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过去的家长和孩子还在为小升初、中考、高考而烦恼,那么在全球化时代,当下的中国学生已经有了多元化的选择,很多家长选择将孩子送到国外学习。出国是否是孩子看世界的唯一选择?倾家荡产送孩子出国的家长很伟大?选择出国留学前,父母和孩子应该做哪些准备?
倾家荡产送孩子出国,害了孩子也害了自己
思客:现在出国的途径多了,我们经常面临的问题是该不该把孩子送出国?这个问题您怎么看,有什么建议?
赵勇:这在于你期望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今后双语、国际化是一种趋势。如果在中国能够享受不同文化的教育,也没必要出国,因为到了美国,还面临着要教育孩子在两种文化差异间调适状态的问题。我认为何时出国不只是年龄的问题,还有费用上的考量。现在交通很方便,可以上半年在美国,下半年回中国,家长没必要孤注一掷非要送孩子出国,如果经济条件一般,也可以选择国际学校就读。在教育方面投入太大以致于倾家荡产,实际上害了孩子也害了自己。应该顺其自然,如果经济条件好,那么小孩子见的世面越多越好。
强求短期效果,家长太过功利化
思客:思客讲堂上一期的嘉宾是王健林,他的儿子王思聪在国内很火。王健林说他儿子刚上中学就送出国了,导致回来后不适应国内环境。现在很多家长担心,初中或者高中就送走早不早?什么时候送孩子出国合适?
赵勇:我觉得这只是一个个案,不见得没出国他就一定比现在好。有时候是父母想得太多,现在中国家长对孩子太功利了。国内媒体也在助长,认为孩子留学没什么价值,出去了之后回来什么也没学到。其实,对于那些短期出去的孩子来说,主要是见世面,一个月非要学到什么就太功利了。
真正的教育是不可能短期内看出效果的,你要短期内看出效果来,那不是教育而是教学的问题。国内孩子学英语,刚学了一天回来后就说来跟叔叔讲讲英语、唱个英语歌,这是莫名其妙的事情,会让孩子很讨厌学英语。孩子成了家长表演的工具,其实应该尊重孩子的乐趣,而不是显摆的工具。
其实,很难说国外对孩子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历史不可倒退,所以家长没必要纠结,家长不要管得太细、太多,家长首先要“断奶”,学会独立。家长把自己的一生绑在孩子身上是很可悲的,多找点自己的事干,给孩子空间对双方都好。有的家长觉得牺牲自己的婚姻、住房、几十年的光阴,宣称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其实这种强加给孩子的选择,看似无私实际上是很自私的。孩子只是一个匆匆过客,孩子不属于你,他属于他自己。不需要家长过多的指手画脚,孩子可以创造他自己的未来。
出国,家长和孩子真的准备好了么?
思客:孩子在出国之前应该做哪些准备?如何营造让孩子了解外国文化和信息的氛围,有什么样的路径?
赵勇:关键是培养孩子接受多元化、多资源教育的能力,能充分利用机会。首先,让孩子掌握好要去的国家的语言,了解他们的文化和相关知识很重要。看美剧可能是一个办法,也可以上国外大学的免费在线课程去了解,或者通过交友网。其次,最好能游学或短期访问,这也是父母和孩子共同旅游的一次机会,看完让孩子自己来选择。找一个适合孩子,能帮助他发展的地方,而不是去追求名气。最后,家长要找准自己的位置,可以提供学校信息和家庭经济状况供孩子参考,但最后要让孩子自己做决定,不要强迫或代替孩子。
出国后,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保持一个开放、参与的心态。孩子出国后要参与、融入当地社会,才能充分享受和利用这个机会去发展自己。很多孩子到了美国还是继续按照中国的方式学习,语言不熟悉就想找中国人待在一起,让自己更“舒服”,如果抱着这种心态,那么与其一年花几万美金留学还不如待在中国。既然选择留学就要去积极参与,必然有一个不舒服的过程,但既然选择了就必须参与,在参与的过程中不断地调整、修正自己。
美国教育的“快乐”并没有那么简单,即使是让孩子去野营或到别人家留宿,也是出于非常复杂的考虑,事实上,快乐应该是一种自我追求,当投入去做自己选择的事情时,痛苦也是快乐。
留学因人而异,重要的是如何留学
演讲现场,针对观众提出的如何看待中国孩子,特别是很多低龄孩子到国外留学的问题时,赵勇明确表示“没有必要”。他说,教育不仅仅是教学,重要的是教育环境。国内很多学生并没有充分利用这个教育环境,中国孩子去了还是主要和中国孩子在一起,甚至相互之间传作业,基本上不与美国当地的孩子打交道,“美国学校最头疼的就是某一个国家的孩子扎堆聚成社区,避免这些问题需要教育部门付出很大的努力。美国学校招生看的指标很多,其目的是就是要故意设计一个复杂的环境,构成一个非常多元化的学生群体”。
赵勇认为,对于低龄化留学的孩子来说,名校或普通学校的差别并不大,什么时候出国也不重要,重要的是看孩子是不是具备了接受多元化、多资源教育的能力,能不能充分利用国外学校提供的机会,否则就相当于花了很多钱却读了一个传统的学校,没有必
美国的快乐教育,没你想的那么简单
一直以来社会上存在一种认识,认为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孩子们进行的是“快乐教育”,快乐就是玩儿,不用像国内的孩子一样上很多课外班、写很多作业。对于这种说法,赵勇也举例进行了纠正。他说,美国教育的“快乐”并没有那么简单,即使是让孩子去野营或到别人家留宿,也是出于非常复杂的考虑,如学习社交能力,学会与别人交谈和妥协等等。而我们的孩子不懂得责任和妥协,总以为快乐只是自己的轻松和愉悦——事实上,快乐应该是一种自我追求,当投入去做自己选择的事情时,痛苦也是快乐。
“人类的发展就是让孩子快乐一点,为什么做了这么多事情让孩子痛苦呢?快乐本身也应该作为教育的终极目标。如果社会中的每一个老百姓都不快乐,这个社会也没有什么意义。当我们孩子学了20年之后一个个都是苦大仇深,这实际上是对教育的一种反思和反叛。”赵勇说。(戚海静)
中国的传统教育为何教出平庸人才?
传统教育需要反思的三个问题
——传统教育中,使我们在短期内掌握知识的教育方式,同时可能牺牲我们长期的能力,譬如自信心、好奇心、创造力等,这些很轻易地就被打击消灭了。
——我们的教育不能只管埋头拉车,还要抬头看路。当老师和家长非常努力办一件事情的时候,需要弄明白这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路线还是要看清的。
——过去我们认为有价值的东西,也许现在已经没价值了,所以我们要反思我们每天传授给孩子的知识,希望孩子们掌握的东西是不是永远有效的。
创新能力是如何被消灭的?
——如果你一万个小时正好花在有天赋的、感兴趣的方面你就会成为这方面的大师;如果用一万个小时弥补你的短板,就会成为非常平庸的人才。传统教育就是将所有的东西灌输给你,让学生花一万个小时来掌握所有知识,于是造就了大批平庸人才。
——我们通过五年的小学教育,基本上灭掉了一大半的创新人才,而消灭最快的时候一般是三四年级,当孩子成为好学生、背着手听话的时候,创新能力就消亡得差不多了。
——传统的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培养的每一个孩子都是希望他能找到工作。我经常和国内的朋友打交道,经常被问的一个问题是孩子学什么专业好,哪个专业就业最好,这种追逐就是希望孩子有一条直通车,保证孩子学完这个专业后就能就业,但这个结果往往是让我们失望的。
“天生我才必有用”时代已经来临
——为什么现在青少年面临大批失业呢?实际上就是两个大的因素,一个是机器化,一个是全球化。同时,这也为我们提供了很大的机会,就是多元的人才、多样化的人才有了发挥能力的机会。
——“天生我才必有用”的时代已经到来,每个人只要你某方面的才能发挥到极致,你的长处必然是有价值的,但是我们的教育还是没有接受这个概念。
创业人才必须具备的几种素质
——创新创业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创业精神和创新的能力。创业精神其实是一种心态,包括自信心和对机会的敏感。一个创业的人和一个就业的人有什么差异?创业的人能从一个问题中看到机会,因为自己不喜欢所以要改变它。
——传统教育中只注重认知能力、考试能力、学科知识能力。美国最有影响力的教育研究最近一期特别呼吁应该把心理情绪方面的能力作为最主要的教育结果。创业创新需要这个。
——创业分两种创业,一种创业叫做必要性创业,叫做没办法的创业;另一种是机遇性创业,找到一个机会进行创业,但这种创业是需要冒险,需要信心的。
——全球化教育时代所有学生必须具备全球化的视野和能力,具备文化商,这和智商同样重要,你是否具备文化商,是否具备和不同企业打交道的能力,我们走出去就需要和不同文化打交道的能力。
创新创业教育怎么教?
——教育应该走向彻底的个性化,而这种个性化不是帮助你通过同样的方式达到同一的目的,而是让每一个学生达到他自己最成功的方向。
——真正的创业教育要有大的改变,就是我们的课程要改变,课程要跟着学生走,让每个孩子和学生发挥自己的强项,追求自己的兴趣,而不是强加给他一种共通的所谓的知识和技能。
——传统教育是预防式教学,现在应该转变成“即时性教学”,尤其在科学信息技术这么发达的今天,当学生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他可以自己获得需要的信息和知识。
——信息技术教育走入一个很大的误区,成了传统教育的帮凶,帮你把传统教育弄得更好、更有效果。但信息技术最大的价值应该有两点:一是帮助学生做真实的作品,做创造;二是让校园国际化,让学生每天都在参与和不同文化、不同国家的人做真实的产品,相互为对方服务。
——我们需要的不是增加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也不是仅仅办一个创业专业,这些都不能解决问题,而是需要教育范式的大改革,彻彻底底的改变,做石头斧子不管用了,青铜器时代的到来使我们需要做铜器的人。
没有在线教育,只有在线教学
在线教育应该叫做在线教学,因为教育所有的标准和目标都是传输知识、让孩子掌握知识,这一点没有差别,无论是在线还是不在线。
没有在线教育,只有在线教学
大概十年前,赵勇的团队为研究70年代以来的远程教育或在线教育,对八千多个案例做了分析,发现美国的传统观点认为在线教育只是远程教育,它与面对面教育没有显著差异。赵勇说,“我认为在线教育应该叫做在线教学,因为教育所有的标准和目标都是传输知识、让孩子掌握知识,这一点没有差别,无论是在线还是不在线。有很多好的远程教育,也有很多好的面对面教育,它们内部的差异只在于方式不同。”
那么,远程教育是否能替代面对面教育呢?赵勇的答案是否定的。他认为,人的教育是很漫长的过程,情感、情绪、心理和社交能力等方面都需要合理发展,而这些又离不开与人面对面打交道,尤其是在幼儿发展期。
赵勇还认为,远程教育和面对面教育各有所长,两者并行,才能真正实现个性化教育。远程教育的优势是成本低,也许更有助于传授硬知识、掌握新技能;而面对面的教育更关注心灵的发展,也就是软技能的形成。“所以,无论是大学还是小学,都应该成为一个学习机会的博物馆,同时教师也必须转换职能。”赵勇说。(戚海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