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常常“以己之心,度中国之腹”,而中国也常常对美国的一些举动过于“大惊小怪”。这些文化误判,你都了解吗?
中美学子正在做游戏,这种文化交流也许是融合中美文化的一种有效方式
中国与美国之间,由于历史、文化、种族、语言、教育、地理,以至意识与社会形态等方面的众多差异,彼此打起交道来也确实不容易,应尽量争取做到有效沟通各自的想法和思维,增强理解并减少误判。
所谓误判,最常见的原因,就是以自己熟悉习惯的经验意识,去推演判断对方的动机意图,后果可能阴差阳错,也会让人啼笑皆非。
譬如在政治文化方面,不难注意到中国领导人经常要到基层“视察调研”,而美国领导人一般只有在重大事件或场合才会亲临现场。于是有人感慨,美国总统海滩度假,而中国主席下田调研,中国发展一定会超过美国,云云。
实际上,美国总统对许多基层的事情,完全没有管辖权,所以一般并不需要视察调研,去了也意义不大。美国的建制,大部分为各企业、单位、个人等独立拥有,各司其职,确实不关美国总统什么事;除非发生了大规模的外敌袭击,或自然灾害等,可能才需要国家和联邦级别出面干预或协调。程序上也比较麻烦,譬如美国总统想到某个农场或某个家庭走走看看,首先要得到私人农厂主或住宅主人的认可同意,如遇到“不愿被领导关怀”的刺儿头,弄不好还会吃闭门羹。
既然意义不大,再加上手续复杂,还经常有人“不识抬举”,于是美国领导人到民间或部队视察调研一类活动不多,即便是日常随意的亲民举动,也不太特别被当回事。某些在美国的中餐馆或韩国店,会把领导人前来就餐的照片公开贴在大堂里,作为一种荣誉招牌;而美国餐馆饭店就很少这样的习俗做派。
再来就是社会文化氛围方面,中美之间目前交集往来甚多,矛盾冲突也不少。对中美关系的评估预测,美国的各种媒体自然也是七嘴八舌,现实与合作观点占主流,对抗和敌意的说法也不是没有。有时会出现这样有趣的现象,美国某个作者在某个媒体发表的文章观点,可能谈论对中国的冲突策略,该文章如果被中国网站翻译转载,便引起中国读者的一片愤怒声讨,好像中美两国进入了开战状态。
其实,美国并没有官方媒体和国家通讯社。除非某个消息发自于美国政府网站,或由美国政府权威人士正式宣布,其它观点意见也就只能代表某个作者或出版单位的独立或个别说辞,自由言论,仅供参考,不必太过认真。所以读美国来的东西,首先应该考察验明出处,公开发表并非意味着代言官方。
另外,意识形态方面,美国与中国不是一回事,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在国际舞台上,美国也不愿意看到中国来争当老大。但这是否就意味着美国希望颠覆灭亡中国?譬如美国经常指责批评中国的人权状况,居心何在?仔细观察一下美国的行为轨迹,其实它一贯如此,也不只是针对中国,不必大惊小怪。颠覆中国,对美国有什么实际好处吗?灭亡中国,能灭亡得了吗?中美政党和政府间非敌非友,但将保持交往共处,这就是现实的选择。未来如何,只能走着瞧。
美国这边也存在“以己之心,度中国之腹”的情况。譬如对中国希望取代美国作世界老大的估计,基本属子虚乌有。中国人最大的愿望,从来都是把自己的事情办好,再与邻里街坊相处好,便接近“小康境界”甚至“世界大同”的理想了。中国儒家虽然主张“兼济天下”,但这里的“天下”乃指华夏中国而已,并非西方基督教所鼓励的那种全球文化使命感,原来极左的“输出革命”也过了时。
对中国军事力量的外侵性,美国也多有夸大其词,无意间把中国当成了日本,或者美国自己。自元朝成吉思汗以降,虽不能完全排除中国出兵境外的情况,但绝对没有开疆拓土,占领殖民的先例。中国的国防力量确实只关心国防。
(伟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