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21日,中国腾讯公司推出微信软件,微信由此成为最新的社交宠儿,成为朋友之间最常用的一种交流工具,其中的“朋友圈”功能也随之迅速走红。从腾讯公布的2015年业绩报告看,在2015年第一季度末,微信每月活跃用户已达到5.49亿。
随着微信朋友圈的逐渐普及、好友数量的逐渐增多,圈子是变大了,各种烦心事也来了。如今的“朋友圈”被网友分为几大派别:吃喝晒图派、清新文艺派、新晋父母晒娃派……当然也少不了海外代购派、商品广告刷屏派、集满点赞送礼派等等。
选择朋友圈很重要的原因在于精准,毕竟基于熟人的关系链在理想的状态下完全可以事倍功半。然而,现实往往是残酷的。
不知何时起,朋友圈已变成“生意场”,各种代购、活动促销活动广告刷屏。《解放日报》对这种现象评论称,其核心概念就是“熟人经济”,利用朋友之间的天然信任关系进行营销,很多人希望通过微信这个平台将自家的产品“一传十、十传百”的传播出去。
不仅是广告,心灵鸡汤等垃圾信息的“段子”也是充斥着朋友圈。 发心灵鸡汤,没有什么不好,毕竟是“鸡汤”,可以抚慰人的心灵。但朋友圈就这么大,你转我、我转你,搞到最后很多人竟然会发同样的东西,看看我们的手机,很多的朋友圈现在就是这样被多次、重复刷屏着,于是美味的“鸡汤”变成了能淹死人的“鸡汤池”。
当然,网友心烦不已的还有各种“养生链接”。2014年,一个名为“该不该戒掉微信朋友圈”的帖子在网上引起热议,帖子中将“广告代购”“心灵鸡汤”、“养生链接”称为朋友圈内容的“三大毒瘤”。不少重庆网友也参与其中,28岁的江北区网友小娜称:“朋友圈变味后,自己已没有发和看的冲动了。”
尽管网友对朋友圈的各种吐槽“来势汹汹”,但当微信朋友圈的小红点亮起来,还是忍不住要去“戳”。如今的朋友圈又产生了帮领导点赞、帮单位公号拉粉丝、帮“萌娃”投票的新三大毒瘤。
朋友圈已被公务介入了?新华网报道,有的单位明文规定,要求员工发动身边家人朋友关注公司微信公号,并将成功关注人员的微信ID上报至综合部核对,员工的推广情况将汇总给领导审阅,并将各部门的完成情况计入季度考核指标。公开数据表明,目前公众账号的数量已突破800万。
不仅如此,目前朋友圈心照不宣的“潜规则”是——给领导点赞和晒加班。为防止被领导批评朋友圈内容是“不务正业",甚至把领导拉黑。一个2000余人参与的投票调查显示,进黑名单的人中,一半以上都是熟人,其中27%为领导,成为“拉黑榜”榜首。
此外,拉投票、攒人气也成为朋友圈新“三大毒瘤”中人情新负担。为了给自己的孩子拉票,几十年没见的老同学、八竿子打不着的远方亲戚,都成了“推送对象”。上海泛洋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刘春泉认为,这类活动其实是一种新衍生出的“病毒式营销”手法,利用的是朋友圈“抹不开面子”的人情交际。
“朋友圈变味主要是受微信"负重"加大的影响。”针对微信朋友圈的“变化”,易观国际分析师于静认为,这是由于微信所承载的产品功能发生了变化。从一款社交工具,变成了一个集合多种功能的交流平台,这导致朋友圈也在一定程度上很难保持“单纯”。
于静表示,网络社交平台毕竟是为了方便现实生活中人们的交流而产生的,是对线下人际交流的补充,不应被过度依赖。“生活中有太多比刷朋友圈更重要的事,比如面对面的情感沟通,维护好线下生活中的朋友圈。”
对用户而言,都希望拥有一个干净、纯洁的朋友圈,发挥朋友圈作为相互交流平台的一个作用,2015年3月15日,微信发布了号称“史上最全微信朋友圈使用规范”,包括禁止在朋友圈发未经授权的企业商业机密,禁止集赞,使用外挂等。新规的出现可能在短期内得到一定控制,但长久来看,可能会“吓走”一些用户,使得他们投奔其他软件。因此,新规的出台并非长久之计,关键还在于用户的自觉维护朋友圈的环境。
在此,也建议那些做代购、推销的朋友可以注册一个专门的微信号,不要将与朋友联络、沟通的平台用来做生意,因为时间一长,朋友之间的互信程度,朋友间对彼此关注的热情会逐渐降低影响友情。另一方面,作为朋友,大家都希望可以看到与你自身相关的信息与状态,也希望可以与你一起分担悲伤、分享快乐。只有大家一起行动起来,一起努力找回曾经那个带给我们喜怒哀乐的、真正意义上的朋友圈,生活中的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