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知卓资本与网络董事长、PPTV网络电视创始合伙人陶闯发表了题为“互联网+时代的产融结合和投资机会”的主题演讲,以下根据演讲内容整理。
互联网时代下的五大商业模式重构
我经常讲谁把互联网当作工具,谁就死在起跑线上。互联网不是工具,而是一个商业模式的变化,这才是互联网模式真正的一种价值。
重构模式一:网络效应
互联网模式重构是什么东西?第一个重构,互联网就是上网,我们叫触网,淘宝就是把义乌小商品市场搬到互联网上;京东产生了B2C模式,是把中关村卖电脑的商场搬到网上;小米是产品模式。
一触网以后,就产生了互联网第一个效应叫做网络效应。什么叫网络效应?就是这家企业的价值跟它用户数的平方呈正比。当腾讯在香港上市时,实在没有利润,连收入都没有,怎么上市呢?最后投行给了一个公式,一个腾讯用户值40美金。当时腾讯有1亿用户,也就是40亿美金的估值。互联网的价值等于用户数的平方,这就是网络效应。
重构模式二:互动粉丝效应
当网络效应可以选出这么多用户数的时候,就会产生互动粉丝效应。当你的用户数累积的时候,在你用户中间一定能找到合适粉丝群,我们就举小米的例子。
整个小米公司没有一个销售,小米的销售靠将近7000万粉丝群体。当他们粉丝成为销售人员的时候,销售成本大幅度下降,这就是互联网的粉丝效应,这也是小米用四年时间做成了估值450亿美金的公司的原因。
这个时候出现了一个公式,就是一个企业价值等于它的核心竞争力产品乘以用户平方数。E=MC2。
重构模式三:用户规模效应
就是大家经常说的羊毛出在猪身上。当用户数达到一定量的时候,在互联网上无论线上线下都会有竞争,这种情况下,如何摆脱竞争?只有做羊毛出在猪身上的模式,这是传统企业做不到的,而是只有互联网在网络效应之后出现的多点打单点模式。
当当网,是中国目前最大的网络销售书籍公司。现在京东打当当,每一本书比当当低1块钱。在互联网里面确实有一个,我们叫做只有第一没有第二的模式,也很难有让垂直型电商长足生存的潜力,因为多点可以打单点。
重构模式四:O2O网络效应
当网络上形成以上几种商业模式以后,所有线上的东西全部进入到线下。我去年就预言过,京东、阿里巴巴一定会开线下店,做线上线下融合的O2O模式。
以前传统的餐饮找到黄金地段就赚钱了,现在饿了么是不管是不是黄金地段都没关系。现在像饿了么这种O2O模式,把线上线下结合,把以前传统的、需要找一个好地盘的模式变掉了,这就是O2O效应。
重构模式五:生态效益
互联网公司已经发现这些模式以后,觉得既然互联网能覆盖那么大,可以多点模式作战,叫做生态模式。
阿里巴巴从支付、银行,后面还有保险,都会开始介入,这样形成八爪鱼,最后阿里巴巴可能不是一个电商公司了,但它不是多元化公司,我们叫做同心圆公司,也就是用户群和大数据。马云也知道,最核心的是几亿用户群和24小时行为轨迹。
互联网时代的投资机会
产品人性化:中产阶级成主流
中国互联网从传统互联网发展到移动互联网,从屌丝经济走向新中产经济。早期互联网企业全部走屌丝路线,但到2020年中国家庭年收入十万以上将达到81%,中国开始全面进入中产阶级。搞互联网,首先要看到人口的变化和人口行为的变化,以及文化价值的变化。所以新一代移动互联网目标是新中产阶级。
今天电子商务PK的是“价格”、“品牌”,但是这个时代要变了,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整个电子商务或者商品销售的另外一个方向就是人性+品质。中产阶级消费实际上在追求人性和品质。恒大冰泉,虽然砸了10个亿,有了认知度;雕爷牛腩,市值10亿美金,他们打的牌是“吃一种情怀”。这就是新的互联网时代,未来是人性和品质的追求时代。
人人经济:产品个性化
美国有一个公司叫instacar(人人快递),现在只有100人,但聘用了4000名兼职快递,已经估值20亿美金。饿了么也准备让学生没事儿干兼职,所以人人都可以是快递员,以后就不需要再雇那么多人了。
我最近投了四川一家公司叫“兼职地带”,十分钟可以在全国帮你找到1万名大学生打工。大学生打工时,把喜欢的职业填一个表,如果有需要,马上网上一发,各个城市的人都会来参加。这就是做人人经济的模式,跟Uber打车模式非常接近。
万物互联创新:物联网
移动互联网的下一代不仅仅是互联网的人人互联,更多是万物互联。除了现在的穿戴、车联网、智能家居,大家已经看到了很多。
这次我从美国回来,看到穿戴的东西已经达到了,确实改进的速度是越来越快。两年之内,我敢打一个赌,每人至少有三个智能穿戴。当智能化方式达到一定程度,就把一个物体变成了互联网中间的一个元素,而刚才谈到的五种商业模式,都可以应用到这里来,它不仅是人的问题,还是产品的问题。
传统企业如何互联网化
对于传统企业如何互联网化,我的建议是四维一体的模式。
第一,一定要想尽各种办法去参与。传统企业考虑的是上游跟下游,上游怎么把成本降低,下游怎么把渠道打开,想的是三点一线的线性商业模式。到互联网不再谈线性,而是把它作为环型商业模式,供应商是你的用户,用户也是用户,而且把用户变成股东。你一定要自我参与,可以做一些天使投资来参与这种模式进行学习。第二,模式重构,这是互联网+时代最核心的东西。第三是文化重塑。第四是资本借力。
既然互联网模式是去中心化,企业组织可能也是去中心化。有几种情况大家可能不愿意接受,但是这种东西跟传统是一种极大的碰撞。
一是组织必须快速反应,学会先开枪、后瞄准的战术。在互联网上有那么多用户,跟这么多用户谈,没有办法把用户定义清楚。因为你的视野永远是狭窄的,如同井底之蛙,看到的只是井上那一小片天空,所以先开枪后瞄准是大胆的一种尝试,同时不要制定多于六个月的战略,
二是组织需要给“犯错”空间,容错和抗错能力要强。比如说微信红包这个产品,是产品经理大学毕业两年后进入腾讯的第一个产品,微信红包成功了,但在这个成功的产品后面,腾讯死了将近几十个产品。腾讯容许员工试错,这是目前最核心的竞争力,才有机会闯出微信红包这么一个产品。你认为微信红包是马化腾设计的吗?不可能的。你认为是腾讯副总裁设计的吗?不可能。连总经理都不会设计,就是一个很小的产品经理设计,但是这件事能够浮出来,一定是公司有容错能力,才能使其脱颖而出。
三是建立完全独立的部门创新制,不要改变现有模式。如果企业到了一定规模,领导人首先理解这个理念,做一个独立的部门来做创新。这个部门由企业领导人直接领导,尽量连办公地点都可以分开,它死也是死,活也是活,但一定是独立的部门,或者是完全的体外发展,变成一个独立公司的模式。创新的东西很难在大公司里活下来,所以最成功的模式是体外创新。
四是如果有资本能力,可以直接通过收购并购的方法来处理,甚至不要自己来做。如果有资本借力,直接通过收购并购,完完全全由外部公司去做。
别把“互联网+”当成掘金利器
(程絮森)
“互联网+”充满无限想象的可能
互联网+,加的是什么?
回归其本质,“互联网+”,到底是什么?很多人以为,仿佛传统企业做个官网、上个App、用互联网对接用户和实现内部管理就是 “互联网+”了,其实不然。 “互联网+”并不是传统行业和物联网的简单相加。它实际上是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是移动通信网络+大数据收集、挖掘、分析、整合+智能感应能力形成的新的业务体系和新的商业模式。其根本的落脚点还是,怎么样去更好的满足用户不断提升的各类需求,提供更高性能更高效率的服务。所以当我们在谈“互联网+”,尤其是讨论到一系列益民服务时,更应该关注的点在于,这些创新这些改变是否真正解决了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是否真正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
搭上互联网的生活服务
大众点评CEO张涛曾把大互联网(PC+移动)解构成人、信息、商品、服务四个元素,继网络通信连接人与信息,在线社交连接人与人,电子商务连接人与商品之后,人们对于互联网+的期待最根本的就是连接人与服务。
坐在家里拿出手机,简单几步操作,所需的服务即刻到家,价格透明、服务高效、用户方便。家政、洗衣、装修、教育、按摩、美容、美甲、美发、厨师、二手回收、会展、汽车保养等,几乎所有你能想到的传统领域服务,都可以到家。在过去短短的半年时间里,58到家,京东到家,美团到家纷纷上线,BAT三巨头更是纷纷布局自己的O2O生活服务生态圈,以阿里为例,阿里巴巴淘生活囊括十二大品类生活服务,淘宝总裁张建峰曾明确提出,未来的淘宝不是传统意义的购物平台而是最大的生活服务入口。
所谓的“互联网+”,最大的表现有两点。其一,连接性。到家服务对接的两头其实都在线下,都不是互联网产物,比如说到家美容两端是客户和美容师,涉及到专业工具的,比如洗车还会对接到洗车店或者是设备租赁公司,所以互联网的作用是在连接各方,如果能够做到高效对接,使双方甚至三方的需求利益得到平衡,那么“互联网+”就是成功的。其二,生态圈。人们的需求往往不是割裂的,比如我买了一辆车以后,接下来的保险、洗车、保养、甚至平时开车找代驾等等一系列的衍生服务,怎么样能够一体化地得到满足,这是建立服务生态圈所要达成的目标,也就是互联网+的意义所在。
不要把“互联网+”当成掘金利器
当“互联网+”成了新一轮的热词之后,不但转型创业的企业蜂拥而至,资本市场也是纷纷逐利而来。根据已对外披露的信息,著名的风险投资基金红杉资本截止目前共投资25家互联网+创业公司,其中还不包括一些未披露的创业公司。经纬创投也宣称自己2014年17%投给了O2O领域,真格、IDG、金沙江等去年也大都如此。可见资本市场对此有多青睐。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这场游戏里所有的玩家都能够存活并且发展下去,正如两年前火热的团购大战之后,能够存活下来的公司也不过20%。就像东方财富网董事长其实所说,真正的互联网公司刚开始都不以盈利为目的,或者刚开始都不是有明确的商业目的的,它更多的是因为有市场需求,然后连接到人,以人为本,服务人民。在对接人与服务的过程中,是否提供了高效率高质量的服务将变成衡量的核心标准。
在“互联网+”的风口,更多的精彩在未来。化机遇为成就,引导信息化与工业化、互联网平台与核心业务的深度融合,使“互联网+”成为整个社会各个领域创新的主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