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CNN這報導令我想起我在另一家「十大」(Big Ten)大學,明尼蘇達大學唸博士學位的時代。當時明大中國學生(台灣,香港)大概是五百人左右,那在一所五萬學生的大學,那是1%。我不太知道有多少學生是在本部,但我想不多。特別是台灣來的同學幾乎清一色是研究生。那時代,東亞尚未經濟起飛,到明大的中國學生最「富有」的也只是開一千美元買來的二手車(台灣叫中古車)。我不知道有任何學生沒有獎學金而要交學費的。所以從經濟的角度看來,中國學生對明大的貢獻幾乎是零,假如不是零的話!我想中國在明大的學生最重要的貢獻是「學識」!
今天愛荷華大學的情形完全改變了。中國學生(主要是內地來的)在校的百分比已經從1%升到10%。這批學生幾乎大多數是交全部學費的。他們的消費能力也是驚人。所以他們對小城如愛荷華城是重要經濟來源!正如這文章説,中國學生對愛大的貢獻巳經絕對不是局限於「學識」。
這個现象令我想起物理學中的[臨界现象](CRITICAL PHENOMENA).條件一達到後水能成冰,或冰能成水.重要的是條件(水的條件是溫度,壓力等)到了一程度系統會改變.這此討論,中國學生人數,亞洲,特別是中國的經濟,中國學生的來源(從我那時候台灣和香港人數和不到三千萬今天內地十四億)都是在快速改變.
我個人認為在三四十年前,全世界,可能也包括中國,沒有人會想到當一個十四億人口的起飛會對全球有什麼[非微擾]的直接影響. 我還很清楚有一位香港人在回歸時告訴我;"天曉得何時何日大陸會有經濟能力呀!" 很不幸的如愛荷華大學,因為州政府不斷及快速的削減經费,令許多大學的領導,愛大亦不是例外,另找經費來源.他們看到內地的市場,配合上他們自已學校經費的壓力,在沒有全靣認識到[沒有意料的結果]UNINTENDED CONSEQUENCE,就狂收內地學生.
我曾經批評台灣高等教育缺乏[領導]與[策略].我想今天美國高等教育在這兩方面也大有可進步的空閒.
美國大學今天面臨學校領導從來沒想到也沒有遇見過的挑戰呀!
http://edition.cnn.com/interactive/2015/07/us/culture-clash-american-story/?sr=sharebar_email&from=message&isappinstalle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