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朦朧詩派代表詩人舒婷17日到波莫納工藝州大演講,現場座無虛席,粉絲爭相背誦她的詩。她表示,自己從燈泡廠的焊工到詩人,記錄了中國改革開放時代的變化。她雖然和海峽對岸的台灣詩人來往頻繁,但創作上互相並沒有影響。
舒婷的作品「致橡樹」,自1980年代至今皆被收入中國大陸中學課本,因此她在大陸幾乎無人不曉。舒婷表示,這首詩雖然讚揚的是愛情的美好,但其實詩裡代表男性的橡樹是北方的樹種,而代表女性的木棉卻是南方的植物,所以也冥冥之中表明了愛情不可能在一起的意味。
舒婷說,文革結束后,中國大陸雖然日漸開放,但寫詩依然非常有政治風險。1980年代初,她還是燈泡廠的焊工,寫了「流水線」這首詩,描寫了機械重 複的流水線上的工作,將人異化,讓人們失去獨特性的現象。這首詩發表後,舒婷和丈夫甚至做好了帶著兩歲的兒子被「流放」到新疆的準備。但最終,因為她身在 廈門,遠離政治中心,風暴沒有席捲到她。
談及與廈門一水之隔的台灣詩壇,舒婷表示她與余光中等詩人往來頻繁,但兩岸詩人在創作上沒有互相影響。
熱情的粉絲擠爆現場,有人自帶錄音機,播放配樂,現場背誦舒婷的詩。還有粉絲將精彩的舒婷詩評也一同誦讀,現場氣氛極為熱烈,舒婷感謝南加讀者的厚愛。波莫納工藝州大教授王瑞還向學校申請獎狀贈予舒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