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二十五日,臺灣光復節,似乎都被大家遺忘了。《開羅宣言》 是第一份確認臺灣是中國領土的具有國際法效力的文件,為戰後處理臺灣問題提供了國際法依據。 光復後,蔣介石執政時的經濟成長率,平均超過6% ! 國民所得增加了213.14%。也是一代代年輕人用青春與勇氣打拼出來的盛景,是個物質條件艱困、滿懷希望的歲月。卻是民進黨急欲抹去的篇章,國民黨故意淡忘的記憶。台灣有一個亟需制衡的民進黨就已經夠不幸,又何需一個喪失理念「民進黨化」的國民黨?
民進黨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從未為貪腐道歉、壟斷媒體、煽動民粹「製造矛盾、擴大矛盾、利用矛盾」,固化恐中、反中、拒中的認知基模。環保民粹化,和閉關鎖國阻礙兩岸經貿交流,動亂台灣,經濟成長因而滯緩!2016執政後的民進黨作為“政策源頭"是影響台灣的重要政治引領力量;若依民進黨目前的兩岸政策失調,和台灣當前的政治情況,則有關貨貿,兩岸互設辦事機構,甚至是台灣參加區域經濟整合等事的想法和主觀期望,在客觀上幾乎沒有實現的可能。尤其是面對TPP與RCEP的加速組成,台灣產業經濟所面對的衝擊乃是立即且全面性的。台灣焉能不沉淪。
近年來,台灣在兩岸問題上一直缺乏什麼是「操之在我」、什麼是「操之在人」的判斷力, 隨著中國大陸經濟崛起,其政治、文化、軍事對全球影響與日俱增, 台灣還能握有多少主動權?事實就是中國大陸已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目前看2016年民進黨可能執政,如果蔡英文表面上承認九二共識,但她提拔的人都是搞台獨的那一套,那也很可怕。兩岸關係必將大逆轉,兩岸和平發展大局不再,兩岸合作將受到很大影響,未來兩岸能否持續對話促進共同發展都很難讓人樂觀。如果兩岸對話的基礎一旦坍塌,將是台灣的災難。安全問題在經濟和政治上的不確定性增加,令人深憂。
大陸崛起後,台灣的選擇已經愈來愈少,分裂的台灣不但無法成長,也不能團結爭取最大的利益和機會,更沒有能力抗衡來自國際大環境的衝擊和大陸崛起的壓力。台灣現狀非常艱困,企業創新能力不足、經濟成長趨緩、利益團體壟斷與特權關說立法造成所得分配不均擴大、民粹當道政府治理能力退化,財稅、人口、人才、移 民、教育、經濟、產業、國防政策千瘡百孔,2013年6月兩岸兩會簽署了服貿協議,但因太陽花運動至今未生效,也影響到貨貿協議的協簽。國家幾乎到了無法治理的地步。政府效能低落問題存在許久未解決,也體現在剛出爐的世界經濟論壇(WEF)全球競爭力報告當中。台灣競爭力已下滑至歷史新低點,報告中直指,在台經商最大問題在於政策不穩定、政府效能不彰與創新動能不足,而產學界也一直認為政策效率不彰是產業發展一大阻礙。
蔡英文的南向策略面臨著很多可見或難測的風險,許多國家經濟基礎薄弱,投資環境不成熟,是台灣資本和項目所要面對的不利因素;同時,民進黨的投資策略是政治意志往往代替風險評估,這種情況必須改變。蔡英文必需瞭解到無論是南向或西進都是一個重大的政治決策,但實施的過程,特別是談判、立項和管理都必須是非政治化的過程,決不能把具體的項目作為政治任務,否則就難竟其功。
蔡英文也提出亞洲矽谷計畫,台灣與其他亞洲國家競爭,優勢條件為何?如何發揮?劣勢為何?如何彌補?都應先進行客觀的分析,才不會流於畫大餅的競選口號。如果未來民進黨政府仍然拒絕開放陸資及大陸人才入台,就不能在亞洲群雄中脫穎而出,建構台灣成為亞洲矽谷。
延宕4年的《貨貿協議》若能在今年底衝刺達陣,台灣產業界起碼可以獲得和南韓相等的關稅待遇,平等進入大陸市場競爭。否則,不僅進入市場「矮人一截」,在面對大陸自主供應崛起、壯大的關鍵時點,也會喪失融入大陸自主供應鏈契機,讓台灣永遠被邊緣化。蔡英文推動“經濟台獨”,無視理想與現實之間的距離,最後產業自求多福,只好選擇出走,屆時台灣經濟將萬劫不復。
期盼台灣未來執政者能以“共商共建共贏共享”的理念處理兩岸關係。兩岸關係當然對台灣的經貿發展潛力有極大關係。兩岸關係如果走回到李登輝時的戒急用忍台灣的經濟就會被完全邊緣化。看看現實的英國是如何想與中國大陸做經貿交 流。連同情台灣的某些歐盟官員都說台灣想和它國簽FTA則絕對先要搞定大陸,否則其他國家也不會和台灣先簽的。在大陸推進全球共同發展時,地區和全球情勢均將更不利於台灣。
代表中國國民黨競選的朱立倫近期將訪美,美國對台灣大選應會有最新態度。美國自然會傾向較符合其利益,能穩定台海情勢的人選,蔡還能不能穩穩獲得美國支持就難說了。蔡英文的問題是在於一旦當選無法處理“一中”與“台獨",就無法積極順著有大陸因素含量的現行國際秩序朝著有利台灣經濟的方向發展。
今日區域經濟整合已是趨勢,經濟是兩岸最牢固的紐帶。國民黨又該如何把8年來視為資產的「兩岸政策」繼續增值?而今大家對台灣將更陷入孤立困境的焦慮在增加,心情一如胡適曾在國共內戰時所寫「不眠憂戰伐 無力正乾坤」五言短句言簡意賅地道出對時局的關切與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