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到底是为了融资?为了上市?为了发财?为了财务自由?为了好玩?为了出名?为了热闹?为了赶时髦?其实都不对。
毛大庆
现在遍地都是合伙人,我每天要见十几个大大小小的团队,经常都是来一群的合伙人,一介绍就是:“这是我的合伙人。”但是,有多少创始人真的懂什么叫合伙人?
合格的职业经理人,应该具有创业态度和企业家精神
大家经常把高管创业描述成创业者和职业经理人的分水岭,就好像昨天还是职业经理人,今天只是变成了创业者。创业现在是一个时尚,出门一说自己是创业者就感到无上的荣光,一说自己还是职业经理人就感觉垂头丧气。这其实完全没有必要,也是一个错误的认知。
确实,在EMBA、MBA的课程里面,我们经常谈到创业者的态度和企业家精神,很少有一本书专门写到职业经理人精神。是不是大家都把职业经理人错误地戴在或者冠以在普通的经理人的头上?我认为,真正合格的职业经理人应该具有创业态度和企业家精神,这才是合格的。
合伙人在今天,为什么如此重要
合伙人确实不同于普通的或者我们传统意义的职业经理人。
“职业经理人”的概念风行于大工业时代,所以,它是工业时代的产物。今天这个时代虽然在向互联网时代转型,但是工业时代逐渐的转变还有很长一段时间,所以,大多数人还是要做一个好的职业经理人,不要期望都去做创业者,这不见得是一件对社会很有意义的事情。
但是今天我们进入了移动互联网创业时代,它跟传统工业化时代和传统行业的区别在于,传统行业、传统的做法靠的是经验,但是移动互联时代下,企业的发展是靠学习,学习速度非常快,几乎没有时间容你去积累经验,你要不断的发展和进步。
所以,这样一个时代下,没有一个人是万能的,没有一个人什么都懂。正是因为寻找基因不同的合伙人,大家在一起互相成就、互相弥补,互相帮助对方成长,有这样一群人共同帮助一个机构不断向新平台迈进,以及跟它的竞争对手去竞争。
正是因为移动互联时代下的这种特性,才使得合伙人在今天变得如此的重要。
“合伙人”的概念其实是个西方概念,它在西方社会产生,最早产生于服务性的行业,包括律师、会计师、金融领域,很少看到有工业、重工业资产的行业,上来就有合伙人,那不太容易,当那些服务行业,他们需要更快的随着社会生产的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自己的经营模式,所以合伙人变得非常的多,包括律师事务所。
为什么今天在中国,合伙人变得如此重要?是因为大量新生企业在不断滋生,每天北京新产生的创业企业,就有五六百家之多,在这样的状态里面大家不断的迭代更新,不断从竞争中成长起来,学习周期变得非常短,要快速的成长。
恰恰应该是基因不同、知识不同,经验可能不同的一伙人,才配当合伙人,合伙人和职业经理人确实有很大不同。这是一群互相弥补、互相补充的领导群体,成为一个核心团伙才能带领这个团队往前走,这跟原来的董事长带领一群职业经理人往前走,还是有很大的不同。
合伙人:背靠背的信任
在一个企业里面既有不同层面的合伙人,也有不同阶段下的企业合伙人,对于初创企业以及规模已经足够大的企业,对于发现合伙人和高潜力人才的定义是不同的。
雷军经常讲:他创业之初70%的时间都在找人,找的是他那个层面的合伙人。合伙人要互补,要不一样,甚至要成为自己的镜子,甚至能跟你自己最熟悉的东西互相挑战。
我们找合伙人最怕的是找最熟悉的、与我们观点最一致的人,否则最后找到的只是同质化的人,这不是合伙人最需要的,也违背合伙人的最根本的原则。我们要找不同的人、基因不一样的人,但是为了同一个理念、同一个远大理想、同一个愿景去奋斗,这是合伙人最根本而且是背靠背的信任。这是很重要的。
找这样的合伙人,做起来很难,比在九万个员工里面发现高潜力人才更难,怎么激励他们?给他们机会,还是给他们平台?这是技术性的工作。而寻找到创始企业合伙人,那个是缘分性的工作,甚至不是靠努力可以得到的。
创始人的圈子非常重要,决定了他能否找到合适的合伙人
对创业企业来说,怎么找到合适的合伙人?现在创始人交往的圈子非常重要,这个社会是一个交圈文化的时代。所以这个创始人社交层面交往的人,眼界够不够宽,看人的视角够不够宽,有没有接触到足够宽的人群,这些都非常重要,决定了这家企业能不能找到丰富多彩的合伙人。
我看了很多创业企业,有的非常成功,有的就非常局限,我也问他们,你们是怎么找的这些人?他们有的是同学、亲戚、老乡。有的根本就不认识,但是他们很快地聚集在一起,我想这就是能力和缘分,不是努力可以得到的。
创业者的眼睛里,放着金光
合伙人之所以叫合伙,不是谁雇佣谁,特点就是大家合在一起入伙。既然合了伙就是要共创、共享、共担,这个非常重要。尤其在创业层面,创业是马拉松,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坚持到最后,这一伙人也会有人掉队,也有人半路就走了,这个非常正常。怎么面对高管离职,怎么换高管?这就好比革命者抛头颅撒热血,看不到明天就可以成功,但是他相信未来。所以远大的理想和梦想,确实是团结合伙人非常重要的东西,这真不是虚的东西,是很实在的东西。我经常到3W咖啡馆,你确实可以看到创业者的态度和创业者眼睛里的光芒,和大企业的职业经理人真的不一样。他眼睛里是有金光的。
这种金光是什么东西?无论中国还是国外,我看到那么多的创业者,他们都有共同的特征:有梦想,为梦想而创造的那种热情,这是创业者必须有的特质。
为创业而创业,才是真正的创业
所以,我经常说,创业到底是什么目的很重要,创业到底是为了融资?为了上市?为了发财?为了财务自由?为了好玩?为了出名?为了热闹?为了赶时髦?其实都不对。
创业就是为了创业,为创业而创业的创业,才是真正的创业。创业这个事儿我就喜欢,创业失败了我还要创业,你问你的合伙人,他是不是这样想?让他们扪心自问。如果不是这样,他就不是一个合伙人。
今天谈合伙人的一个背景,是在谈在创业时代下的合伙人,但是,为什么成熟的美国社会,今天也在走合伙人制呢?就是因为这种制度,能够让基业长青,可以让企业走得更远。
现在是不是有必要培养一个基业常青的企业?这个值得探讨,但是有必要培养一家保鲜的企业,这非常重要。保鲜靠什么?靠的就是创业的态度和激情。
合伙人对职位没兴趣
下一个层面就是激励高潜力人才,如果没有上面一层,谈不到下面一层。上面的人没有创业的热情,你怎么激励下面的人?具体手段是把他们也变成合伙人,事业合伙人,包括期权?这些都是手段的问题,给他打造平台,让他有发展的空间和上升渠道——这个渠道并不是什么时候上升到什么职位。合伙人制度最有意思的就是要求你对职位没兴趣,如果你对职位有兴趣,这个公司就不是合伙人的公司,明天我当个副总裁,高级副总裁,执行副总裁,等等,这些在合伙人公司里,提都不提。
合伙人是这么认为的:在上面这一层合伙人搭建的平台上,给我一个平台。所以,好的、有本事的创业企业,就是把蛋糕做大,而不是忙着让大家分蛋糕。要把蛋糕做得越来越大,成立一个越来越大的蛋糕,让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蛋糕,而不是过分纠结于这个蛋糕怎么分配,明天你上来挤我一下,我上来挤你一下,那就是传统企业的问题。
我们现在也在搭建一个众创空间,以及一个联合办公的平台,实质上是鼓励我们高潜力的中层管理者,给每个中层管理人员制造很多发展机会,把蛋糕做大了,最后自己平台就大了。想办法把下面的年轻人也变成合伙人,我觉得这就是企业的活水。
|
|
周鸿祎:不会找合伙人,不配做创业者 |
|
|
|
你自己创业是因为不愿意给别人打工,为什么你觉得别人就会愿意一直为你打工呢?在这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员工未必、也不应该是雇员,创业者要把员工变成合伙人。
中国有句古话,叫作“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当团队里有人离开的时候,肯定有不少领导会拿这句话来安慰自己。但我觉得这句话有误导,因为他把营盘和兵的关系,也就是公司和员工的关系完全看成是单纯的雇佣关系了。
对于一个公司,尤其是对创业团队来讲,如果公司和员工只是雇佣关系,如果每个员工都把自己做的事情仅仅当作一份工作,当作一种养家糊口、解决财务问题的工具,那么这个营盘绝对不会是铁打的,而是纸糊的,稍有风吹草动,就会坍塌。
创业是一场马拉松式的接力赛,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没个七八年达不到目标;同时又要求你必须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去竞争。这一切都需要优秀的合伙人来执行,前赴后继。这一过程中,无论是创业团队,还是已经成熟的公司,分享机制、激励机制非常重要。
我见过一些创业者,有的在公司一股独大,不愿意跟别人合作、不愿意跟别人分享,只是希望别人为他打工。我跟他们讲,你自己创业是因为不愿意给别人打工,为什么你觉得别人就会愿意一直为你打工呢?我觉得在这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员工未必,也不应该是雇员,创业者要把员工变成合伙人。创业者愿不愿意敞开胸怀去和能力在某些方面比自己强的人合作非常重要,只有与员工分享公司未来、分享公司的梦想,才能找到真正的合伙人。
此外,创业过程中更需要分享股权,把有能力的员工变成真正创业合伙人或者事业合伙人。360公司从一开始就做了员工持股计划,最初员工持股比例达到40%,最后几轮稀释后,在上市前仍然有22%。这个比例在今天互联网公司中算是最高的了。
“合伙人”是近来各界人士讨论的热点,在简单的雇佣制已经摇摇欲坠的今天,费洛迪的《合伙人》一书恰逢其时地为大家答疑解惑,指导创业者和高管们在寻人用人的道路上越走越明白。
(图为费洛迪的《合伙人》)
我第一次阅读《合伙人》读的是英文版,全书没有高深和晦涩的句子,内容层层推进,详细讲解了如何选拔、评估合伙人,以及如何将高潜力员工培养成为企业的中坚力量。通读全书后,我感觉费洛迪不愧是选人、用人方面的顶级专家。我对于人才的很多观点跟他在《合伙人》中传达的也是一致的。
在引言中,费洛迪例举了乔布斯对于人才的重视,他的成功来自找到真正有天分的人才,不是b级、c级人才,而是真正的a级人才。我也在《周鸿祎自述:我的互联网方法论》一书中分享过乔布斯关于人才的观点,我赞同乔布斯对待a级人才的方式,即我看不上的人,我就不会跟他合作。我跟你合作证明我很看重你,但是我既然跟你合作,我就要不断地去挑战你,要帮你发现问题,希望你能改进。我觉得一个真正有能力的人,应该是不怕挑战的。 |
俞敏洪:硬留合伙人,公司恐会“死翘翘”
创始合伙人在一起时间长了,大家已经赚到了钱,一是奋斗创新的意识就会越来越少,第二是内部矛盾就会越来越多,就像中国古代的一夫多妻家庭,最后这个家庭会有创意吗?它没创意,它有的就是矛盾。
新东方不回A股
新东方最初其实是我的家族成员做起来的,外面的人才不断地进入新东方,用外面的人才来做新东方,还是继续用家族成员,这里面其实是一个非常痛苦的抉择,因为你要把家族成员赶走的话,意味着得罪所有的家族成员。
如果你用外面有才华的人,包括我的大学同学等等,那意味着你各方面必须要走向更加现代化的正规发展道路。这两方面都有很多难以割舍的东西,但是最后我选择了把家族成员给赶走,把它变成一个现代化的合伙制企业,我觉得这是一个比较正确的抉择。
第二个抉择就是新东方的上市。本质上来说,大家都认为上市是件好事,而到今天为止,我也不认为上市纯粹是一件好事,因为它其实在某种意义上会外力过强,扭转企业发展方向和发展步骤。
其实当初在新东方,我也是不太想让它上市的。但是最后我经过各方面的考虑,包括团队的合作,包括未来的发展,包括新东方过去积累的问题,我认为上市相当于用一次变革来解决问题,最终衡量后觉得上市还是比不上市好处要多。
“借助资本的力量”是大家通常喜欢说的概念,但实际上并不一定对每一个行业都适合。我可以告诉你非常明确的结果,新东方不回来。因为我不想用一种逐利行为再次解决新东方的问题。
新东方回来以后,市值肯定会高出十倍,但是我依然决定新东方在海外待着,这是目前最有利于新东方的发展。
第一是新东方的股东大部分都是流通股,回来的话对管理层其实没有好处,因为管理层本身不持有股份,或者非常少。
第二个,我是希望用资本市场的稳定来带动新东方的稳定发展,至少现在在美国市场尽管估值不是那么高,但它是稳定发展的。
第三个还有一个要素,我觉得新东方未来新的业务在国内上市的可能性还是有的,所以这样的话,等于新东方可能会占有两地市场,利用海外的优势和利用国内的优势,可以同时利用。
很多人办了公司都希望通过资本重组,把自己的股份卖掉,自己赚一笔钱,而这个根本就不是我的想法。
如果你一定要把创始合伙人留在公司,认为这才是公司健康的标志的话,这个公司最后的结果就是死翘翘。
合伙人的成功其实就是大家互相契合互补的关系,原因就像问你两个问题,你为什么选择这个男人当你的老公,还有你为什么选择这几个人做你的朋友?一个是因为这几个人刚好在你身边,第二个是在你身边的这几个人中间,这个人刚好和你的心情吻合,实际上合伙人就是这个概念。
创始合伙人在一起时间长了,大家已经赚到了钱,一是奋斗创新的意识就会越来越少,第二是内部矛盾就会越来越多,大家稍微想一下,就像中国古代的一夫多妻家庭,最后这个家庭会有创意吗?它没创意,它有的就是矛盾。
O2O不会颠覆传统教育
新东方所有创新的基础必须稳定原有业务,一方面稳定原有业务,一方面鼓励创新,最后慢慢创新起来以后,它能逐步地取代你原有业务的一部分。
大量的移动互联网教育公司都在叫嚷着说要颠覆推翻新东方,但是我在反其道而行之。新东方从今天开始会大面积地以地面形式进入二三线城市。
中国中小学的家长教育痛点就在于学生必须面对面地来面对最优秀的教育资源、教育产品、师资资源和发展前景,所有这个东西光靠互联网是做不到的。
所有的在线教育都是对教育的一种补充,而不是对教育的一种替代。因为教育的本质面对学生的时候,是怎么样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完善学生的人品人格,让他变成一个完美的、逐渐被社会使用的人。
把互联网当作是先进的教育,而把地面教育当作落后教育的这样简单粗暴的分类法一定是错的。
所有纯粹线上的教育系统到最后要想变成实实在在的、有利可图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公司,一定还要落地。
留学后,请回国!
我觉得即使中国学生到国外去,也是为了能够把国外的一些优质的东西学好,回来对中国进行重建,或者说进行革新。这是我能够把学生送到国外去的最好的基础。我的移民部门最高的时候,在当时一年就能够收一个亿人民币,办到今天的话,说不定就是几十亿人民币的一个部门,但是我把它取消了,因为我不能把中国人送上不归路,这就是我的理想。中国的优秀人才出去了应该回来为这个国家做点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