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两岸三地百家论坛
关键字  范围   
 
“朋友圈”与“朋友”有多少关系?
“朋友圈”与“朋友”有多少关系?
作者:寇研 | 2015/10/13 5:13:00 | 浏览:1811 | 评论:0

“朋友圈”与“朋友”有多少关系?

“朋友圈”怪象

  朋友圈显然是有过一阵子辉煌的,我依稀记得几年前,一个编辑童鞋兴奋的声音,加我微信加我微信,好玩着呢!然后,我以一个对新鲜事物向来反应慢半拍的人所特有的习惯,慢腾腾给自己弄了微信,又慢腾腾探头探脑溜进去,再慢腾腾旁观了大半年,才终于时不时在朋友圈发一条微信,但好歹我也算“圈内人”了吧。只是等我渐渐适应了隔三差五去圈里溜达溜达,“扫描”一下朋友们的动态,似乎,人们已对微信朋友圈的负面效果颇有微词,近来,便有不少文章发出质疑。

  比如说朋友圈里的点赞:“点赞行为的低成本越来越显示意义和表象的分离。当‘点赞’成为一种下意识的举动时,它的符号性作用大大强化,而行为承载的意义几乎消失。无怪有人认为‘点赞’已经变成‘已阅’”;比如因朋友圈的出现而生成的一种新型的人际交往焦虑,即当你发现自己被熟识的人标注为“不让他(她)看你的朋友圈”时,你是也屏蔽他呢还是假装不知道?而且当你在实际生活中面对他,他的屏蔽行为会不会影响你对他的判断?另外,前不久一则沸沸扬扬的新闻,人大教授与学生的决裂事件,两人的对峙便是从朋友圈开始,最终酿成的社会反响却也在他们的意料之外,两人都说自己的言论是发在微信朋友圈,并不想公开,由此也引发了人们的深思,朋友圈到底是一个公共空间还是私人空间?

  但不管是关于点赞行为的哲学思考,还是突然被屏蔽、拉黑,还是在朋友圈与人对峙,终究都属于日常生活的突发状况,对绝大多数使用微信的人来说,朋友圈只是一个平静的所在。不仅平静,还充满正能量。在这里你能看到各种感恩,惜福,岁月静好,就像童话世界里,没有忧伤,即便有,也是美丽的忧伤。但也就是这股充满活力的“正能量”正在悄悄演化,成为困扰我们精神状态的负能量。

  用来形容朋友们在微信朋友圈的互动,以往有一个很正面的词:分享。蜜月期阶段,朋友圈洋溢着“闲人免进”的小圈子的欢乐,美食、手工、旅行、养孩子的心得,大家在这里交流生活经验、沟通感情。渐渐地,朋友圈的“朋友”范围扩大,领导进来了,同事进来了,客户进来了,亲戚进来了,爸妈进来了,全职、兼职卖面膜的都进来了……朋友圈越来越喧嚣,越来越草木皆兵,若要抱怨一句“今天不想上班”,保不定会给老板留下不好的印象,若要就最近的生活状态来一句牢骚,说不好爸妈的电话五分钟后就打进来。

  渐渐地,朋友圈的“朋友”被精心分成各种类型,只能说正经话的、能开玩笑的、或者专门发给老板让他知道自己很努力的。于是,在朋友圈发一条微信,便会在选择“部分人可见”的名单上折腾;于是,本来是随手发一条微信的简单游戏,逐渐也成了件烦累的事;于是,我们自觉改造了朋友圈的生态,避免说能引起歧义、让人觉得自己过得不好的话;于是,大家争先恐后传播正能量,告诉圈内的朋友,自己生活很丰富,不缺钱不缺爱,每天都很嗨。

  最终,正能量的“传播”,沦为正能量的攀比,分享沦为单纯的“晒”,晒美食、晒对美好生活的感恩、晒旅行、晒恩爱,朋友圈呈现出一片吉祥如意,却与生活中各种疲于奔命的现实,与车奴、房奴、孩奴、穷忙族的真切形象形成强烈反差,造成一种很诡异的撕裂感。但更意味深长的是,这种在朋友圈被PS出来的幸福,亦真亦幻,它并不是完全的造假,只是夸大,只是究竟夸张的成分有多少,旁观者谁也没有把握。比如一家人闷头不语吃了一顿饭,就是一顿饭而已,但若发张PS过的看起来卖相很好的饭菜的照片,再配一句话“天底下最大的幸福无非是每天都能和家人吃饭”,顿时就是高大上的鸡汤了。

  又若当别人在朋友圈刻意经营出的生活样态,正是自己想要的,当人家在世界各地嗨,照片显示各种豪华旅游,你也不知道人家躲在酒店吃泡面不是?即使是这样,这和加班吃泡面还是两码事不是?此种情形下,你哪还有心思去辨别豪华版旅游的真假,或许只剩郁闷和沮丧了吧。正如心理学学者李松蔚先生写道的,“几乎每一个人都可以在朋友圈里找到更好的一种生活,你不会去想这只是一些人把自己生活当中最华丽的一面晒出来,不会这么想,你只会觉得天哪!所有人都在度假都在嗨,轻轻松松就年薪百万,只有我一个人在苦逼地加班。”所以,李松蔚将朋友圈定义为现代人“挫败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来源”。

  凡在我们生活中存活下来的规范、机制、平台,终会多多少少染上形式主义的色彩,朋友圈内泛滥的被PS出的幸福生活亦如是。也许我们该认清这个事实,朋友圈更多是一个“朋友”名义下的社交平台,既是社交,有形式主义,甚至假大空,也就不奇怪了。朋友圈,与真正的朋友无关,与你自己的内心更无关。

相关栏目:『百家论坛
真正抑郁的人一个共同特征:他们比正常人显得更正常。如果你发现自己抑郁了,一定要把自己救上来。 2024-04-16 [105]
“保守主义”大回潮 2024-04-16 [89]
高浓度对话!马斯克VS最大主权基金掌门人:“真实”对于人工智能至关重要 2024-04-15 [64]
大语文时代落幕,数学为王的时代已来! 2024-04-15 [65]
“我教了坟墓一样的班级”, 资深教师的一句话, 撕开应试教育的遮羞布 2024-04-13 [134]
解密老北京八大胡同的前世今生 2024-04-13 [102]
高功能抑郁的12个迹象 2024-04-14 [106]
轻度抑郁症的人,不论大人与小孩,多半会有7句这“口头禅”,希望你一句没有说过 2024-04-14 [146]
不懂熟人政治玩法,是很危险的 2024-04-11 [142]
他们竟然还在歌颂苦难! 2024-04-11 [192]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学术出版巨头Elsevier 彻查433名审稿人“强迫引用”黑幕 :中国33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布局 :中澳政府联合出手打击洗钱和逃税漏税 大量中国居民海外账户遭冻结 :摄影师苏唐诗与寂寞百年的故宫对话6年,3万张照片美伦美奂 :大数据分析图解:2019中国企业500强 张梦然:英国惠康桑格研究所:人体内的微生物与出生方式有关 :美众议院将调查华裔部长赵小兰“利用职权为家族谋利“ :UCLA CCS 2019 Fall Quarter Lecture Series Overview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