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部门26日证实,武汉市发改委主任徐进已递交辞呈,弃政从商。有关工作人员称,如果辞呈获准,徐进将成为武汉有史以来辞职下海的最高级别官员;对徐进辞职后的去向大多称他将在北京某企业任要职,其中“去中钢集团”传言为多。(4月27日《楚天金报》)
有关“弃官从商”的话题,曾经一再引起舆论关注,这实际上带来了一个值得深思的话题:为何官员弃官多从商?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理论上,官场以外的职业还有很多种,那些厌倦官场的人可选择的余地很大。现实生活中,也不乏弃官从教、弃官从文的例子,他们有的还取得了较大成功。然而,相比较而言,“弃官从商”的人更多,以致改革开放后还出现过几轮官员下海潮,大量官员纷纷下海。辞官下海者中,不仅有将到退休年龄的官员,更有“年富力强”者,有事业正火前途有望者。
一些权威数据,很能够说明为何官员弃官多从商的原因。一份调查显示,官员背景下海的人由于掌握的社会资源占有优势,成为获利最多的一群人。其开业资本是平均数的1.8倍,销售额也是平均数字的1.8倍,纯利润是平均数的1.9倍,而拥有的资本达到平均资本的2倍以上。由此可见,官员下海,具有很多的优势。
官员比较熟悉国家法规政策,社会接触面较广、交际能力较强等明面上的优势,这尚且不说,值得警惕的是某些“隐性优势”。弃官从商者不能说都有问题,但有些人玩的是“期权腐败”,在任时帮人忙离任后再去收获,有些人搞的是洗钱妙招,下海是为了把在任时的不正当收益化为合法,等等,这种不正常现象早已经不是秘密。据调查,在近年的土地官员下海热中,下海官员成为开发商竞相追逐的目标,并由此结成了一张土地关系网,下海成为权力部门官员捞钱的安全通道。
“铁打的机关流水的官。”官员队伍本来就应该能进能出。然而,纵然“弃官从商”是正常现象,但官员“弃官”多“从商”则就明显地透露出不正常。事实上,中央相关部门曾经多次发文规定官商身份转换的问题,对于政府工作人员离职要有“冷冻期”,《公务员法》中也有明文规定。然而,现实生活中,一些官员下海既没有冷冻,也没有规避行业,弃官从商仍然是权力寻租的重要途径,它说明在经济社会转型时期,权力和市场之间的暧昧关系仍然太多,市场中还存在着让这种权力转化为金钱的土壤。
对于弃官从商现象,还需要进一步健全制度,严格执法,标本兼治,使官员下海成为释放人才活力、促进官员队伍优化、推动经济发展的良好机制,而要警惕弃官从商成为新的腐败通道。也就是说,官员的弃官从商,应该更加公开透明些,以释公众之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