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欧美相比,中国的银行业有两个不一样的特色:其一,牌照管理,拿个牌照不容易;其二,受到监管者保护,到目前为止竞争不足,只要拿到牌照基本上可以赢利。
这两个特色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
我今天先说其中一个:这两个特色决定了中国的银行不一定掌握在善于经营银行的人手中。
在欧美,银行业竞争激烈,银行赢利不容易。不盈利的银行就算财大气粗,但最终一定支撑不下去,会退出市场。最后生下来的都是善于经营的银行。在这样的市场上,对每一家银行来说,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聘请到善于经营银行的人。
如果银行掌握在善于经营银行的人手里,银行就可以赢利,于是能够生存下来。如果掌握在不善经营的人手里,银行就不能赢利,最终会关门倒闭。于是,选择银行高管成为每家银行命运攸关的问题。负责选择银行高管的监管者和银行股东都会说:“没有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儿”。
在中国,既然银行赢利很容易,选择善于经营的人和选择不善经营的人的差别仅仅决定利润高低,无关银行性命。就算利润差一些,也不会退出市场。谁来管理银行就不那么重要了。银行股东会说:没有找到善于经营银行的人,就没有找到吧。浪费了这些人才,虽然损害银行业整体,却无害任何一家银行个体。
那么,中国的银行会掌握在谁的手里呢?
现实中有两类人:一类是善于经营银行的的人,另一类是善于获取银行牌照的人。
前文说了,在欧美那样的充分竞争的银行业当中,善于经营银行的人很快会掌控银行。而在加入本文开始时候提到的两条“特色”之后的银行业当中,善于取得银行牌照的人会长期掌控银行。
我有把握地继续说:如果放任充分竞争的银行体系与引入“中国特色”的银行体系竞争,前者会胜出。
当然,中国的监管者正在发放村镇银行和民营银行牌照,拿个银行牌照变得不再那么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