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最新消息内外互动
关键字  范围   
 
刘洪: 为什么永远不要低估美国?
刘洪: 为什么永远不要低估美国?
2015/8/6 17:17:44 | 浏览:1755 | 评论:0

美国经济有着较好的弹性,并相对较快地走出了危机。而在一些方面,其他国家尚很难与美国相提并论。

刘洪: 为什么永远不要低估美国?

  2008年,金融海啸席卷华尔街,美国经济凄风苦雨。但谁又能料到,在随后的5年间,不过是池鱼之殃的欧洲,竟然陷入比美国更严重的债务危机;原先风景独好的新兴经济体,从2013年开始迎来了猛烈的顶头风。

  反观美国,经济则开始反转,消费者信心在增强,失业率在下降,至少在经济领域,美国大有王者归来的气势——按照一些经济学家的预测,2015年下半年美国GDP增幅将达到3%,世界经济未来有望迎来双发动机,一个是中国,另一个则是摆脱了危机的美国。

  美国为什么能?不外乎以下几点因素。

  第一,“页岩气革命”和“再工业化”。之所以要突出这一点,是因为这或许是美国21世纪最重大的创新,并将深刻改变世界能源格局。正是受益于“页岩气革命”,美国本土油气开发成本大幅下降。很多人或许难以想象,在发达国家的美国,油气价格竟然要大大低于我们中国。低成本,则意味着美国经济的强大竞争力。

  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在金融危机后痛定思痛的奥巴马政府,开始努力推动美国“再工业化”。在过去几年,在 “再工业化”大旗号召或政府施压下,谷歌、通用电气、卡特比勒、英特尔等大公司公布了将部分高端制造业务回迁至美国的计划。这里面不乏政治表态的因素,但对美国经济显然也有提振效用,并有助于美国经济的长远发展。

  第二,“再苦不能苦创新”的体制。“页岩气革命”之所以能发生在美国,固然与美国对油气的渴望有关,但更与创新机制不可分。《华尔街日报》曾公布的一项统计报告显示,即使在金融危机最为猛烈的2008年第四季度,在除汽车和医药企业外的美国28家大企业中,其当季度收入虽较前一年同期下降了7.7%,但研发费用只微幅下降了0.7%。其中,微软、IBM、波音、杜邦、卡特彼勒等许多巨无霸企业研发开支还出现了明显增长。

  创新是一个企业发展的灵魂,对一些大企业来说,创新就意味着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这没有太多的捷径。从美国大公司研发费用的强劲表现可以看出,金融危机既是一次严峻的挑战,也是各个产业可能重新洗牌的机会。一些美国大公司早已未雨绸缪,为经济复苏后的竞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 “橄榄型”社会结构。作为一个典型的中产阶级社会,美国大部分民众属于中产阶级,穷人和富人都是相对少数。尽管在金融危机中,富人变得更富,穷人无力度日,一度激起民愤,并引发“占领华尔街”的运动,但总体看,美国“橄榄型”社会结构并未改变,这显然有助于社会稳定,为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更重要的是,“橄榄型”社会有较强的消费能力,这正是驱使美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之源。在危机之前,美国是消费过多,赤字高悬;但经过危机调整,美国人消费渐趋理性,政府也努力削减赤字。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如果能够实现,美国经济否极泰来不是一句空话。

  另外,不能忽视的还有美国所独有的“美元红利”。在金融危机时期,美联储开动印刷机,通过量化宽松将滚滚美元推向市场,从某种程度上,美国是借助美元的世界主要储备货币的地位,让其他国家承担了美国的负债。这种美元的“铸币税”让美国受益颇丰,却让其他国家面临剥削。量化宽松时,它们向美国交付红利;终结量宽时,它们则面临外资出逃和经济失血。

  所有这些因素,使美国经济有着较好的弹性,并相对较快地走出了危机。而在上述四个方面,其他国家尚很难与美国相提并论。以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为例,在创新问题上,坦率地说,我们还无法望美国之项背,有多少重大的发明发现,发生在中国而不是美国?在消费问题上,普通中国人也没有美国人的消费能力,倒是去美国购物的中国人不少。在“铸币税”问题上,人民币还不是可兑换货币,而中国反倒拥有世界最多的外汇储备的国家,美国则根本不需要!

  当然,美国有美国的优势,中国也有中国的长处。中国的后发优势,人口和改革的红利,勤俭持家的传统,有远见的改革举措……正是上述因素的综合作用,使中国的成就远远超过了印度、巴西等金砖国家,成为新兴国家中的亮点,也取得了让美国等西方国家惊叹的成就。创造了“金砖四国”概念的前高盛资产管理部主席吉姆·奥尼尔也曾说,如果他还能更改概念,那么除中国外,其他国家都不应该列入金砖之列。

  但没有永远的成功者,在世界经济的全面竞争中,稍一不慎,则可能满盘皆输。巴西俄罗斯等国的目前的困境,有美联储退出量宽的原因,也有自身改革不力的缘故——在经济繁荣时期时,这些国家丧失了改革的紧迫感和动力,等到新危机到来,则困难重重。而且,全球竞争并不都是和平公正进行的,其中也不乏陷阱和算计,美国退出战略的时机,市场准入的种种限制,未必就没有针对新兴国家的意图。

  反观美国,反思中国。取长补短,居安思危,我们方能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中,再上一层楼。

  (作者:刘洪)

相关栏目:『内外互动
谁看透了美国大选?企业家为何赢了知识分子 2024-11-16 [71]
美国教育中的独立思考和创造力:比较洞察 2024-11-16 [65]
当代人最稀缺的三种能力 2024-11-16 [65]
是谁让命悬一线的Tiktok 出现一线生机?他又是怎样影响特朗普的? 2024-11-16 [49]
伊拉克历史见证:搞个人崇拜的政府终将走上覆灭之路,家毁人亡 2024-11-16 [56]
一个最清晰的“MAGA”对华政策阐述 2024-11-16 [52]
人民才是老板 2024-11-12 [144]
特朗普胜选后,女性发起美版“四不”运动... 2024-11-12 [136]
以史为鉴,透视中美知识产权之争的现在与未来 2024-11-06 [298]
11个反直觉思维法则,能深刻改变你的人生 2024-11-03 [377]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引力波天文台或有助搜寻暗物质粒子 :Sail Through the Mist - SoCal Innovation Forum 2019(10/5) 游天龙:《唐人街》是如何炼成的:UCLA社会学教授周敏的学术之路 :“为什么海外华人那么爱国,但是让他回国却不愿意?...“ :学术出版巨头Elsevier 彻查433名审稿人“强迫引用”黑幕 :中国33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布局 :中澳政府联合出手打击洗钱和逃税漏税 大量中国居民海外账户遭冻结 :摄影师苏唐诗与寂寞百年的故宫对话6年,3万张照片美伦美奂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