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亿人的潜在消费需求是中国扩大内需、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的突出优势。“十二五”这5年中国正在悄悄地经历着一场消费结构升级的“革命”。2015年上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9.5%,创历史新高。估计2015年将超过50%,比“十二五”规划的目标高出3个百分点。由此,中国经济增长格局正在发生两个重大变化:一是第三产业增加值高于第二产业,到2015年6月底,已高出5.8个百分点,以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的形成正在成为一个大趋势;二是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提高,到2015年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60.0%,以消费主导的经济增长新格局的形成正在成为一个大趋势。“十二五”开始的“消费革命”及其蕴藏着的巨大消费潜力,不仅成为中国“十三五”经济增长的突出优势,而且成为中国“十三五”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
消费结构升级是“十二五”“消费革命”的内在推动力。“十二五”中国开始进入到大众消费的新时代,大众需求、平民消费成为这个时代的突出特点。与过去消费结构相比,中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正在由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消费升级、由物质型消费向服务型消费升级、由传统消费向新型消费升级,并且这一升级的趋势越来越明显,速度越来越快。中国新阶段消费结构升级的时代特征,既反映了经济增长中的一般规律,更反映了中国自身转型升级的突出特点。
“十三五”中国正处在形成消费主导的经济增长新格局的历史关节点。首先,“十三五”消费升级扩大的趋势明显。主要表现在:一是目前中国最终消费率为50%左右,比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低30个百分点左右。在这种情况下,担心中国会不会陷入美国的过度消费模式是缺乏根据的。二是消费理念、消费结构、消费模式趋势性变化,即多样化、个性化特点十分突出。例如,现在老年人的当期消费至少有1万亿元人民币的消费需求潜力。但是,由于产品供给短缺、服务水平上不来,年实际消费大概在2000亿元人民币左右。三是人口结构变化、城乡一体化进程拉动消费。四是消费个性化、多样化推动服务型经济加快发展。其次,“十三五”消费总量有望实现倍增:一是预计最终消费率将从2014年的51.2%提高至60%以上,居民消费率达到50%左右。当前,中国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一直处于下降通道之中,由1978年的48.8%降至2013年的36.2%,而政府消费则相对稳定。二是预计消费总规模有可能从2014年的30.7万亿元扩大到2020年的50万亿元左右。第三,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明显提升。到2020年,消费对增长的贡献率将高于60%。13亿人的巨大的消费市场,不仅是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而且将成为世界经济再平衡的重要推动力。
“十三五”要加快推进服务业主导的经济转型。这里,有两个问题需要讨论:第一,服务业主导的经济转型是否有利于现代工业的发展?工业与服务业的深度融合是一个大趋势,制造业信息化、服务化、全球化也是一个大趋势。没有现代服务经济的发展就没有现代工业。发展服务业不是不要工业,而恰恰是在新一轮工业革命和产业变革下通过发展以研发为重点的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带动新兴工业的发展。第二,拉动消费是否有利于扩大投资?从短期看,投资是有可能促进经济增长的,但从中长期看,投资必须有效地转化为消费,才能形成真正的增长动力。就是说,扩大消费,有利于推动投资转型,有利于拉动有效投资。
以转型改革破题服务业主导的转型升级。“十三五”中国正处在工业化的中后期,推进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的产业变革,不仅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内在需求,而且是释放巨大消费潜力的关键所在。首先,服务业市场全面开放是重点。服务业市场开放既是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又是市场化改革的战略重点。改革开放37年来,工业部门绝大多数领域的市场已经高度开放,但服务业领域市场开放严重不足,服务业难以利用国内社会资本和外资做大“蛋糕”。其次,以结构性改革破解服务业发展的结构性矛盾。这需要加快打破结构性矛盾带来的掣肘,加快推进财政、税收、金融、教育等结构性改革。第三,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为重点加快公共服务业市场开放。随着全社会公共产品需求全面快速增长,以政府机构和事业机构为主的传统公共服务体制难以为继。以政府购买服务为重点加快公共服务业市场开放,充分利用市场力量、社会力量扩大公共服务供给,争取使政府采购规模占财政支出比重从2013年的11.7%提高到2020年的15%~20%,服务类占政府采购总额比重从2013年的9.4%提高到30%左右。
中国正处于转型变革的关键时期,观察中国、分析中国,不能看短期,而要“明大势、看大局”。“十三五”中国基本实现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的经济转型,将释放巨大的消费潜力与巨大的增长潜力。这是大势,是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