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亞奇目前是愛默蕾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二年級學生。(張蕙燕/攝影)
飯糰網創辦人溫林鑫,邊就學,邊從事中餐送餐盒服務。(黃惠玲/攝影)
中國留學生經營的A Plus VIP Lounge,改裝後成為當地最大規模的卡拉OK俱樂部之一。(取自A Plus VIP Lounge臉書)
密西根大學的王博贇取得機械工程博士後,全力投入創業。(王博贇/提供)
哈佛中國學聯主席孫陸。(孫陸提供)
新上任的哈佛中國學聯執行團隊和部分學生學者合影。孫陸(前排右三)為2015-2016年度主席。(俞國梁/攝影)
哈佛中國學聯舉辦活動。右起時任中國學聯副主席孫陸、俞敏洪(左)合影。(俞國梁/攝影)
時任副主席孫陸在主持「與張欣潘石屹零距離交流活動」。(俞國梁/攝影)
喬治城新生劉欣怡(右一)深受舊生照顧,現在也舉辦聚會招待留學生。(胡毓玲╱攝影)
住在河屋的嚴婧(右一)每周二打開家接待留學生。(胡毓玲╱攝影)
新老生齊聚一堂,來自台灣的Angela Hsiung(前排左二)是30年前畢業於喬治城會計系的資深學姊。(胡毓玲╱攝影)
留學生各自帶來佳餚與眾人分享。(胡毓玲╱攝影)
維州登樂靈市的鄺夫婦家,每周五舉辦學生聚會。(胡毓玲╱攝影)
騙子盜取張同學QQ號,然後向其媽媽所要兩萬元「學費」。(張同學提供)
留學生常去的各大高校論壇有不少以租房為藉口的騙子。(取自網路)
新州社區學院成為留學生的避風港。(取自維基百科)
哈佛現有中國學生學者逾千名,其中本科新生近10人,研究院新生200餘名,博士院50人左右,其餘為大量訪問學者和交換學生。研究生院的中國留學生大部分聚集在文理研究生院(GSAS),商學院有新生20人, 甘迺迪政治學院20餘人,法學院也有20餘人,設計學院有60至70人。
剛上任的哈佛中國學聯(HCSSA)主席孫陸透露,今年哈佛校園雲集了部分在國內有一定知名度的專業人士,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和中國人民銀行每年也會派一定數量的訪問學者來哈佛深造。「除此之外,新學期開始,哈佛有了很多新鮮血液的注入,更多的是1990年或2000年後出生的中國學生進入到校園,帶來了一些意識形態上的變化,這種意識形態上的碰撞形成了一些有趣的化學反應。」
連結美中 社團影響擴大
哈佛大學中國學生學者聯合會成立於1994年,現有會員近萬人,是哈佛大學最大的學生組織,也是全美最具影響力的華人組織之一。會員包括哈佛大學在校中國學生學者、哈佛大學全球華人校友以及大波士頓地區廣大華人學生學者。學聯宗旨是團結校友、華人華僑,弘揚中華文化,促進中美學術、文化等交流。
孫陸指出,在過去幾年中,協會取得了三個方面的主要成就。其一是團隊內部的發展壯大,哈佛中國學聯從一個管理團隊不到10人、會員不到100人的小組織,到現今發展到管理團隊有30人,會員逾萬人的跨國組織。其次,學聯影響力的逐漸擴大,活動更加多元且去門檻化。在她任學聯創業俱樂部(Venture Club)部長一年中,哈佛中國學聯舉辦十餘次創業活動,其中「贏在中國」(Win in China)活動,邀請到了優秀的華人企業家做客,包括新東方董事長俞敏洪和柳傳志之女、滴滴打車中華區總裁柳青。哈佛中國學聯組織的明星品牌「長春藤春晚」,已連續舉辦五屆,在波士頓僑學界有廣泛的傳播和影響力。
她透露:「我們團隊現正在致力於搭建一個哈佛全球華人校友網路。這是一個整體系統,包括中英文網站、移動App和其他附屬產品。該平台將面向任何取得過哈佛正式學位的校友開改,便於學聯與畢業校友保持良好溝通。」
此外,學聯正在策畫一個大型系列講座:哈佛名家講壇。講座涵蓋各大話題,將陸續邀請政治、商業、經濟、科技和社會領域優秀的華人代表前來發表高見。隨著大數據和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孫陸也坦言,學聯將在媒體傳播上下更多的功夫,目前學聯正在經營自媒體,其後會通過微信公眾號、微博、臉書和推特等平台載體,邀請名家寫稿,就最前沿和大眾最關心的話題進行討論交流,還會通過視頻將採訪講座等形式呈現。
10月4日,學聯推出大型室外活動「哈佛中國日」(Harvard China Day),合併之前的「哈佛中國日」和「哈佛中秋晚會」兩大活動,在哈佛科學中心廣場舉行大型中華文化的藝術展出及文娛表演。在10月下旬,學聯還將舉行戶外「五公里慈善長跑」,在宣揚健身之外,通過此活動一定程度上也能促進人們的社會責任感。慈善長跑將邀請美東各高校的學聯主席參與,籌集來的善款將會對接到國內外大型的非政府組織(NGO)。
融入美國學界 樹立榜樣
哈佛中國學聯主席由競選產生。孫陸說,她加入學聯已數年,在長時間的工作中,積累了經驗和人脈,樹立起自己的形象和影響力。「在進入學聯核心工作的一兩年,我讓大家充分瞭解了個人品質、工作能力。這也是贏得大家信任和瞭解的主要途徑」。
競選之初,一位朋友用視頻幫助競選的創意使得她的競選成為哈佛學聯中第一次使用視頻競選的案例。在整個競選視頻製作過程,不少網友在國內外的轉發,在個人競選之餘也幫助擴大了學聯的影響力。
身兼多職的孫陸是如何平衡繁重的學生會工作、學習和家庭?孫陸答:「高效的時間管理能力是很重要的。其次做事提高效率,少睡覺。在美國這樣重視身體鍛煉的文化環境中,保持長期的鍛煉對身體和精神狀態都有益。另外一個是要有一份良好的心態。每天能夠發掘每件事情的意義,會更專注且忙碌中也能體會到快樂。」 她提到:「學聯是一個非常好的平台。在擔任主席期間,最大的收穫是團結了一批志同道合的人,由此積累的深厚信任和友誼將是未來一生中的財富。 當然,在一個精英輩出的氛圍裡工作也培養起來了自己的工作技能和處世識人本領。在哈佛學習近五年,我也深受哈佛的自由開放影響。我身邊有大量優秀的同齡人,我享受著相互借鑒、批評、學習的過程。」
不久前,31歲尹希成為哈佛史上最年輕的華人教授。孫陸說:「這無疑是榜樣的力量! 他是我們博士同學中的標杆。他也是成功融入美國學術圈的代表。相比起來,這是一種對海外華人群體中普遍存在的惰性現象的挑戰。」針對美國頂尖高校華人學生犯罪或者自殺的事件,孫陸的見解是:「千萬不要鑽牛角尖。很多名校學生認為學習好就萬事大吉,但人的成長離不開心智的成熟。只有保持積極健康的精神狀態,遇到困難時勇於向外界尋求幫助,能夠在內心接受自己的不足和弱點才是真正的成熟和成長。」
她對留學生建議:一定要透徹理解哈佛校訓的含義:追求真理和卓越。同時,她也倡導精英們更多思考自己在社會中的作用。「正如哈佛校長演講中所說,在這個利己主義的時代,不要忘記我們對他人的責任和依賴。自己再優秀始終是個體,如果能帶動一批人做好一件事,對社會產生正面推動作用,這將是比做一個精緻利己主義的綿羊更值得驕傲的事」。
孫陸打算畢業後直接投身創業。「我和先生創業的最終目的是希望借助中國製造業轉型升級的過程,締造一個偉大的製造企業,並能起到標杆作用,激勵一代人。我們希望借助在外所學所識,為祖國實現從大國到強國的轉型貢獻力量」。
團結互助 新生免費接機
近年來,中國學生持續湧入大華府地區,眾多學校裡,喬治華盛頓大學招收最多中國留學生。根據統計,在2012至2013年度,中國學生人數已超越1200人,占全體國際生的四成,比前一年度大幅增長65%。排名第二的喬治城大學,國際學生人數約前者的一半,中國留學生也有持續成長的趨勢。位於華府、維州交界處的亞靈頓市、羅莎林市(Rosslyn)已成為中國留學生的主要匯聚地。造訪當地幾處公寓樓,放眼望去都是年輕的中國面孔,白人學生在這裡彷彿才是「少數族裔」。
「今晚有烤雞翅、滷豬腳,大夥趕緊開動吧!」這是維州亞靈頓市(Arlington)「河屋」(RiverHouse)的一間公寓內,每周二晚間所傳出的熟悉對話。來自喬治城大學、喬治華盛頓大學的中國學生以及在職人士齊聚一室,各自帶來家鄉菜餚,用最熟悉的語言分享交流生活點滴。聚會兩小時,卻是美國求學生活最不可或缺的溫暖時光。
這一切,都得從數周前的「接機」開始說起。今年開學季,一群喬治城、喬治華盛頓的年輕校友們,從7月便開始在學校網路論壇張貼公告,提供新生免費接機服務。在兩個月內,這個不到10人的小組,自發地開車往返機場接應了近300名中國新生,又帶著他們到銀行開設帳戶、辦手機號、採買家具。
畢業於山東大學的劉同學,是今年喬治城大學生物統計系的新生。她回憶起8月底抵美第一天,由於事前安排出了狀況,才下飛機就發現沒地方可住,幸好學長在微信群詢問後,立即有位學姊願意接待,還每天為她準備三餐,直到她找到公寓為止。劉同學說:「原本我對美國生活充滿不安感,受到這麼多學長學姊的關照,心裡頓時踏實了,我在中國的父母也很放心。」現在,她和十幾位中國新生每周參加在「河屋」的聚會,「他們成了我在美國的家人」。
代代扶持 華生薪火相傳
華府地區的在職華人,幾乎都是前述兩校的畢業生,尤其是計算機、統計等特定專業在求職上相對容易,許多畢業生在此成家立業。其中有一群年輕上班族,他們在創造自己所定義的美國夢的同時,不忘將留學生「相互扶持」的精神傳承下去,在日常生活大小事上,給予在校生關懷照顧。
每周「打開家」接待中國新生的嚴小姐,兩年前畢業於喬治城政治系,目前在華府工作。當年她也是受到「接機」照顧的眾多新生之一,如今她很樂意再將這份愛繼續傳遞下去。據悉,華府地區還有好幾處像「河屋」一樣的中國學生聚會,例如在維州登樂靈市(Dunn Loring)的鄺夫婦家,多年來每周邀請中國學生來家中吃飯,人數曾多達50人,但他們總能確保飯食充足。
鄺女士說:「每次看到學生們笑臉,我們心裡也雀躍滿足,這裡就是他們的家。」目前在喬治華盛頓念計算機博士的胡同學,每周開車載學弟妹們到中國超市買菜,「這已成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他口中這件「很自然的事情」,一做就是五年。
許多人說,華府精英匯聚,明爭暗鬥無所不在。然而這些來自中國的「社會新鮮人」,卻透露出一股年輕人少有的淡定之氣。他們說,職場競爭在所難免,但中國留學生相互勸勉、彼此鼓勵,才能單純享受生活的美好。從故鄉來到異地,從青澀學子變為成熟上班族,一段段寶貴的經歷,造就了中國留學生懂得珍惜、感恩的性情,回饋也變成再自然不過的事了。
邊留學邊創業 成為時尚
中國留學生人數名列全美前茅的香檳伊利諾大學、印第安納州的普渡大學、密西根州立大學、愛阿華大學、伊利諾理工學院等高校,有一群為數日增的中國留學生,正悄悄進軍美國各領域的創業山頭,準備在異鄉打下事業一片天,實現屬於自己的美國夢。
正在伊利諾理工學院攻讀公共管理碩士的溫林鑫,2013年才從貴州到美國求學。2014年,他與幾個同學一起創立了專門為留學生、上班族「送飯盒」的「飯糰網」(www.fantuanchicago.com),打著「在美國人工費坑爹的地方,讓華人以最優惠價格享受中餐」的招牌,推出「定點定時」的送餐服務。
「剛開始只是不想在學生宿舍訂難吃又貴的伙食,因此發起了送飯盒行動,沒想到挺受歡迎的」。創業一年多,飯糰網的訂戶從不到10個,成長到現在擁有1000多個,七八位專門送餐人員常常調度不過來,溫林鑫也得趕緊開車幫忙送餐。
他經營送餐網站,從剛開始只有五六個送餐點,發展到現有30多個送餐點,正因每份餐盒只收1元外送費,使得飯糰網越來越受希望有「熱騰騰午餐」可吃的學生與上班族喜愛。溫林鑫租住的小公寓作為辦公室,堆滿飯糰網標準餐盒、訂戶贈品、訂單明細。他「期待著最終能夠在美國各大城市,建立送餐網路」。
香檳伊利諾大學電腦系的中國留學生余迪(Di Yu,譯音),則選擇了在中國、台灣都十分風行的卡拉OK俱樂部,作為創業的起點。卡拉OK俱樂部位於香檳伊利諾大學校園附近,名為A PlusVIP Lounge。根據香檳伊大校園報紙The Daily Illini報導,裝潢完成後,它將成為當地規模最大最豪華的娛樂點之一。
因為在美國找不到理想的家具,余迪全部從中國訂製,「一定會讓學生顧客愛上這裡」。「對美國人來說,這種唱歌娛樂方式,是非常新的類別」,余迪說,俱樂部提供各種大小的包廂,每小時收費不會超過40元,顧客享有自己的專屬服務生。
今年5月才從密西根大學取得機械工程博士學位的王博贇,捨棄大公司的高薪工作,創立包括機械電子系統設計、自動控制產業研發的QuantumBots公司,「很辛苦,真的學到很多」。為何找個好工作當上班族呢?王博贇回答,來美國七年,專業的工科學術已經取得一定成績,他更想培養社交能力,累積工科以外的各種知識經驗,獲得家人支持後,他走上創業之路。創業免不了也得承擔風險。王博贇說,時間是最大的風險。目前是以實習生(OPT)身分創業的他,也有點擔心明年的實習許可能否順利繼續。
敞開校門 美大學獲利豐
來自北京大學醫學院的賈亞奇,現在愛默蕾大學(Emory)公共衛生研究所二年級就讀。他參加了學長學弟見面會,學校給他安排了一名來自北京清華的學弟,和他去年剛來美國時一樣:「啥也不知道,什麼也不會。」他和學弟都擔憂一樣的問題:未來能否在美國找到工作。
出自小康家庭的賈亞奇表示,這一代的中國學生生活條件比起以前已大有改善。中國人富了起來來美留學,美國也成了受惠者,因為中國留學生便是美國經濟的一大支撐力量。以私立的愛默蕾大學為例,賈亞奇說,他的研究所學費一學期為1萬5000元,再加上生活費,一年大概3萬5000元左右,折合人民幣將近24萬元,不是一個小數目。同時,現在美國的獎學金非常難申請,他周遭的同學幾乎都是自費生,需要家裡的資助。
據美國國際教育協會(IEE)2014年11月17日發布的「2014美國門戶開放報告」顯示,2013至2014學年度到美國留學的中國學生,人數超過27萬4000人,占全部的國際留學生總人數的31%,遠遠超過排名第二的印度兩倍以上。而另據「耶魯經濟分析」(The Yale Economic Review)季刊指出,在2011至12學年度時,中國留學生貢獻美國經濟的金額高達57億美元。
他表示,最近剛開學,他有名研究所的同學由於在中國的母親重病,因此她付不出學費,想申請辦理貸款,但愛默蕾大學不願幫她擔保,所以貸款遭到拒絕。目前,該校正在幫忙她轉學到學費相較便宜的公立大學,若是此法仍行不通的話,她有可能遭到退學。
家境懸殊 各有各的生活
愛默蕾大學賈亞奇在山西太原長大,非常樸實。他是在中國留學生中,少數在餐館打工的學生。他說,留學生中幾乎沒有人在打工。他指出,沒有人打工,是因為沒有太多的打工機會。有一次,他在微信群中幫忙餐廳老闆發工作訊息,立刻有很多人表示感興趣。他的一名同學便曾和他一起去餐廳打工,他認為,如此更能貼近瞭解美國人的生活和文化。
賈亞奇表示:「中國留學生之間還是挺有差別的。」他們同學中的富二代就不一樣了,「他們啥也不幹,就是到處去玩。」他有名同學就是富二代,常常開著車四處遊玩,暑假回了中國一趟時,還到日本去旅遊,「很會找樂子」。而其他沒車、也沒多餘的錢、又不愛社交的同學,就只能自己待在宿舍裡了,
密西根大學博士學位王博贇說, 身邊的確有一些家境很不錯的留學生,但他們都很刻苦努力,也常常讀書研究到很晚才回家。
伊利諾理工學院溫林鑫還特別澄清自己不是富二代。他說,其實大部分的中國留學生都是來自中產階級家庭,不是「個個家財萬貫,花錢如流水」。
無法適應 轉去社區學院
作為美國教育重鎮,新澤西州擁有普林斯頓大學、新澤西州立大學羅格斯大學等名校,也是不少中國留學生留學的首選。然而面對中美教育差異,許多中國留學生無法適應學習生活,面臨被學校開除、或被迫轉學至當地社區學院(Community College)的窘境。
社區學院一直是美國學生轉入名校就讀的「跳板」,然而現在卻多增加了一個中國留學生「避風港」的角色。陳同學就讀於新州一所綜合性大學商學院,由於英語較差、對於專業也沒有太大興趣,他最大的愛好是與室友一起玩電腦遊戲。在不到30平方米的房間內,一張長桌上擺滿了各種品牌的高端電腦,儼然一個「小網吧」。
由於長期曠課、不交作業,陳同學的成績一落千丈,其上學期成績也遠遠低於學校要求,收到了學校的勸退通知。不敢告訴父母的陳同學,在諮詢了學長學姐的經驗之後,選擇轉學去當地一所社區學院,先保持能夠繼續在美學習的學生簽證(F-1),繼而再尋找轉學或回到原校的可能。陳同學說,之前也聽說有一個學長,因為成績不合格而被迫轉去社區學院,在經過一年社區學院學習之後成功「轉回」原校。他希望以學長的經驗成功「逆襲」,能夠從自己原來的學校畢業,好向父母交差。
面對被迫回國、無法向父母解釋的境地,越來越多成績不合格的中國留學生選擇去社區學院「避風」。許多中國留學生抱怨聽不懂教授講的課程,認為在課堂中無法學到自己想要的知識,甚至開玩笑表示:「反正都是自學,為何還要交學費?」
除了較差的成績,作弊現象也是導致不少中國留學生被退學的重要原因。在經歷了較為寬鬆的學術環境之後,許多中國留學生並未意識到作弊在美國高校的嚴重程度。一名商學院副院長曾在閒談時透露,每年都有幾名中國留學生因為作弊而被學校調查甚至開除。
然而,「前車之鑒」並未引起一些中國留學生的重視:無論是測驗、考試甚至學術論文,谷歌等搜索引擎往往是這些學生們的第一選擇。對於這一狀況,絕大部分教授在入學時的第一堂課上就反覆宣傳,切忌在學術或考試中作弊。
對此,致力於研究中國留學生現況的新澤西學院(College of New Jersey)教師劉亮吟認為,學習吃力的中國留學生轉入社區大學其實是一個很好的方法;對於一些年紀小的留學生而言,社區大學較為輕鬆的環節可以成為他們適應美國學習生活的一個緩衝,或許能夠幫助他們走上正軌。她同時也指出,美國高校應該也要對每年招入的中國留學生負起一定的責任,幫助他們儘快適應在美國的學習生活,而不是將他們作為只會付學費的「提款機」。
不法之徒 向留學生騙錢
隨著赴美留學的中國學生越來越多,以留學生及其父母為目標的騙術也層出不窮。儘管近年來有各類「教訓式」案例作為前車之鑒,但初次獨身闖美國的留學新生及家長還是應懂得如何見招拆招。
喬治華盛頓大學統計系新生張同學透露,她早先在找房子時與「招租」室友的一段視頻通話,險些被騙子用來向她父母騙錢。她回憶說,自己在開學前曾透過網路尋找華盛頓地區的出租房,由於當時她人在國內,其中一個「招租」帖的室友要求先QQ視頻通話。張同學起初對此感到奇怪,但對方以「沒見過面無法確認能否做室友」為由將她說服。然而,在視頻過程中,對方的攝像頭始終模糊不清,最後更因「信號不好」而將視頻關閉。而張同學這邊的視頻一直持續到雙方對話結束,期間對方也未透過視頻向她展示房間,只留下一個網址,讓張同學點開查看更多房間照片。
據張同學介紹,因為對方在通話中顯得對華盛頓頗有瞭解,且該網址與以往充斥怪異符號的詐騙網址不一樣,所以她放下戒心,點進網頁,但頁面無法顯示。她再詢問照片時,對方則藉口臨時有事提前下線。張同學原本以為對方會在第二天如約發來照片,但對方稱已有人訂下房間,不再聯繫。
而在開學一周後的一個周末,睡夢中的張同學突然接到媽媽從國內打來的電話,問她是不是學西班牙語急需兩萬美元學費,一頭霧水的她這才恍然大悟,提醒媽媽不要受騙。張同學說,騙子通過上次那個無法打開的網頁盜走她的QQ號,再利用之前「室友面試」的視頻錄像與她媽媽視頻。騙子還特意將視頻進行模糊和消音處理,並在研究她與媽媽之前的聊天記錄後,以她的口吻謊稱「話筒出了問題,聽不到聲音」。由於張同學此前曾向媽媽透露過學西班牙語的興趣,騙子更以此下手,騙她媽媽說急需兩萬美元報名西班牙語全套班。
好在張同學的媽媽是銀行員工,熟悉轉帳匯款等業務,待查詢騙子提供的帳號之後,發現帳戶是打給湖南郴州的某個人,於是立即打電話與女兒確認,張同學這才發現自己的QQ號被盜。
不少老留學生表示,留學生首先要謹記「不輕信、不透露、不轉賬」的三原則,遇到可疑情況要及時與家人朋友溝通,尋求幫助。這類案件通常是騙子利用父母牽掛海外遊子的心態作案,所以父母心態要平靜,切忌慌亂中作出決斷。出現涉及錢的問題應立即聯繫子女,一問便知,切記不能盲目匯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