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家科學院所屬國家醫學院(Institute of Medicine)華裔院長曹文凱(Victor Dzau)22日公布的報告指出,多數人一生會經歷至少一次醫生錯誤或延誤診斷,這些誤診有時可能造成毀滅性後果,是現代醫學的盲點。
報告說,在正確時間獲得正確診斷,是優質醫療的關鍵;近15年來,雖然醫療品質極受重視,但誤診卻受到太少關注,如今予以改善已成迫在眉睫的問題。
最為人知的誤診事件,當屬去年賴比瑞亞男子鄧肯感染伊波拉病毒,被達拉斯醫院急診醫生誤診為竇炎,兩天後鄧肯再度求診,病情加重終至死亡。誤診極少如同前述事件成為全國媒體焦點,而且一名腸癌患者延擱數月才被診斷出罹癌,可能絲毫未察覺被誤診;有的人則比較幸運,即使被誤診最後仍能病癒。
事實上,曹文凱的報告發現,目前沒有誤診的可靠統計,也無從評估誤診導致嚴重後果有多頻繁。但證據顯示,多數民眾都會遭遇這個問題,據保守估計,每年求診民眾中20人就有一人會碰到誤診,或導致嚴重後果。同時,醫療疏失賠償案件中誤診是首要原因,而誤診造成病患死亡的賠償金額是其他原因的兩倍。
報告建議,改善此問題必須加強醫療提供者如醫生、護士、放射科技師、實驗室人員等的團隊合作和溝通;曹文凱並敦促病患應勇於質疑:「可不可能是其他疾病?」報告也敦促醫療提供者讓病患和其家屬在診斷過程中更積極參與,提供他們所有病歷和檢驗結果的複本。
曹文凱並敦促醫院診所揪出錯誤或延誤診斷問題,從錯誤中學習。
曹文凱,美國國家醫學院院長。
曹文凱:1946年生於中國上海。3歲時隨父母移居到香港。在香港接受了早期教育。然后全家移居加拿大。1968年在加拿大McGill大學獲學士學位。1972年在McGill大學獲醫學博士學位。1973年至1979年在美國Peter Bent Brigham醫院任住院醫師,同時在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任心臟科研究員。1978年開始在哈佛大學醫學院擔任內科講師,80年至84年任哈佛醫學院助理教授,84-90年任哈佛醫學院副教授。1990年至96年任斯坦福大學內科講座教授,心臟血管科主任。96年回到哈佛,任哈佛醫學院內科Hersey講座教授,Brigham &Women Hospital 內科主任。2004年受聘於杜克大學,擔任杜克大學醫療保健系統主席。是整個杜克大學醫療系統的最高領導人。
曹文凱除專長心血管和分子醫學研究,更是轉譯醫學研究的先趨。目前全球治療高血壓和充血性心臟衰竭等疾病廣泛使用的血管擴張抑制劑,即是以曹文凱的研究為基礎,據以研發成功的結果。曹文凱更是首位研發出以DNA誘導分子阻止基因轉錄的學者,進而率先發展出以基因治療法對抗血管疾病。曹文凱獲選出任美國國家醫學院院長,是經美國國家醫學院諮議委員會推荐,再依該院組織規章,獲美國國家科學院諮議委員會同意,由美國國家科學院院長任命之,任期6年。
美國國家醫學院成立於1970年,是一個具有政府功能的非營利性組織,提供美國政府與相關機構釐訂政策,以及提供研究數據之諮詢服務。曾獲得由德國崇高的3大學術機構共同頒發之Max Delbruck獎章、瑞典皇家科學院Gustav Nylin獎章、歐洲人文科學院Polzer獎、美國移民裔傑出成就獎,以及美國心臟協會傑出科學家獎等無數國際學術榮譽的曹文凱,能夠出任美國國家醫學院新任院長,堪稱實至名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