方到底希望看到一个什么样的亚太地区?美方到底应为亚太的和平与繁荣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把作为世界经济增长主要引擎的亚太搞乱了,从根本上说到底是否符合美方利益?”她说,美方对个别国家长期以来在非法侵占中国岛礁上的建设活动选择性“失声”,却对中方在自己主权范围内合法、合情、合理的正常建设活动说三道四,如果不是习惯了双重标准,就是另有所图。
政客和媒体煽风点火
美国近来在南海问题上的态度日益强硬,其中显然有一些政客和媒体煽风点火的“功劳”。《华盛顿邮报》27日的社论称,美国“应反击中国的海上扩张”。美军机贴近中国在建南海岛礁上空飞行“是合法和恰当的”。社论称,“中国急于建立地区霸权,但也希望避免跟邻国和美国发生重大冲突。之前中国咄咄逼人的做法遇到抵抗时曾做过战术撤退”,因此美国和盟友应联合起来,在香格里拉安全对话会议上抵制中国在南海岛礁构筑的“沙堡”。
曾数次预测“中国明年就崩溃”的“中国问题专家”章家敦的“新预言”:“南海将成下一个爆发严重武装冲突的大战区”。章家敦称,“现在离美国采取行动的时间恐怕不会太远,时间框架是现在时。我们必须这样做。中国侵犯了美国权利。”
美副总统拜登27日在布鲁金斯学会就乌克兰问题发表演讲时也把中国“捎带”进去。他称,“乌克兰问题关系到我们的集体防御、团结,以及一起威慑抵抗侵略的能力”,而“中国等则在密切注视着,他们将从此吸取经验”。在美国国会众议院军事委员会举行的听证会上,众议员特纳称,“中国可能会参照俄罗斯的做法,以武力解决它在东海和南海与周边国家的领土争端”。
不过,也有分析认为,美国“鹰派”的强硬和一些政客媒体的煽风点火,都是“虚张声势”。彭博社27日引述曾出任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时首席翻译的外交官弗里曼的话说,刻意做出这种强硬论调可能是出于“国内政治原因”。弗里曼说,“如果是为了劝说中国逆转其目前的进程,那么这样会适得其反”。“这不会有效果,听起来就像是虚张声势。提出一些知道不会得到满足的要求总是很愚蠢的,只会使你看起来无能,而不是强大。”
据北京《环球时报》报道,中美在南海问题上爆发直接军事冲突的可能性不大。首先,中国没有迹象表明使用武力争夺南海争议岛礁,在南海问题上有外交口水战、资源争夺战、海洋执法战,但大家都力避军事冲突。其次,美国并不是南海声索国,刺激美国与中国一战的动机并不充分,为他国和中国打一仗不符合美国的利益。
美国在南海加强同盟
美国的强硬到底是为自己还是为其在亚洲的伙伴?美国显然想以“满足小伙伴们的要求”来显示自己仍是亚太的“老大”。《华盛顿邮报》称,卡特的讲话传递出的信息同样也针对美国在亚洲的盟国和伙伴,他们一直想知道华盛顿是否会对中国的军力增强及中国努力对该地区施加更大的影响做出反应。菲律宾rappler网站28日兴奋地称,美防长前一天在与菲防长加斯明会谈时承诺对菲保护如“铁甲般牢固”。
一直要求对中国“强硬”的美国参议院军事委员会主席麦凯恩正在越南的访问也明显“剑指南海”。《越南青年报》28日称,麦凯恩在与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前一天的会谈中表示,美国支持用和平手段解决“东越南海(即南海)”问题。此前美国政客访问菲律宾时也用“西菲律宾海”的说法。麦凯恩29日也将到新加坡参加香格里拉安全会议。
“德国之声”28日引述美国国防部一名不愿透露姓名官员的话称,南海周边国家需要自主解决问题,因为在南海问题上带头挑战中国对美国会有适得其反的效果。这名官员还说,包括东盟十国在内的美国伙伴们需要尽快联合采取行动,“如果还继续等待,将为时过晚。”不过,专家认为,让东盟成员国很快在南海问题上采取一致行动的想法不切实际。新加坡东南亚研究所研究员史托瑞直言:“这完全是幻想。”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吴心伯28日对《环球时报》说,美国并非心口如一地强力支持与中国发生争端的国家,只是拿南海问题增加和中国讨价还价的筹码。吴心伯表示,中美有巨大的共同利益让南海局势不至于失控。中美都谨慎拿捏如何对彼此“斗而不破”,不愿发生激烈冲突。但南海问题接下来还会继续升温,这考验着中美发展新型大国关系的智慧和危机管控能力。
南中国海成逐鹿场 中国崛起面临考验
(路透社)
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中美经济、政治和军事关系中,南中国海已经成为最重要的试验场。处于争议焦点的这些岛屿、岩石、礁石和沙洲,大多数无人居住且会在涨潮时被海水淹没,它们的面积仅有数平方公里,而整个南中国海的面积超过300万平方公里。但南中国海沿岸国家(主要是中国、越南和菲律宾,而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尼亦有涉及)对南中国海主权的长期争议已经演变成超级大国--中国和美国之间危险的和结果难料的对抗。
在理论上,南海争端很明确,包含三个方面。首先,谁拥有这些岛礁;其次,如果拥有岛礁主权,对于岛礁周边海域及其海床下的自然资源具有何种连带权利;第三,对于航行于该海域的他国舰船和飞机来说,这种所有权意味着什么。世界上最繁忙和最重要的多条航线途经南中国海。
中国和其他南中国海沿岸国家对岛礁的所有权及由此产生的资源和海上控制权存在争议。美国官方对这些岛礁的所有权和资源控制权不持立场,但强烈致力于确保“航行自由”,且反对相关国家为控制主权岛礁临近海域的尝试。
美国希望阻止相关国家进行的岛礁建设以及其他美国视为具有“挑衅性”的活动,以待最终达成哪国(若有)对这些岛礁拥有主权的决议。美国还坚持其船只和飞机有权在南中国海的任何区域自由通行。中国称其拥有这些岛礁,因此有权对它们行使完全的主权--包括建造结构物和填海造地,以及对临近海域宣称主权并设置专属经济区。
超级大国的冲突
南中国海问题经常让人觉得似乎是一个技术性的法律争端。然而,它实际上却是现任超级大国和另一个崛起中的大国对权力和影响力的角逐。南中国海已成为大国意志的激烈较量,一边是现任大国美国,一边是充满活力的中国。中国希望改写二战结束时形成的解决方案,当时的中国还很弱小。
美国希望采取基于国际法、遵照法律的多边争端解决模式,而中国则坚持基于外交和军力的双边解决途径,这是存在内在冲突的两种模式。相关问题是,国际仲裁庭的裁决对涉事国是否具有约束力。菲律宾已经将中菲南中国海争端提交国际法庭进行仲裁,但中国则申明不接受、不参与该仲裁的立场,并阐述了中国关于仲裁庭没有管辖权的立场和理据。
在军事领域,这是对中国海军力量是否会止步于第一岛链(日本、台湾和菲律宾),抑或是深入太平洋中心的考验。进一步来看,这也引发了另一个问题,即中国是否仍将满足于作为陆上强国,抑或成为与美国抗衡的海上强国,在全球海洋进行活动。更广泛地来说,还存在这样的疑问,即美国正在尝试与中国接触,或是尝试在全亚洲及太平洋地区构建一张联盟大网,以遏制中国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力量。韩国、菲律宾、日本、台湾和马来西亚都是美国不同程度上的盟友,美国还与越南建立更密切的关系,这都促使中国产生身陷重围的疑虑。
南中国海争议也和中美两国各自的国内政治联系在一起。对于中国来说,这是有关调整战后国际秩序的问题,使国际社会接纳中国的“和平崛起”并承认中国在遭受西方殖民者和日本长期欺凌后已经成为“大国”的权利。对于美国来说,针对美国经济、政治、外交和军事力量衰退的讨论颇多,并与南中国海问题的争论交织一起,包括奥巴马政府是否应采取更为强硬的立场以展示美国的力量,以及美国下届总统是否应对中国、俄罗斯和伊朗采取更加强硬的路线。
受控的升级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南海问题上都不肯示弱。这事关双方的民族自豪感。迄今为止,中美选择了一个战略:受控的升级(controlled escalation)。
中国已加快了填海造地,每年组织众多游客乘船参观中国宣称拥有主权的岛屿。美国的回应则是派出一架侦察机,飞临一些存在争议的岛礁,实施其主张的航行自由。美国还为明确这点,邀请了媒体记者随行。
中国曾暗示可能在南中国海划设防空识别区,这将意味着中国的舰船和军机在识别飞越该地区的他国军用和民用飞机时可能变得更为激进。在这场冲突的舞台上,有一个重要因素,即双方都想在国内民众及其外国盟友面前表现出强硬的姿态,同时将发生意外冲突的风险降到最低。
为了避免发生意外,在如何处理中美海军在海上意外相遇方面,中美都签署了《海上意外相遇规则》并实施了相关演练。中美亦寻求在空中实现同样的处理方式,因之前中国驻海南岛的战机飞行员曾对美国军机实施惊险的拦截行动。在发布可能引发媒体关注和引起争议的军事战略文件之前,中美两国政府都提前向对方作出通告。
中美都不愿意破坏双方更广泛的关系。从气候变化、知识产权保护,到贸易和网络犯罪,再到中东问题和敏感军事技术的扩散问题,中美两国在范围广泛的问题上都需要对方的合作。习近平已受邀于今年晚些时候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这意味着在整体关系方面,双方都有强调合作而非对抗的强烈动机。
意外事件的风险
问题是中美双方仍然致力于一个受控的升级战略,而如果管理不当,局势很容易失去控制。南中国海问题涉事方众多亦增加误判的风险。对越南和菲律宾的活动,美国似乎仅有有限的控制力。菲律宾是美国的盟友,但越南名义上是社会主义国家,仅乐于与美国发展更紧密的军方关系。
在南中国海的飞机和舰船的指挥官们在发生意外相遇或碰到意想不到的行为时,必须在短时间内作出决定。在理论上,严格的协议可以控制现场指挥官的行为,但实际上,这些协议可能不会总是发挥作用,而且各国军队之间严重缺乏沟通。
2014年,引发美国官员激烈抗议的中国近距离拦截美国军机事件归咎于海南当地的军官。实际情况是否如此,抑或这是中央层面的政策,现在尚不清楚,但这引发了有关中央对地方军事指挥和控制力的关切。
中美亟需打破这种紧张局势逐步升级的循环,并寻找管理争端的更佳方式。既然南中国海争端从根本上是军力的较量,国际法、搁置争议的呼吁以及其他国际关系“准则”都不会产生太大帮助。与其加剧对抗,期冀对方作出让步,中美双方需要找到一些具有创新性的外交策略,以有助于改变南中国海争端的性质,并在其变得更加危险之前,改变叙事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