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复旦的校庆闹出了一些风波。堂堂一所百年历史的大学,却陷入了“抄袭”的丑闻,实在是让复旦“博学笃志,切问近思”的精神蒙羞。让我们用一篇民国女生的纪念文章,来回顾一下那时复旦是怎样朴素而又热烈地欢庆母校的生日的。
本文原题《复旦旦复旦:校庆纪念》,署名为一羽寄,原载《妇女》1947年第2期
早在一星期前,校方就开始积极筹备了,大门涂上了朱红漆,墙壁刷得怪洁净的,道路铺平了,花圃也经过修理,每个宿舍都忙着清除,为了迎接“五五”这光荣兴奋的一天。
虽然一年一度的校庆是循例举行的,但是这次更有着不同的意义,除了五十二届校庆节外,又是复员后第一次校友节,于右任校友六十晋九的寿辰,登辉堂落成典礼等等几重意义,因此今年的校庆就显得格外隆重热闹。
五日一早,校内到处充满了同学兴奋的嚷笑声。久雨初晴的早晨,空气更为清新爽朗,每个同学的精神都那末喜悦活跃,脸上堆满了笑,走路也一跳一蹦地仿佛是在过他们自己的生日。八点钟,不少负责招待的同学立在校门口,鹄候着多年的校友回校。章益校长也等在门口与校友亲切地握手。校友和来宾们把红绸条佩别在胸上,脸上都是喜气扬扬。
上午都是参观展览与到校内各校舍、校园及农场逛览,平日门禁森严的女生宿舍今天也全部开放了,有些男同学成群结队而来,甚至有人不怀好意准备趁女同学不防备的时候把零星的小东西藏入口袋里,作为将来索取吃食的抵押,女同学虽然布着岗位戒备,但是他们毕竟人多手杂,不知不觉中少去了好些小物件,失物的女同学只有大喊头痛。
各种展览中以土木系的长江水闸模型,和江湾夏壩二校舍模型为最精彩了,军中物品展览会里有各种枪械陈列,旁边更有同学将枪械使用法讲解给参观的人听,来宾们都很感到兴趣,不料下午有一处机枪走火,以致伤了一位同学,构成了大欢喜中的小悲剧。
子彬院一〇一教室内设有寿堂,寿星于右任老先生上午十点钟时抵校,先为校友与教职员的足球赛开球,以后,就到各处参观,每到一处,不少同学都团团的包围着他,急得于老满头大汗,几次经校长的解围才得走出人丛。十二时,女生食堂里备了一千多碗寿面,为于老祝寿。
寒冰馆前的壁报栏内,各系各团体同学办的刊物张贴得琳琅满目,都是为纪念五四和校庆出的特辑;女同学会出版的《女钟》也非常引人注目;其中更有一处漫画特刊,题目为《夏壩之忆》,绘出一般老师性格的特点,以及同学的生活状况,章校长也在这里停步观看,看到那张描写他立在高台上大呼“复旦旦复旦”的画像时,也禁不住大笑起来。
下午二时,在大操场举行庆祝大会,藏在阴云中的太阳也向大家露脸了,校友和同学三千多人密布在大操场上,情况是空前的热烈。直到下午五点钟才在“旦复旦”的校歌声中宣告散会。
晚上,复旦新邨操场上高高的搭起了戏台,由复旦国剧演出平剧,剧目有桑园会、小小起解、坐宫、捉放曹、打渔杀家等,演员都是校友和同学,扮演得活龙活现,一本正经使京戏迷大大过了瘾。一直到午夜二时许才戏尽散场。
那时虽然夜风凄厉,万籁寂静,同学们却都情绪很高,没有一点倦容,他们似乎度着自己的节日,尽情的狂欢,忘记了自己。
那是一个大时代,那是一个胡适、林语堂、沈从文、鲁迅、齐白石、徐悲鸿、张爱玲、徐志摩、林徽因等群星璀璨、大师辈出的时代!让我们跟随着大师的足迹,一起领略那个伴随着清新壮阔的文艺复兴的民国大时代吧! 【民国大学的校训,果然够范儿】
“山寨”积习毁掉未来
(钟海之)
近日,中国知名高校复旦大学校庆宣传片涉嫌抄袭日本东京大学作品,在临时撤下3小时后新版本再次上线,而新版宣传片又被指抄袭慕尼黑工业大学宣传片。此事件激起了人们对“山寨”长期存在的不满和焦虑,更值得中国人警醒的是:缺乏创新的现实亟需得到改变。
曾几何时,“山寨”开始充斥着整个中国社会,各种模仿、抄袭无处不在。更有“山寨货”在展会上趾高气扬地和原版货一同亮相。不禁有人要问,“山寨货”这是哪来的底气?
事实上,模仿原本是一种正常的经济发展模式。纵观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都曾有模仿或借鉴过其他国家先进技术的经历,但这种模仿在获取短期利益的同时,也在扼杀着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和动力。而这一点,在中国体现得淋漓尽致。
早在5000年前,中国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引领着世界的经济和文化发展,但当无数舶来品不断运到中国以后,更多人丧失了创新能力,以至于总是以复制他人果实为荣。想必他们从来没有想过,再好的模仿也不会改变赝品的本质。
近年来,中国领导人在众多场合一再强调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参与国际竞争最为重要的基础,要推动全民创新。而中国总理李克强更是在一次谈及创业与创新时提到,要进一步破除一切束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让自由创新精神扩散。
不可否认,自由是创新的根本出路,因为“只有自由才能创造奇迹”的箴言得到过无数次的验证。固有的体制早已将民众思想束缚,更不再适应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速度。如今,中国正在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创新不再是空想,需要在体制机制、制度模式等方面进行深入变革,以此释放创新的活力与动力。
当前中国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正面临重要转型期,直接照搬他人的创意和研究成果已很难再有所发展。中国用了几十年才树立起一个“政治大国”形象,而要再想建立一个真正的“经济大国”,“山寨”之路定不能走得太远。
不过,道理并不复杂,关键还在如何执行。这就需要全社会都树立勇于创新、不断创新的精神,用创新来促进中国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