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互联网可根据日趋详细的个人数据,即时发现个性化场景需求,每个人都是VVIP,每个人都能获得智能助手“大白”为你定制的个人O2O服务门户。
“互联网预言帝”凯文・凯利提醒我们:“你必须要经常去相信不可能,属于20年后的最伟大的产品还没有被发明!”基于互联网新技术与产业新模式的大胆思考,未来5年的创新将包括:
1、人机数一体
万物智能化、人类机器化,智能终端是人类在物理世界的增强器官,也是通往互联网世界的“虫洞”,而数据是人类在比特世界的生命载体与表现形式,人类自身与智能设备(手机、穿戴式设备、传感器等)、在线数据正在加速融合,线上数据、服务将通过智能终端融入人、物体,例如有多少人的智能手环是日以继夜一直“长”在身上,糖尿病患者通过佩戴的智能隐形眼镜测量血糖等健康指标,将NFC芯片埋入表层皮肤下面以实现近场支付等“P2O”(People to Online)功能。
2、云脑新人类
在人机数一体化融合的过程中,将出现新人类,其生命外延和智慧边界将依靠“云脑”指数级提升,“云脑”比你自己更理解你的需求和细微变化,每个人(及其他生命体)的数据集(Individual Data Profile,简称IDP)将存储在云中,当然海量数据将对人类的个体生理认知产生“盈余溢出”效应,即超出我们人脑的处理能力,这时智能云脑(Cloud Intelligence)将根据日趋详细的个人数据,即时发现个性化场景需求,并动态生成“个人服务目录”,每个人都是VVIP,每个人都能获得智能助手“大白”为你定制的个人O2O服务门户(Individual Service Portal,简称ISP),例如现在可穿戴式设备、车联网都在向个人智能助理方向研发。
3、数据驱动服务
简称“DDS”(Data Driven Service),即利用你的隐私数据来为你自己定制服务,形成个人“隐私消费闭环”。当前移动互联网的两类模式为UGC(User Generate Content用户产生内容)、PGC(Professor Generate Content专家产生内容),用户产生的流式内容参差不齐、海量庞杂,不能直接变现,专家人力成本成为规模化发展瓶颈,而DGC(Data Generate Content)则能针对个人特性需求自动化生成内容、甚至匹配服务,这一过程是从“DGC”到“DDS”的转变,例如“过日子”App根据手机、智能手环的个人体质测试,不断滚动“用户健康画像”,依靠个人数据提供季节节气中最适合你身体的养生食谱,根据LBS匹配身边的O2O养生服务。
4、泛化商业
社交商业化,商业社交化,社交1.0以非商业化的情感沟通为主,而社交2.0则是以人与人之间日常发生的利益关系为纽带,商业与生活的边界逐渐模糊不清,社交电商、达人营销、粉丝经济、共享经济都是商业与社交融合的开始,在移动互联网中,全环境感知、全场景服务、全渠道零售让商业智能无处不在,O2O的商业形态通过统一用户账户合并消费者流量、数据,充分共享线上线下的服务组件,生活服务、电商导购、垂直社区、社交应用等App、H5轻应用、线下门店皆为前台市场“触点”,以统一用户数据为中台“服务智能”,以电商平台为后台“变现引擎”,用户在场景入口处“一站式”成交,这种泛化商业体系是未来互联网企业、创客合纵连横的业态环境。
5、即时满足vs按需工作
伴随着电脑出生的80后、90后甚至00后,依靠互联网的便捷服务,期待能够随时随地获得所需的任何东西,包括产品、服务、工作、生活,这一趋势是持续推动O2O发展的源动力,这改变了商业游戏规则,为大众创造了灵活就业、按需工作的空间,简而言之,互联网让服务型工作机会随处可见,商业效率因社会化协作显著提升,移动创业者若能够在垂直细分领域创建多边服务平台、最大化利用社会资源,将会迅速获得巨大商业价值成功,例如Uber创造的100万司机伙伴、淘宝网创造的140万活跃卖家都是自由支配时间的“应需员工”,城市O2O领域的“河狸家”通过对接社会上分散的美甲师与女性消费者而快速崛起。
6、物联网+
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对产业改造时,“物联网+”技术与产业创新紧随其后,据IDC预测“未来五年内,所有行业都将推出物联网举措”,物联网将从纵向专业化向横向多样化普及,其中智慧城市将成为领先物联网技术的综合应用空间,预计到2018年将有超过25%的政府开支用于物联网在智慧城市中的部署管理;另一方面,“物联网+”与发迹于消费互联网的“移动互联网”不同,将从消费者端、产业端同时推进,政府、企业、个人应学习如何在物联网基础设施上创新创业,“软+硬”才能构筑更深的“护城河”,例如部分母婴导购App逐渐向智能手环、智能贴纸等家庭服务平台转型。
7、数据物质化
移动互联网初期实现了“原子比特化”,将物理世界转换为数据化描述,这一过程仍在全面进行中,但逆向的“比特原子化”正在兴起,用数据刻画、生产物质,正是目前C2B柔性制造、3D打印、工业互联网的主要方向,基于此领域的创新商业模式仍存在较大空间。
8、全民创客
DT时代(Data Technology)是去中心化的,以“我”为核心,对话个体,开放组织,自设计、自开发、自制造、自传播、自运营、自管理,“我”即是终端消费者,又是商品服务的生产者,从工业时代的“精英创新”模式,转变为“草根创新”模式,将发明创造从拥有昂贵实验设备的大学或研究机构,推向开放创业空间,例如麻省理工学院比特和原子研究中心在世界各地发起的Fab Lab(微观装配实验室,Fabrication Laboratory),是一个构建以用户为中心的个人创新制造环境,在这种小型工厂中没有任何经验的学生、上班族、全职主妇可以制造任何产品和工具,此举引发了世界创客浪潮;受MIT启发,欧盟发起的“Living Lab”(生活实验室),立足于本地社区,汇聚政府、科研机构、企业的力量为大众构建开放创新网络。
9、平台+敏捷创新
“平台+”与“敏捷创新”相辅相成,以面向大众的开放平台为核心,汇聚了配套的技术资源、创业型人才、天使投资等公共创业设施服务与孵化配套资源,减免个人创业者与小微企业的创业资金投入,简化技术复杂度,大幅缩短创业周期,将个人创业门槛降至最低,形成“创新最小闭环”,催生了互联网开放平台上繁荣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生态圈,而独立创业者则必须“重新发明轮子”并面对巨大的创业风险。“平台+”的生态圈案例包括美国Google、Apple、Facebook、Amazon的BaaS(后台即服务,Backend as Service)平台,国内BAT的移动开放平台、硬件开放平台,其中“阿里百川”无线开放平台将移动互联网创业者的App创新开发周期从18周缩短至4周。
10、创新协同网
当“大平台+小前端”成为主流创业模式,创客从基于产业链的“线性创新”转为“网络创新”,创业变得更轻质、更协同,在一个云端的开放平台生态圈中,众多创业小组、个人创客根据手头任务形成动态合作关系,遵从统一技术标准,对接市场和生产数据,共享应用服务组件,在行业内或跨行业形成创新业务互补,例如苹果AppStore开发生态圈、淘宝“淘工厂”电商生态圈,都是聚合了海量中小创客、企业的协同力量。
-
尽管人工智能这个几十年前在美国提出的新词汇,最近几年才开始在媒体上蓬勃涌现,但关于这一话题的讨论却早已开始。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些年轻科学家就曾在美国提出人工智能的概念。
-
优步2011年进军巴黎,2014年2月推出“优步Pop”服务,即普通私家车司机可通过该服务接收乘客“订单”。优步法国公司称,其各项服务在法国拥有50万用户,其中仅“优步Pop”就有16万用户。
-
日本政府今年5月修订的《日本复兴战略》中的《推进科学技术创新与机器人革命》一章,专门介绍了支援农业的“可穿戴机器”。
-
互联网的发展,为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带来了许多新手段。在英国就能发现多个这样的“互联网+”场景:当互联网与各种现有技术相结合,从环境监测到家居节能,都变得更智慧、更精准。
-
从2011年德国首次提出“工业4.0”概念,到2013年出台行动报告,再到各大企业建立示范工厂,“工业4.0”在德国一步步从愿景变为现实,向人们展现了互联网+制造业带来的智能、灵活与高效。
-
“互联网+”正在影响中国
-
网上卖票到微信值机,从单纯的“卖舱位”到运用大数据“卖服务”,互联网在深刻改变整个社会的同时,也在“撞击”着传统航空运输业,让昔日“高高在上”的航空公司放下身段,开始研究每一个旅客的兴趣偏好,重新定义飞行。
-
互联网技术与家电业、零售业、汽车业、影视娱乐业的深度结合,正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随着“互联网+”行动计划上升为国家战略,各行业的“互联网+”行动热潮正在形成。
-
2014年以来,许多基于移动互联网的货运网络平台相继出现,互联网成为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推手。在传统货运模式下,客户、物流公司双方必须见面。在“互联网+”时代,货运业正拥抱互联网,构建全新的价值链。
-
“互联网+零售”既解决了传统商品交易过程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使商品信息更加透明化与多样化,又能让企业通过大数据更好地了解消费者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销售和生产。
-
“轻点鼠标种庄稼”——张国勤物联网种水稻是互联网+农业的一个体现。随着互联网向农业领域的不断拓展,我国农业互联网展现出了广阔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