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从标准本身谈谈标准与国家治理的关系,产品要有标准,市场的工业流程需要标准,同样国家治理也需要标准。国家治理好还是不好,需要靠标准来评判。但产品的标准、工业化的标准和国家治理的标准,有相通之处,又有很多不同之处。比如产品标准,全世界大家的观点是一致的,就像中国人对日本再反感也不会反感在日本出售的马桶盖,因为它确实质量标准相当好。所以从产品的角度来讲,标准全世界都是一致的,好东西就是好东西。但是在国家治理方面,这个标准恐怕就不能一致了。
产品标准解决的是物与物的关系问题,物与物的关系问题是客观的,有共性,但是国家治理解决的是两个问题,一个是解决人的问题,第二个是解决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问题,这两个问题,意味着只要是人,就要有立场,不同的人立场不同,必然导致对标准的认识不同。不同的社会群体,有自己不同的利益诉求,就像中国和西方社会制度不同,是因为制度背后对某一些问题利益立场的不同,西方社会追求的目标是让资本作为社会运行的最终价值指向,而我们的国家治理是实现资本流动。中国绝对不会把资本作为一个国家、一个社会运行的最终目标和指向。所以立场不同,必然导致在选择国家治理的标准上会有不同的标准。
我们国家治理的体制、机制是什么?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历史传承,文化传承,这是我们的立场,立场的背后还有国家治理,还有历史,人是可以创造历史的,但是人不能随心所欲创造历史,必须在十分确定的环境下创造历史,国家治理同样也是如此。
再回到质量这个标准化,质量标准体现在国家治理方面也会出问题,例如德国有家公司的产品,号称是百分之百的优秀率,可是我们买了那家公司的产品回来之后,发现不管怎么组装,总有那么百分之零点几的不可靠率,投诉到德国后,德国人说不可能,然后派人来,把我们的产品拆下来,重新装了一遍后果真是百分之百合格。因此,就算是产品合格,由于技术功能和质量等因素,也会导致这个产品达不到原先的水平。一个社会的发展,必定有一个经济发展的阶段,中国发展很快,但是再快依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这样的背景下,究竟怎么样做才能让我们的国家治理更加管用,从而实现全面的国家治理现代化,这才是最需要探讨的问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关键在两点,第一是国家治理必须标准化,没有标准化不可能有国家治理现代化。第二是就国家治理本身来讲,又不能有标准化,因为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社会,有自己不同的历史文化传统,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必须选择跟国家治理相适应的治理模式,适合与适应本身比标准更加重要,这就是我们为什么会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原因。
要坚定走中国道路,道路自信并非自以为是,而是只有这样做,才能真正让我们在迈向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离现代化越来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