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技动向学人动向
关键字  范围   
 
包政:工业4.0不只是概念的事儿
包政:工业4.0不只是概念的事儿
2015/9/2 20:53:22 | 浏览:1504 | 评论:0

中国工业4.0蓝图


工业4.0只是手段

  中华民族在没有工业化之前,已经存在了几千年。改革开放之后,我们与狼共舞了30多年,有目共睹的现实是,有人的地方就有中国人,三人行必有中国人。中华民族的生存竞争能力,根植于千年传承的文化。与此相比,技术乃至工业层面上的事情,只是细枝末节。

  工业4.0只是手段,我们不能在手段上设立企图心,我们应该在目的上设立企图心,这就是为中华民族谋求福祉。

包政:工业4.0不只是概念的事儿

否则就是本末倒置。

  只要我们在改革开放上,保持足够的温度和力度,只要我们保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企图心,工业4.0是迟早的事。如果我们全社会都能达成共识,谋求中华民族的幸福,那么工业4.0早点晚点又何妨?

  与担忧者的性情相反,有人则把工业4.0看作是机会,看作是赶超世界的机会。这种观点只有一些学者才想得出来,现实中的实业家是不敢这样想的。现实是具体的,工业领域中“人、机、料、法和系统”,无论哪个层面都表明,我们还在工业2.0的水平上。实践中的企业一定会想,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跨过工业3.0,直接进入工业4.0?

  稍微接点地气的学者就会说,达不到工业4.0,那我们就做工业3.5吧。  有良知的学者罗宾斯曾经说过,企业及其管理学领域到底犯了什么毛病?名词、概念、说法年年翻新,使那些没有定力的企业,在赶时髦中疲于奔命。


竹竿打月亮,差的不是一点


  在竞争性行业,至今没有很好的产业组织方式,无法在短期内用互联网的方式,把相关企业连接起来,更不要谈集成化和智能化,从原辅料到零配件到产成品生产。或者从需求到研发到制造,构建起一个互联网化的产业生态链。

  现实的情况是,很多龙头企业或商界领袖企业,根本不知道什么叫“产业组织方式”,甚至连自己的企业都没有组织好。说得夸张一点,这些企业往往是一个老板,带着一群助手在那做买卖。

  很少有这样的龙头企业或商界领袖企业,会出来扮演产业链的组织者角色,像日本丰田公司那样,认认真真地把供应链组织起来,形成一体化的关系体系。包括持续的帮助和扶持供应链厂家,并与他们共享产业价值链的长期价值和短期利益。

  相反,更多的是用自己在产业价值链中的谈判地位,包括品牌的影响力和靠近消费者的相对位置,倒逼供应链,挤压他们的利润空间,拖欠他们的货款,强迫他们短期内扩大产能并不予以订单承诺等等。

  当市场出现疲软,或降价促销的竞争压力太大时,这些龙头企业就开始跨界操作。几年以后,它们已经成为不相关多元化的企业。它们的战略通常是,以房地产为龙头,以商贸和证券为支柱,在商言商,全面发展,争夺阳光下的利润。

  工业4.0意味着要把一个个企业连接起来,要有真正意义上的产业组织者,用互联网的手段把供应链上的相关企业连接起来,想想就知道这里面的差距有多大了。

  如果我们再往细节上看,那困难就更大了。凡是了解中国现状的人都知道,在这些行当的供应链上,集聚了一批素质与装备参差不齐的中小企业,有的甚至是手工业作坊性质的工厂,难以对它们进行有效的组织,形成供求一体化的关系体系。我想,不会有哪家龙头企业愿意去整合它们,把它们组织起来,或是在物理层面上把它们集成起来。

  其中绝大多数供应链企业,离自动化或信息化差得太远。用农民的话说,好比竹竿打月亮,差的不是一点。

  据说供应链管理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就拿饮料或服装这类供应链很简单的企业来说,要把供应链管起来,没有个三五年根本做不到。

  何况现在要用互联网的方式,把这些企业及其作业流程中的各个环节连接起来。想想就知道了,这有多难。


数字化生存

  连接不是目的,连接只是工业4.0的一个基础条件。产业链的组织者还必须把企业生态链各环节的信息,传到云上去,加以大数据处理。至此,别说产业价值链的组织者,就连我们这些旁观者,死的心都有。大家费了那么大的劲,看不到其中的意义和价值。一句话,这样做靠什么挣钱?

  有人会说,靠资本市场挣钱!因为这样做在资本市场有概念,可以通过路演圈很多钱。这属于资本家创富故事的范畴,你懂的,这里不再赘言。实业家或企业家不能怎么思考问题。当然有良知和良心的专家学者,更不能这样思考问题。

  事情必须回到开始的地方,回到工业4.0的前提的前提,这就是有关数字化生存的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建立。

  没有这个前提的前提,就不可能产生产业价值链或产业生态链的组织者。

  换言之,组织者就没有外在影响力和支配力以及内在的冲动和方向感,去选择和整合供应链的企业,构建供求一体化的关系体系,共同为数字化生存的特定人群做贡献。

  离开了这个前提的前提,离开了数字化生存的人群及其生活方式的需求,工业4.0只有提高效率的意义,只有提高响应市场速度的价值。这与工业3.0强调的生产柔性,没有本质的区别。

  我赞赏专家学这样的姿态,着重探索走向4.0的路径,而把工业4.0的蓝图仅仅当作一种理念和方向。

  无论是单个企业还是产业价值链,走向未来的战略突破口,在需求链上,在数字化生存的人群中。

  中国有五六亿人口已经挂在移动互联网上了,他们或多或少、或浅或深地在利用移动互联网谋生、社交、娱乐和学习。这是一种庞大的资源,也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乃至走向工业4.0可资利用的条件。

  对中国企业界而言,当环境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被严重透支的今天,这种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数字化生存人群的资源,必须加以充分的关注和有效的利用。这是中国企业得天独厚的资源,也是时代赋予中国人的一种恩惠。如果我们看不到这一点,我们就会坐失千载难逢的机会。

  所以有人会提出“互联网思维”的概念,互联网思维并非空穴来风。它提醒人们对互联网的关注,对互联网的机会和挑战的关注。


供求一体化的社区体系

  对于传统企业而言,对那些想做工业4.0转型的企业而言,千里之行始于脚下,把商务活动的触角向需求链延伸,走进数字化生存人群中,构建起供求一体化的关系体系。

  移动互联网及其社交网络平台,给了传统企业千载难逢的机会,可以用很低的成本,构建起庞大的社交网络圈。这就是我们在小米实践当中看到的景象,我们把这叫做社区。在社区基础上形成的买卖关系,称为社区商务。

  所谓社区,本质的规定性就是“共同体”。就像传统社会中的自然村落一样,彼此有着共同的生活理念、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并且有着共同的行为规范,去协调人与人之间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关系,维护着社区的稳定和发展。在小米的社区或共同体中存在着近一亿人口。可谓小米共和国。

  传统企业要做的事情就是,利用互联网手段,去寻找数字化生存的人群,并依靠自己的或整合到的第三方资源,包括知识、技术、人才、关系和条件,去引导和深化自然人群的数字化生存方式,推动他们向社区或共同体转变。

  在这个过程中传统企业就应该像投资品牌一样,投资无形资产一样去构建社区。社区就是企业的资产,就是企业的信用基础。社区就是企业可以加以累积和利用的资产。企业一旦建立了社区并懂得如何去组织和深化社区关系,企业在产业价值链中就有了根基,企业就实现了“市场扎根”。企业就有机会像小米一样,就社区成员共同认定的生活方式及其某个需求,展开深入持久的讨论,形成系统解决方案,及其产品与服务的概念。

  这就是所谓的C2B,消费者主权、消费者参与产品概念开发等等。至此,社区就有了特定的商务内涵,形成了供求一体化的关系体系。这就是我们强调的所谓“企业社区商务方式”。

  我们认为,回到中国的现实来看,无论是互联网还是工业4.0,其实都是一回事,就是互联网条件下的工业智能化。对中国传统企业来讲,你的机会就在于能不能及时转向“社区商务方式”,率先利用互联网,去深化数字化生存人群的生活方式。


蒙牛和太原钢厂的故事

  讲几个故事,大家就清楚了,为什么要从社区商务方式开始,从寻找数字化生存人群构建社区或共同体入手。

  我们知道蒙牛的供应链是很完整的。迟至2005年,蒙牛已经构建了一条从牧场到零售门店的完整价值链。只是没有构建消费者社区走进消费者生活方式。去过蒙牛生产基地的人都知道,它们的集成化、自动化和IT化程度非常高。据说利乐公司把全球样板定点工厂移植到了蒙牛。可以说,它们的生产体系及其管理是世界一流的。因此蒙牛的环比增长,一度跑出了猛牛的速度。

  后来发生了众所周知的事件,这就是三聚氰胺。蒙牛的事业及其品牌几乎毁于一旦。其根本的原因,就是竞争性市场劣品驱逐良品,倒逼供应链。加上资本所有者,作为一个特殊的利益群体,在企业决策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剧了事件的恶化程度。这事你懂的,不再赘言。当时的蒙牛,根本没有条件和机会,跨越降价促销的恶性竞争。

  现在作为传统大叔的蒙牛,完全可以利用互联网的手段,走进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去构建社区,构建供求一体化管理体系,谋求市场的扎根。

  再讲一个故事。早在上个世纪,太原钢厂就建成了一流的生产体系,从炼焦、炼铁到轧钢,一体化运作。很多原辅料从基地或矿区,通过封闭的管道,直接输送到生产现场。IT化、自动化和集成化程度很高,堪称世界一流。怎么说都应该达到了工业3.0的水平。并且,该企业有一流的科学家级的工程师,在他们的研究所里,集聚了一批世界顶尖级的不锈钢研究专家和学者,是国家定点研究机构。

  从理论上说,他们可以研发和生产出世界一流的不锈钢,年实际产销量达400万吨。这样的企业走向未来的关键,不是工业机器人及其生产加工过程的智能化程度,不是供应链的集成化程度或网络化程度,而是如何拓展不锈钢的应用领域和程度,充分发挥不锈钢研发和生产技术基础的效能,最终使国民分享到工业领域进步的恩惠。

  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国民并不能从日常生活中,从他们使用的不锈钢炊具、刀具和餐具中,感受到这样优质企业的存在。国民们还不得花很多钱,去买德国或日本的不锈钢制品,为什么?其中根本的原因,就是这类企业不能有效地走进顾客的价值链,构建供求一体化的关系体系,不能沿着BtoB1、B2、B3……直至C的路径,把商务活动的触角,延伸到消费者,最终谋求到市场扎根。

  具体的方式方法是,组建一个一个的“营销员+工程师”的团队,从技术服务、技术咨询和技术合作入手,走进直接用户的价值链,与直接用户共同去研究市场,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

  现如今,中国已经进入了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完全可以和客户一起,利用移动互联网去构建消费者社区,完全可以像小米公司一样,围绕着消费者生活方式,讨论不锈钢应用的方案及其产品概念。

  只要构建起与客户企业(B),以及消费者社区(C)的供求一体化关系体系,就可以协同客户企业,扮演产业价值链的组织者角色,就可以把经销商提及零售门店整合起来,甚至可以把供应链的第三方技术,产品和资源整合起来,共同为消费者社区做贡献,不断丰富他们的生活方式,改善他们的生活品质与生活体验。从根本上扭转降价促销、劣品驱逐良品的恶性竞争格局。

  按照钱德勒《看得见的手》的思想,真正意义上的大企业,必须把商务活动的触角延伸到消费领域,必须用看得见的手,把产业相关者组织起来,形成供求一体化的关系体系,包括分销商与零售商。

  至此,就可以用互联网的方式,把各方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企业连接起来,形成产业生态链网络。这种生态链的网络,才真正体现互联网时代的价值,即把社会的存量资产、资源、技术、人才、条件和关系调动起来,直接为社区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做贡献,这就是所谓的共享经济。

  回到我们在讲的故事上来,如果太原钢厂与客户企业能够像小米一样构建起一个规模化的社区,就可以从容地打造供应链生态圈。以炊具、刀具和餐具为例,消费者真正需要的是“真善美”的东西,使生活充满美感体验。消费者需要的是经久耐用,甚至可以代际传承的东西,使每次使用的成本变得低廉。

  随着消费者社区关系的深化,各类专业人士就会积聚到社区中来,参与到产品概念开发出来。一旦形成共识,形成规模化的需求。

  就能反向组织供应链,进行定向开发与生产,包括不锈钢的成分、性能、强度、色泽、幅宽、厚度和数量等等。同时把生产线延长出来,直接把型材变成坯料。这可以大大节约能耗和成本,包括运输成本,并可以分类回收边角余料。

  同时把分销商或零售商,改造为物流商,共享供求一体化的利益和长期价值。

  有了产业生态链的组织者,有了稳定发展的消费者社区,有了一体化的供应链关系及其市场根基,才能一顺百顺,才能赢得时间和空间,导入各种有关互联网和工业4.0的概念。是为工业4.0的路径,舍此别无他途。

 

相关栏目:『学人动向
普林斯顿教授“辛辣”点评中国学生:一个普遍的「坏习惯」阻碍了他们的长远发展 2024-11-16 [72]
朱民:中国经济将面临巨大的结构性变化! 2024-11-06 [346]
巫宁坤:活下去,并且“在日暮时燃烧咆哮” 2024-11-04 [382]
周其仁:中国经济高位下行的根本原因 2024-11-03 [412]
张维迎:让我最痛心的是社会变得如此虚伪,如此假话连篇 2024-10-31 [518]
达龙·阿西莫格鲁:制度视角下的中国未来经济增长 2024-10-31 [472]
钱满素:献身精神本身不足以成为一种美德 2024-10-31 [470]
战争琐思录(一):关于诺娃 2024-10-31 [466]
​“中产阶级气质”批判——关于当代中国知识者精神状态的一份札记 2024-10-27 [632]
后生可畏!这位华裔才俊掌控着全球顶尖公司AI模型训练! 2024-10-21 [722]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天安门广场喜迎“十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 马亮:做院长就能够发更多论文?论文发表是不是一场“权力的游戏”? :印裔人才在美碾压华裔:我们可以从印度教育中学到什么? :北京452万人将从北京迁至雄安(附部分央企名单) :《2019全球肿瘤趋势报告》 :阿尔茨海默病预防与干预核心讯息图解 :引力波天文台或有助搜寻暗物质粒子 :Sail Through the Mist - SoCal Innovation Forum 2019(10/5)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