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技动向学人动向
关键字  范围   
 
刘锺毅:波士顿恐袭案审判的新焦距 ― 窥析女嫌的内心变动
刘锺毅:波士顿恐袭案审判的新焦距 ― 窥析女嫌的内心变动
2015/5/31 18:11:11 | 浏览:1831 | 评论:0

注:本文传给世界周刊后,编辑对文题从新闻报导的角度,改为“波城恐袭犯遗孀为什么知情不报?”内容也有所删改,如取消分节的小标题。为保持从精神科专业角度,强调人物心理分析的特点,这里按其原稿在此发布,比较符合本人原有的意图:对医学心理学的知识作一点宣传。再加上周刊纸版阅读不便,如果读者愿意阅读原稿,本人甚表赞同。也欢迎以完整的电脑文稿,包括本段注解署名外传。谢谢大家的关注和反馈

波城恐袭案经过两年的审判,终于在20155 15定定讞。主嫌佐·查那也夫被判处死刑。两年前发生的那场恐袭击造成三人死亡,超过260 人受伤,其中17人因此手脚残缺。如果不是那一场袭击案件,三名死者之一的中国留学生吕令子就会在审判定讞日的那天,在波士顿大学校园参加毕业典礼。也许由于这个原因,这个恐袭案在华人中引起了特别的关注。

案情聚焦新人 媒体导向

可是,看来这个案件不会由于审判的定讞而落幕。不论案情的侦查和公众的注意力,都开始转移到的嫌犯塔·查纳耶夫(已被击毙)的遗孀凯萨琳·查纳耶娃身上。

纽约每日新闻34日报导,据警方了解,他们相信凯萨琳在爆炸案发生前,对于丈夫兄弟俩的爆炸阴谋业已知晓却未向有关当局报告,因而犯有对重大罪行的隐瞒之罪。

据知,被怀疑在爆炸案发生之前两个月,曾与她的丈夫塔·查纳耶夫一起前往波士顿的梅西百货店,购买了五个压力锅,其中两个据信后来用于制造炸弹,在马拉松长跑终点引爆。

凯萨琳与她的丈夫共住的小公寓,在爆炸案发生前的一个多月里,到处看到炸弹组装的零件和工具充斥室内外。凯萨琳不可能视而不见。(下图凯萨琳,图片取自网上新闻报导)。

刘锺毅:波士顿恐袭案审判的新焦距 ― 窥析女嫌的内心变动

刘锺毅:波士顿恐袭案审判的新焦距 ― 窥析女嫌的内心变动

另据2015428ABC新闻报导,2013年恐袭之前的几个月里,凯萨琳曾经上网查索“wife of mujahedeen”(圣战士的妻子)和 “what are the rewards for wives of mujahedeen,”(对圣战士的妻子有什么报酬)。

2013 4月爆炸案发生后她曾给最要好的朋友写信说“我还好。”但接着说,“可是在叙利亚等地每天无辜死于非命的老百姓要多许多呢。”这个朋友觉得奇怪,怎么会在给他这么一个报平安的短信中提起这事。

到目前为止,她虽然没有被正式列为嫌犯,但较之她的丈夫,直接犯案的塔·查纳耶夫,在公众中所产生的难解疑云犹有过之。

熟人变成陌生 疑团笼罩

查氏兄弟对美国社会和公众,甚至对所居住的社区而言,基本上是一对陌生人。可是,因企图逃离作案现场而被警方击毙的塔·查纳耶夫的遗孀,并非如此。当记者和公众得知嫌犯已婚,身后留有妻子和3岁的幼女时,大家的注意力自然跟着转移到凯萨琳身上。警方通过调查得知,她虽然婚后改姓查那耶娃,但在与嫌犯结婚之前,与俄国或前苏联毫无关系,那时她的名字从小就叫做凯萨琳·罗素。这是美国主流社会200年来很典型、常用的名字,就像中国姓氏中的“赵钱孙李”一样地平常。婚后,女方的姓氏可以随夫改变,这并不令人感到意外,而婚后的服饰、日常饮食习惯、社交圈子等都可以遵循夫家的习惯。

令人啧啧称奇,难以理解的是,凯萨琳·查玛耶娃连信仰和行为模式也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几乎完全接受了夫家穆斯林传统的信仰和理念,原来熟识她的同学和玩伴,以及婚前的邻居街坊,都觉得十分突兀。

精神医学以观察和研究人的思想、行为和情绪为业。笔者在此领域工作多年,深深感到美国社会的自由和容忍度所给与个人的自由空间颇大;父母、学校和外在环境所给与的影响比其他任何国家相对较小。个人一旦有转变的意图,很少有人会给与规劝或有权力说不。

在华人社会中,如果父母看到儿女陷入一场令人不悦的恋爱或婚姻中,比较倾向于加以阻止;在极端情况下,甚至会提出断绝经济往来或一切关系,来试图阻止。这种情况在美国主流社会则绝不会发生,其原因并不是由于法治力量的不同,而是出于人们的观念。因此,美国的社会环境对个人生活和思维方式的改变提供了相当大的空间。

另外,美国社会的族裔结构、文化领域也是非常多元化的。有人统计,纽约社区中所能看到的大小报纸,其总量在百种左右,个人的生活作风有任何改变,只要不违法都没人管,也管不着。因此,初来美国的华人会感到这里的怪人奇多。

黄毛女子十八变 有迹可寻

笔者对于像凯萨琳这种人格改变的事例,并不感到意外。事实上,就在40年前,在加州也曾发生过一起颇为类似的案件,轰动一时。案中主角所呈现的人格改变,比起凯萨琳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有了那次的震撼,人们会更加清楚地了解凯萨琳的心路嬗变。

 刘锺毅:波士顿恐袭案审判的新焦距 ― 窥析女嫌的内心变动

加州赫石堡(Hearst Castle)的主人号称新闻大王。为了花费巨额钱财,他在加州花费三千万美元用石头修建了赫石堡,而材料都是极其昂贵的大理石,加之艺术上的精雕细刻,以及里面的奇货和稀世珍品,足见其富。

20世纪70年代,他的外孙女、有遗产继承人身份的贝蒂Patty Hearst)年方19,在旧金山读柏克莱大学时,被一个号称劫富济贫的组织“共生解放军”(Symbionese Liberation Army绑架并勒索巨款。她原先不过是一个不世事的富豪千金,受到该组织灌输的思想的影响,竟然成为了其中的一员,接受并开始了劫富济贫的行动。次年,她在一次参与同伙抢劫银行的案件中被捕。审讯时,贝蒂一再坚持称自己自愿参加的立场,后来被判处有期徒刑35年。这个案件当时轰动全美,并且引起了精神医学和心理学界的广泛讨论。绝大多数专家认定,这是被绑架的弱者向绑架的强者,不仅投降求存,而且接受其理念,成为其中一员的典型案件。当年,由法庭指定对贝蒂进行精神状态鉴定的专家,正是笔者1980年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亲受教诲的老师、著名精神医学教授Louis West。他提出,贝蒂的转变源自“认同机制”。事实上,贝蒂在被绑架期间,与专门负责看看管她的男子产生了男女感情。两个人究竟亲密到何种程度,我们不得而知,但20岁少女确实动了真情。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贝蒂和凯萨琳有相当的类比性。人格转变时,她们在以下几个方面是相同的:都是20多岁的少女、大学生,不世事,出身富裕家庭。凯萨琳的父亲是急诊医学的医生,母亲是急症室的资深护士,都属于主流社会中的上层。就这些世俗情况来看,贝蒂的条件更为优越,而且是独生女,坐拥万贯遗产的继承人。可以说,贝蒂的人格改变更加突出而难以理解。

最大的相同之处是,人格转变的方向都趋向于对她们命运有决定权的那个对象。在个人层面,和对方的交往中,男女感情均有涉入,在凯萨琳更加熾烈,加剧了转变的程度。这种动真情的情况,在凯萨琳身上是随着她与丈夫的恋爱和结婚同步完成的。行为学指出,人和高级动物的很多思想和行为的改变,如果涉及性爱的成分,就会比较激烈。在李安的电影《色戒》中,王佳芝起初冒着生命危险从事锄奸的爱国活动,可最后却沦为叛徒;这与她那一段和易某激烈的床戏所反映的超常用情是分不开的。导演李安特别强调哪一段床戏的必要性,并非无稽之谈。

热恋中,凯萨琳曾受到过丈夫的家庭暴力,也曾报过警。这是塔·查纳耶夫唯一的前科。家庭暴力证明,凯萨琳和贝蒂一样,受到了强势一方的虐待。指出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它构成了人们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求生存,在潜意识里采用认同机制这种心理防卫能力的必要。

心理防卫机制 不可不知

什么是心理防卫机制呢?举一个例子;一位老技术工人在岗位上经常挨年轻上司的批评,颇感不平。这时,他可以用几种比较常见而不同的心理防卫机制来维持心理平衡。

1,忍字当头(Suppression)。心想:算了,小不忍则乱大谋,遇事一个忍字比较好。

2,找出气筒(Replacement)。虽然愤怒,但当时不便发作,回家后把气发在妻子身上,大发雷霆,才感觉好一些。

3,升华(Sublimation)。挨批以后,决心投入学习钻研,要在技术上有所进步,甚至超过那位年轻的上司。

4,豁出去(Acting out)。挨了批,憋了一肚子气,恰巧下班路上遇到了那个年轻上司,于是和他大吵一架,这才出了一口恶气。后果呢?管不了那么多。

5,代偿(Compensation)。心想:你官再大,工资却比我多不了几个钱,我不和你这个小人争。

6,自我解嘲(Self-mocking)。这位老技术工人长得又矮又胖,他对别人说:“你们不是笑话我又矮又胖吗?这正是我的优势呢,怎么拳打脚踢我都扛得住。”哈哈一笑,怨尤释然。

这些心理防卫机制中,有些是健康的,比如升华和自我解嘲,有些则不可取,甚至具有破坏性。需要指出的是,心理防卫机制常常下意识地发生,当事人很难注意到,但经过心理辅导是可以发现的,也能有所控制。

处境巨变 逢凶化吉有谱

那么,认同又是什么呢?它也是心理防卫机制的一种。按照弗洛伊德的观点,它最常见于1岁以内的孩子,心理开始发育到争夺异性双亲的注意和爱恋时,比如男孩爱恋母亲,即表现所谓的恋母情结,发现父亲也爱恋她,孩子觉察到在争夺过程中无法取胜而焦虑不安。这时孩子会用认同进行克服,具体内容是事事认同父亲,心理上成为父亲的一部分。简而言之,就是为了生存,弱者认同强者而化解了心理危机。

不光是孩子,在人格成长不够完善的成年人中,弱者面对强者时,比如贝蒂和凯萨琳·查玛耶娃也采用了这种机制。弱者在不知不觉中,把自己的心态与强者等同起来,从此两个人在思想情感上和谐相处,共同进退。

人是环境的产物。当一个成人由于某种力量的驱使进入一个新的领域,发现自己与环境有冲突,涉及生死安危或性爱诱惑,就会采用认同机制,改变自己加以适应。这就是我们看到的,波士顿恐袭女嫌从凯萨琳变成查玛耶娃所经历的变化。

相关栏目:『学人动向
普林斯顿教授“辛辣”点评中国学生:一个普遍的「坏习惯」阻碍了他们的长远发展 2024-11-16 [71]
朱民:中国经济将面临巨大的结构性变化! 2024-11-06 [346]
巫宁坤:活下去,并且“在日暮时燃烧咆哮” 2024-11-04 [382]
周其仁:中国经济高位下行的根本原因 2024-11-03 [411]
张维迎:让我最痛心的是社会变得如此虚伪,如此假话连篇 2024-10-31 [518]
达龙·阿西莫格鲁:制度视角下的中国未来经济增长 2024-10-31 [472]
钱满素:献身精神本身不足以成为一种美德 2024-10-31 [470]
战争琐思录(一):关于诺娃 2024-10-31 [466]
​“中产阶级气质”批判——关于当代中国知识者精神状态的一份札记 2024-10-27 [632]
后生可畏!这位华裔才俊掌控着全球顶尖公司AI模型训练! 2024-10-21 [722]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大数据分析图解:2019中国企业500强 张梦然:英国惠康桑格研究所:人体内的微生物与出生方式有关 :美众议院将调查华裔部长赵小兰“利用职权为家族谋利“ :UCLA CCS 2019 Fall Quarter Lecture Series Overview 谭晶晶:美国科技界高度关注中国科技创新进展 :推荐:2019年底前中国高校重要学术论坛(10月 - 12 月) :黄奇帆:今后10年,中国经济将发生5个历史性变化 :为了在外太空住,人们都设计过怎样的房子?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