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頭頂會發出紅外線熱能,只要走出戶外就能釋放能量。利用這一原理,三名史丹福大學工程師開發出新科技,藉引流方式將太陽能板產生的熱能冷卻,轉化成電力光子,加強太陽能板發電效率
太陽能產業一直無法突破的瓶頸是,太陽能板溫度愈高,將光子轉化成電力的效果愈差。最新一期「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指出,史丹福大學電子工程學系華裔教授范汕洄(Shanhui Fan)、研究助理拉曼(Aaswath P. Raman)與博士生朱林曉(Linxiao Zhu,譯音)的研究發現,解決了這個難題。
范汕洄帶領的三人研究小組,將可透光的圖案化矽膠薄片,置於傳統太陽能板上,收集紅外線中的熱能。范汕洄說:「太陽能電池板必須面向太陽才能發電,同時卻降低太陽能板的發電效果。我們發明的散熱疊層,可在陽光通過時保留甚至加強吸收,同時兼具散熱效果,可提高發電效益。」
三名科學家2014年發明一種超薄物質,可將紅外線熱能直接反射回太空,避免大氣溫度升高。三人在「自然」期刊(Nature)發表研究成果,稱之為「輻射冷卻」(radiative cooling),現在把它用來改善太陽能板的發電效果。
研究結果顯示,矽膠疊層足以讓太陽能板降溫23度。以效應20%的普通矽晶體太陽能板(crystalline silicon solar cell)來說,降溫23度可提高超過1%發電量,產能明顯增加。
科學家認為,這種透明疊層在乾燥晴朗的環境下效果最佳,他們相信可以利用「奈米印刷技術」(nanoprint lithography)將這項發明擴大到商業與工業用途。
《《 回上一頁閱讀前文
......范汕洄帶領的三人研究小組,將可透光的圖案化矽膠薄片,置於傳統太陽能板上,收集紅外線中的熱能。范汕洄說:「太陽能電池板必須面向太陽才能發電,同時卻降低太陽能板的發電效果。我們發明的散熱疊層,可在陽光通過時保留甚至加強吸收,同時兼具散熱效果,可提高發電效益。」
三名科學家2014年發明一種超薄物質,可將紅外線熱能直接反射回太空,避免大氣溫度升高。三人在「自然」期刊(Nature)發表研究成果,稱之為「輻射冷卻」(radiative cooling),現在把它用來改善太陽能板的發電效果。
研究結果顯示,矽膠疊層足以讓太陽能板降溫23度。以效應20%的普通矽晶體太陽能板(crystalline silicon solar cell)來說,降溫23度可提高超過1%發電量,產能明顯增加。
科學家認為,這種透明疊層在乾燥晴朗的環境下效果最佳,他們相信可以利用「奈米印刷技術」(nanoprint lithography)將這項發明擴大到商業與工業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