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不愿意早当妈妈的美国女性为更多时间用于打拼事业和享受人生,选择冷冻卵子。
冷冻卵子在国内惹争议,外国人会怎样?
8月2日,一条题为《我国单身女性不能使用冷冻卵子生育》的新闻在国内引发广泛关注。新闻的缘起是“国内一位女艺人称自己在美国冷冻了卵子,并称这是世界上唯一的后悔药。”
但中国卫生部门规定,单身女性不能实施辅助生殖技术的相关手术。事实上,单身女性冷冻卵子在很多国家已经成为趋势。
美国晚育女性的新潮流
随着推迟当母亲的女性人数与日俱增,美国很多生育诊所开始冷冻卵子服务,为那些不愿意太早当妈妈的女性抵抗生物钟规律,争取更多时间用于打拼事业和享受人生。每个州都会根据各自制定的方针实施冷冻保存卵子计划,女性是否保存冷冻卵子完全取决于个人意愿。
一般而言,女性卵子的活跃程度可能从27岁开始有所下降,在34岁或35岁时显著降低。美国35岁至39岁的女性中,大约三分之一面临生育方面的困难;40岁至44岁的女性中,这一比例飙升至64%。而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过去20年间,生育第一胎时年龄在40岁至44岁之间的美国女性人数翻了一番。
冷冻卵子费用一般不超过1万美元,而每年储藏费大约500美元。为鼓励女员工投身工作、不要急着生孩子,苹果和“脸谱”甚至推出一项“福利”:为她们报销冷冻卵子费,人均2万美元。其中,苹果公司从今年1月开始实施这项新制度,而“脸谱”公司在此前就已经开始实施。通过新“福利”措施,苹果和“脸谱”公司希望能够招揽更多女员工。
英国十余年冷冻1.6万枚
2000年,英国修改了有关法律使冷冻卵子技术应用合法化。但英国人工授精与胚胎学管理局规定,冷冻卵子的保存期不得超过10年,以防止一些女性耗到50岁以上再生孩子。
目前,英国共有74家医疗机构持有合法开展相关手术的执照。自2000年以来,这些机构所提取并冷冻的卵子大约1.6万枚,多数来自要接受癌症治疗或患不孕不育症的女性。但最近几年,非医疗目的冷冻卵子的比例在上升。英国一项民调显示,在3000名年龄在28岁至45岁的健康受访女性中,20%的人考虑实施卵子冷冻。她们希望借此推迟生育时机,换取追求事业或寻觅佳偶的时间。
英国的另外一项调查则发现,许多在校学生也愿意考虑冷冻卵子,以便在承担母亲责任之前专心事业的发展。英国的这一调查针对大约200名学生,其中医学院学生有80%都考虑冷冻卵子推迟生孩子的年龄。而以体育和教育为专业的学生,有一半说她们会考虑这么做。
但这种做法在英国引起争议。目前,英国共有20个“冷冻宝宝”出生,成功率在30%到40%之间。哈默史密斯医院院长斯图尔特·莱弗里指出,这项技术尚不成熟,成功率不高,眼下还不应加以推广。
隐患:存在伦理争议
冷冻卵子在美国也曾引发争议。
首先是社会伦理道德方面的争议。专家们指出,到卵子库“投保”跟到银行存钱不一样,有时即使花了很多钱,等待了很长时间,结果可能人财两空。
冻卵福利如饮鸩止渴?
此外,一些有钱的老年人也要来个老树开花,这被认为违背了生儿育女的自然规律,未成年的孩子在老年人去世后可能无人抚养。
更有甚者,一对夫妇发现7岁的女儿患有先天性不孕症后,母亲马上跑到诊所把自己的许多卵子冷冻储存起来,准备在20年后供自己的女儿无偿使用,但孩子的辈分将产生混乱。
至于那些冷冻卵子等有空再生孩子的“女汉子”,一定会幸福吗?一位美国妇产科医生指出,如果更多企业推出类似措施,会向女性传递一个推迟生育、专注发展事业的信号,而冻卵福利如同饮鸩止渴,女性在事业上升期结婚生子,依旧会顾虑重重,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性别不平等的问题。
冻卵问题:光煽情是不够的
陶短房
作为一项新技术,“冻卵”可以帮助暂时不想生育、但希望为未来保持生育选项的妇女延长生育期,也可为中老年意外失去儿女者保留一份希望,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纯个人”的问题。
前娱乐明星徐静蕾冷冻自己卵子为将来万一“反悔”需要怀孕作“伏笔”,却引发“是否违法”的热议,许多各界名人也趁机发声、煽情,弄得好不热闹。
其实若照现行中国法律,“冻卵”属于有管制的辅助生殖技术范畴,必须持有“三证”(结婚证、准生证、身份证)才是合法的,徐静蕾倘是在大陆“冻卵”,当前又拿不齐“三证”,就目前情况看的确“违法”,并无争议。当然,作为名人,徐静蕾未必是在中国大陆境内“冻卵”,倘系在境外做,那中国法律便管不着了。
在中国以外的一些国家、地区,“冻卵”已成为一项常规性自费医疗选择,当事人只要自愿且经济上能负担便没有任何障碍。作为一项新技术,“冻卵”可以帮助暂时不想生育、但希望为未来保持生育选项的妇女延长生育期,也可为中老年意外失去儿女者保留一份希望,还是在一些国家、地区司空见惯代孕手术的前提之一,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一种“纯个人”的问题。
在中国,由于长期实行计划生育政策,许多夫妇只有一个子女,一旦出现意外,“失独”将成为一种严重的家庭问题,许多人认为“冻卵”可在很大程度上弥补这一“空洞”;还有相当多的人认为,不应将“冻卵”和家庭、婚姻捆绑在一起,而应将之视作女性个人选择自由的一部分,女性是否结婚,都不应成为其是否有权选择“冻卵”的衡量标准。
这些观点当然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和站在相反立场上的人们一样,不断渲染这些观点的许多朋友,也有意无意淡化了一些不应淡化的因素。
在中国“冻卵”之所以至今仍然“部分非法”,和一些相关法规、政策的现状,以及某些配套措施的不完善、不健全、不到位息息相关。比如“失独”问题,真正的症结是“一胎化”政策本身,解决症结的关键则是调整计生政策,而非给“冻卵”松绑——事实上“冻卵”尤其长期“冻卵”代价不菲,绝非一项可全民普及的“生育保险福利”,除个别特殊需要者外中外都是较富裕人群的专利;在中国“无‘三证’寸步难行”的问题比比皆是,从租房到住店,从坐火车到买商品房,都不同程度要受这项政策约束,要想解决这种不合理现象,不仅需要追根溯源,从诸如“准生证要盖多少章”这类让许多人哭笑不得的政策改起,还要从根本上改变从体制到社会,将一系列待遇、福利和婚姻、家庭、生育挂钩的政策、潜规则和思维定式,光盯着“冻卵”这个“末梢问题”煽情,即便真的在这一处“松绑”,又能解决什么问题?
任何一个社会、任何一种文化,都多少存在某些看似不近情理、实则也不近情理,但改起来却十分艰难的东西,比如在包括中国在内许多国家最平常不过的避孕、堕胎,在某些国家(其中不乏老牌发达国家)却是要么“能做不能说”、要么做也不能做的禁忌(甚至有某欧洲国家几年前以法律名义禁止被强暴少女堕胎,引发社会热议的),之所以艰难,同样因为许多根深蒂固的东西一时无法配套,单纯技术面的进步是难以“冲锋在前”的,即便“冲过去”也发挥不了预期的作用。
不仅如此,在特定的氛围和潜规则下,“不配套的技术进步”有时反倒带来反效果,B超这样的医疗创新当年在中国“下乡”时,就在和落后意识奇怪产生“化学反应”后,无意中成为万千农村女婴的杀手。曾有相熟的医学工作者在“女星冻卵”新闻发酵后笑言,倘没有相应配套措施跟上而单纯放开“冻卵”,“她们或许会在自己不知道情况下出现‘父亲身份不明的后代’”,话虽夸张,却绝非杞人忧天,仅仅强调某项医学技术“可以造福人类”,而避谈若管理不善同样可能“造祸人类”,便如同谈及原子能,却只谈同位素医学、核能发电而避谈核污染、原子弹一样。
“冻卵”只不过是“目”,只有“纲”同步(或干脆说首先)取得决定性进步,才能纲举目张,让新科技真正产生造福人类的预期作用,每个有志于此者都应从这个更艰难、但更根本的层面去推动,回避困难、一味煽情,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冻卵”成功案例凤毛麟角 未来科技是真还是梦?
冷冻卵子——这一神奇的保育技术近来备受关注。其实除了冻卵,人类还能冻精、冻胚胎,甚至冷冻人体以求复活。在国外,不少人对这些听起来酷炫的生命科学技术进行了大胆尝试,这些技术到底靠不靠谱呢?
我的卵子我做主
2013年,40岁的阿根廷女子佩罗•莫妮卡产下一名女婴,与众不同的是,受精卵是她本人在1999年冷冻保存的。
莫妮卡说,当时医生培养了3个受精卵,其中只有一个成功。时隔14年“复活”冷冻卵子也创下了一项新纪录。
其实,冷冻卵子并非新事物。世界首名慢速冷冻卵子宝宝在1986年就诞生了。目前,全球共有200多个因冻卵技术出生的孩子。
为何冷冻卵子宝宝如此之少?除了伦理方面的原因,技术不成熟也是一大障碍。卵子是人体最大的细胞,在取卵和冷冻的过程中容易受到损伤。数据显示,30岁或以上女性的冷冻卵子存活率不足25%。
把“根”留住
精子冷冻技术比卵子成熟很多。传媒大亨默多克就是成功体验这一技术的模范。因为患有前列腺癌,默多克让医生为他抽取了精子冷藏,后来用这种方式有了女儿。
在冷冻复苏的过程中,精子会不会像冻肉化冻一样可能变质呢?事实并非如此。2002年,英国一名32岁的母亲利用试管婴儿顺利产下男婴,而她所使用的精子已被冷冻了21年!
许多美国军人要赴中东战场前,也会把精子提前冷冻起来。他们害怕可能遭受生化武器袭击,威胁自己正常的生殖能力。
英国还有专家建议男性18岁就冷冻精子,因为随着年岁增长,生出有缺陷后代的风险也会增加。所以要“把根留住”,有备无患。
还想再活500年
通过低温冷冻技术保存人体,再用未来的医学技术复活,这在科幻小说中屡见不鲜。有人幻想长期冰冻后在500年的某一天神奇苏醒,用这种方式实现时光穿越。
现实中不乏狂热的冒险者。1967年,美国物理学教授詹姆斯•贝德福德因肺癌去世后,成为第一例用人体冷冻技术贮存遗体,期望将来复活的人。
随后,牛津大学3位哲学教授选择“死后”冷冻人体。美国的一名23岁女孩在网上募集了至少20万美元,想在患脑癌死后冷冻身体,盼望可以复活。
美国阿尔科生命延续基金会已经冷冻了100多具遗体,诸如此类的公司不在少数。不过小编怀疑,过了几百年后,这些提供冷冻服务的公司是否还在呢?
目前,虽然冷冻实验在某些动物身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专家称这种方法却并不一定适用人类。人体冷冻被列为十大超越人类极限的未来技术之一,仍有不少科学家在为人类的“不朽”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