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技动向学人动向
关键字  范围   
 
大陆性学家方刚:通奸出轨与换偶是人性不是犯罪
大陆性学家方刚:通奸出轨与换偶是人性不是犯罪
2015/10/25 11:27:57 | 浏览:2201 | 评论:0

大陆性学家方刚:通奸出轨与换偶是人性不是犯罪
因从小被压迫的生活经历而开始关注性和性别研究的方刚,开办了首个“男德班”。虽然只招到两人但他觉得重在理念倡导。他说男性气质不只阳刚、霸权一种,男性需反思并改变做个“暖男”。他认为性人权高于道德,通奸、出轨和换偶都是人性,不能简单归为犯罪。

  “男德班”招上两个学员 完全超乎预期

  问:十一期间,您在北京办了一个“男德班”,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听起来会让人很快想到去年火极一时的“女德班”。

  方刚:最简单的道理,如果不是叫这个名字,你会来吗?

  问:您为什么要办“男德班”?

  方刚:大部分人认为,男性就是性别不平等机制的既得利益者,在性别平等运动中,你要做的就是检讨、改变。但男人一定要阳刚,一定要事业成功,一定要主宰支配,一定要大男子汉,一定要性格、能力强,这些标准一定程度上对男性不是压迫吗?

  我们就是要告诉男人,首先要反思你的男性气质,意识到传统男性气质对你有哪些压迫?那些压迫给你、你的伴侣、孩子带来什么伤害?我们虽然教带孩子、做家务,但我们最关注的是理念。对自身有了反思,男性才能真正参与到性别平等中来。

  我在微博上吆喝了两个多月,17名学员中仅有两人是缴费报名,其余都是白丝带志愿者。

  问:“白丝带”是个什么样的组织?

  方刚:我自己做性别研究,其中很重要的一块儿是关于男性的研究,在中国在整个性别研究界都是完全空白的。现在除白丝带之外在中国做性别平等参与的男性非常少。

  2010年我办了“白丝带”热线,2013年成立了“白丝带”志愿者网络。

  “白丝带”是从加拿大“舶来”到中国的民间组织,主要从事针对性别暴力施暴者、受暴者、目击者的热线咨询、团体辅导,同时进行反暴力学术研究、社会倡导等活动。

  问:您有没有注意发布招生的微博下面的网友评论都是什么内容?

  方刚:根据网名和头像判断男女网友的话,男网友留言时多有不屑或质疑,比如说“这还用学?男子有财全交妻就OK了”、“中国女人只要好好洗衣做饭生孩子就行了,男人们想干啥而且怎么做都是对的......给男人开什么培训班啊,难道不是该给女人开么?”,而少数支持者则大呼“希望方老师能帮忙治一治直男癌”、“男德班应该改名为男神班!”

  不过这些都在我意料之中。

  问:开班前您的预期是多少学员?

  方刚:我想的是一个也招不上来,所以有两名缴费的学员已经超过了我的预期。如果那么好招,就不需要办这个班了。

  媒体评论文章大多偏否定才是最大挫败感

  问:您所说的传统男性气质不止局限于中国男人吧?

  方刚:世界上各种工业社会需要的男人气质都是这样。在西方来说已经做了几十年的男性参与有了很大改变。

  所以我们要在中国做改变,招上来算成功,招不上来纯当倡导,目的就是更新理念并传达出去。

  “男德班”的叫法其实是为了引起媒体关注,但实际上开班前媒体的报道也并没有带来学员。

  后来很幸运,我们找到了一些赞助,这个班最终办成了。我还招来了15个白丝带网志愿者。所以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宣传倡导。

  但让我挫败的是网站、报纸的评论文章,这半个月里有近20家媒体发表评论,正面肯定的目前为止只有两家,剩下的都是否定。

  问:媒体评论文章否定的观点是什么?

  方刚:有一种少数观点是男人本来就该大男子汉。

  多数观点是男人培养要从小培养、社会培养、制度培养、社会舆论倡导培养,不是“男德班”能培养出来的,也不是三天能培养的。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否定的评论的声音?我觉得这些评论的作者清一色是男性。当然另外两篇写正面支持的文章也可能是男性,因为男性当中也有一些性别平等思想。但主流男性,尤其是有话语权的男性,更反映出男性的社会性别意识现状,也更需要所谓的“男德班”。

  全世界妇女的解放运动进行了200多年,性别平等仍然没有实现,男性角色的改变不会一夜之间完成,当然也不是三天完成的,要经过了几十年、几百年的努力。

  男性角色改变会带来整个社会环境的改变

  问:男性角色改变带来了整个社会的改变,能否举个国外的案例?

  方刚:最简单的例子就是瑞典。瑞典上世纪70年代社会民主党开始执政,左派想推男女平等,其中有个举措就是政府出钱鼓励男人歇侍产假,开始实行时没有男人歇。瑞典政府便推动了一个“男德班”。

  到了2000年初,瑞典90%多的男人都会歇侍产假,50%左右的男人歇后面男女互选的产假。

  瑞典现在是全世界性别平等指数最高的几个国家之一,大量女性参政议政,这在30年前是没有的。

  男性的改变带来了女性的改变,带来了整个社会环境的改变,与之相伴的是性别歧视、性骚扰、性暴力急剧降低。

  父亲角色缺失甚至家暴对孩子未来影响大

  问:“男德班”有哪些课程设置?

  方刚:整个课程设置围绕平等来做,男性参与的核心就是促进性别平等。在家庭中表现是关爱伴侣、带孩子、做家务。在公领域的表现就是反对性骚扰、促进职场的非歧视等等性别平等的努力。

  我们通过做游戏来认识社会性别刻板印象,比如每个人分别说出5个分别描写男人和女人的成语,这个很容易。再说5个既写男人又写女人的成语就变得困难了。

  每个人讲述自己从父亲那里接受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几乎在场的所有人都受到过来自父亲的伤害,肉体暴力或精神暴力。大家一起把消极方面写到纸条上,撕碎,踩到脚下。

  问:在父亲的影响中,消极和积极因素的比例是多少?

  方刚:17个学员中有一两个人分享的是正面的影响。负面影响中最常见的就是在孩子的成长中缺席,基本不管,不给精神支撑,对孩子的人生没有引导作用。暴力普遍存在,不一定是打孩子,而是精神暴力,甚至疏忽也是暴力。

  问:那么学员反思的如何?

  方刚:有个学员讲,自己年轻时是一个笑笑魔,特别和蔼。工作后当了一名中学老师,别人说你不能总是笑咪咪,没有威严感,男人就要非常严肃,这样才像男老师的样子,学生才会相信你。然后他就调整成功了。

  后来他女儿长大了,他发觉女儿愿意跟别人说自己的心事而不跟他说。问到原因,女儿回说“你一天到晚都板着个脸,谁想跟你说话呢。”

  由这一点反思看,当时那个男性角色破坏了他,连女儿都不敢不愿跟他亲近。

  丈夫在性生活中普遍忽视妻子感受


  问:“男德班”的培训当中还有一门课程是“男人怎样做才能让伴侣对性生活满意”方面的过程。学员们表现如何?根据您的了解,在婚姻生活中,男人在夫妻生活方面是什么样的状况?

  方刚:学员中大多是心理咨询师,受过性教育培训。最开始让学员们上台画出“男女的性反应周期”和“女性的阴蒂示意图”,结果只有一个老师上来画,别人都不知道。

  在关心伴侣的性感受方面,也有关心的,但普遍来看还是差些,有的男人即便关心也不是真正为了伴侣的愉悦,可能是为了自己表现得更男人一些。

  这个课程设置是想传达拥抱性的美好,开放自己的身体。讨论性和谐,不希望会变成性压力。我们批判的其实是男性必须扮演性强者这种观念。

  问:“男德班”要培养的好伴侣好爸爸是什么样子的?

  方刚:男性参与的核心是促进性别平等。如果男人阳刚,霸权不可能是性别平等。实际上根本要从改变男性气质做起。

  比如有关伴侣的环节,通过互动来讨论如何沟通,不使用家庭暴力,还有性生活方面的内容。

  好爸爸方面,包括如何照顾孕妇,如何陪伴侣进产房,怎么带孩子,从一开始的细节入手,喂奶、换尿布、换衣服、洗澡等等,然后是如何跟孩子沟通。我们不要严父的形象。

  我们设计了从小学到青春期整个交流时应该注意的事项,后面还做了一些情景设计,比如孩子考试不及格,回家后怎么办?孩子淘气打架怎么办?一个好的父亲应该怎么跟孩子相处、怎么沟通。

  还有一个版块是职场,但时间紧张没用上。

  从小被压迫排斥引发自己关注性别平等

  问:您从什么时候开始关注性别平等?为什么会关注性别平等?

  方刚:我对自己的性别觉悟是1997年吧。特别偶然的接触到女权主义后茅塞顿开。

  那时候读了一本女权主义的书,特别激动,在屋里走来走去,就是一种被点燃的感觉。我从中看到的是平等,不仅仅是男女的平等,是人与人的平等。

  平等、人权、博爱、民主、公正,这恰恰是女性主义的内核。我由女权主义开始,因为我自己的成长经历是不平等的。

  在性别学界,比方说整个人类社会,政府对百姓就是男人对女人;美国对伊拉克就男人对女人;警察对犯人就是男人对女人。整个社会的机制就是复制了男女不平等的机制,人类对大自然就是男人对女人,去奴隶自然、破坏自然。

  问:为什么您从小就会被压迫被排斥?

  方刚:因为我的“黑五类”的家庭背景。文革后期,都在打我斗我。7岁时我就被同学斗,这种心理创伤伴随了很多年,20岁的时候说话还结巴,那时走在街上对面过来一个同事,我都低头不敢正视,不敢打招呼,特别自卑。

  我介入到性别研究之后找到了人权的理念,从女权找到人权。后来我开始读人权方面的书,我看别人被压迫就会感同身受。

  最早接触到同性恋,我就特别激动。

  当时做记者,采访了一些同性恋后写了第一本书《同性恋在中国》,1995年出版。我觉得他们的处境跟我幼年的经历有一致的地方,就是被压迫。

  后来我做其他性少数方面的研究,都会非常鲜明地站在人权立场上,还写过《裸体主义》等。

  家暴具有家庭传承性


  问:通过白丝带志愿者网络这边了解到的情况,家暴在现在社会的家庭中是什么现状?

  方刚:家庭暴力就是性别不平等最典型的表现之一,家庭暴力包括:肢体暴力、精神暴力(言语暴力)、性暴力、经济控制、行为控制,等等。人们通常注意的都是肢体暴力,而对其它类型的家庭暴力形式有所疏忽。比如很多人认为伴侣之间有做爱的义务,从而对于一方强迫另一方发生的婚内强奸(性暴力)视而不见;有人以爱的名义,不让伴侣与异性朋友交往,甚至不让外出,这便是行为控制的家庭暴力;非常苛刻地控制伴侣的日常开支,是经济控制的暴力。

  我们已有的统计显示90%是男暴女。

  家暴有传承性,通常施暴家庭会一代代传,我们有调查统计传承占70%左右。

  我们都是从原生家庭中学习如何做人。比如说父亲告诉我打孩子,我就接着打孩子。告诉我要打老婆,我就接着打老婆。

  也有少数人觉悟,像我们这次来 “男德班”的有一个小伙子就想改变,他就是家暴妻子四年多后来觉悟到这是不对的,他说自己也是父权制的受害者,传承了暴力。

  这个小伙子清楚地记得六岁之前,父亲并不打他。直到有一次父亲的朋友来家里串门,炫耀般地讲起自己教训儿子的过程,儿子一犯错,就罚跪。他的父亲就学到了这个“知识”,便用在他身上,犯错的时候,开始罚跪和吊打。

  问:您觉得施暴者有救吗?或者说家暴能根除吗?

  方刚:参加了“男德班”就有救。性别暴力的真正根源在于不平等的社会性别关系,理念需要慢慢更新,甚至需要一些触发点。自我主动寻求帮助的很少很少,所以我们要有文化倡导。

  政府应该强制男性进“男德班”学习,不强制的话,至少要纳入倡导体制,社会倡导加上媒体舆论倡导。

  我们也在尝试寻求政府的合作。

  大众接受多元的男性气质不能只靠花样美男唱唱歌

  问:在您看来,大众对两性角色的认识误区在哪里?

  方刚:过去一说就是男人阳刚,女人温柔,把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简单对立。实际上,男性气质各式各样,甚至有学者认为,有多少个男人,就有多少种男性气质。但社会大众仍没有普遍接受多元的男性气质,这种观念不是靠几个花样美男出来唱唱歌就能改变的。

  我们理想的性别其实跟理想的情爱一样,是多元的。

  每个人做到自己就好,1万个人有1万种性别,不是男人、女人、跨性别三种,他是什么性别,尊重他的选择就好,不要去排斥。

  比如说小男孩喜欢刺绣,不可以吗?发掘自己的生命潜质,让他自己认识到多元的世界,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不应把通奸说成一个罪名


  问:2008年,您带领一批学者评选“年度十大性与性别事件”,7年过去了,您觉得民众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有什么变化?

  方刚:比较有趣的一个变化,是对于拥有权力关系差异的性,公众的态度在变化。3年前,对于官员情人的问题,社会是骂声一片,包养、权力、腐败。当时我们就提出来,一定要到具体情景中,看他有没有利用权力要挟、牟利,有的话当然不可以。但一个领导和一个下属,或者说一个老师和一个学生就不能正常相爱吗?名人相爱我们就说是经典的爱情故事,普通人就一定是性骚扰吗?

  问:最近媒体报道山西一女市长与多名上下级长期保持情人关系,标题还被做成“通奸女市长”。

  方刚:关于用私生活来处理官员这个事,我觉得要处理的是官员在权力当中的腐败,如果没有权力腐败,顶多是他们有私情,就不应该用公权干预。更不能把“通奸” 说成一个罪名。“通奸”本身加引号,不是罪名。罪名是因为这个事情之后对于公共利益的伤害。如果那两个人没有权钱交易呢?就算有,你也不应该盯着他们两人床上的事情,即不应该因为这二人上床而处罚他们,应该因为侵犯公众利益处罚他们。

  社会上当然有主流道德,但是主流道德不一定都是对的。而且我们社会应该倡导尊重人权的,肯定多元的道德观。

  性人权高于道德 不能用主流道德要求少数人

  问:在中国为什么谈性色变?

  方刚:因为中国人谈到性都会和道德捆绑在一起。如果用道德,总是会处于困惑当中。因为你发现这个符合道德,发现别人说的不符合道德。

  我说道德跟性无关,不应该跟性绑在一起,或者有人说让性道德见鬼去吧。我觉得考虑性的问题只有一个标准,就是人权的标准。

  如果用人权来分,一切都解决了。购买性服务服务人权吗?符合。出卖身体符合吗?符合。换偶符合吗?符合。强奸符合吗?不符合。用性人权标准来衡量,全都解决了。用道德标准衡量就纠结。

  问:您做的研究跨界比较多,性教育、反暴力、男性参与、性人权、性少数。性人权指的是什么,如何看待它和道德的关系?

  方刚:其实背后理论基础都是人权理论,涉及性和性别平等,在我看来都是性别研究。只不过我创造力比较强,所以能涉及到很多点。

  性人权理论是指人权至高无上,这是人类核心价值观。人权包括性,性肯定是人权、身体的一部分。

  我的身体我做主。我认为,性人权高于道德。道德一直处于流转变化中,而且每个人对道德的定义不一样,不能用主流道德要求少数人。道德应该律己,不宜律人,但侵犯人权是不可以的。

  问:您现在做的一个研究是关注残障人士的性教育吗?

  方刚:对,现在开始关注残障,这是长期被空缺的一块,找本资料看都特别困难。最近国际残联在中国推动残疾人的性教育,他们找我去讲课,我就关注了一下,觉得现在做的不太好,应该有更好的性教育。

  我觉得残疾人不仅要尊重人权,还要尊重公正原则。什么公正?公正不是平等。你看有幅画,一面高墙,一个高个子,一个中等个子,一个矮个子。高个子站着可以看到外面,矮个子什么都看不到,只能看到墙。高个子在这,这叫公正吗?这不叫公正。但是后来矮个踩了椅子,矮个看到了,这叫公正。残障人的性一定要有这样一个理念。但现在没有人提出,我在呼吁这个事情。

  残障人应该享有什么样的权利?应该享有购买幸福的权利,还有被提供性看护服务。

  外遇方伤害配偶的是情感价值观和道德感

  问:那么在现实生活中,一对夫妻一方有外遇了,另一方会觉得被侵犯被伤害。您怎么看?

  方刚:2000年《婚姻法》进行了一次修改,焦点就在于要不要有配偶权,就是对性的忠诚。人对自己的身体有支配权,因为结婚,就规定一个人的某个器官只有另一个人拥有唯一使用权,那就侵犯了他的人权。争的结果是妥协了,没有明确写配偶权,但有相互忠诚的义务,司法解释是道德倡导。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德观,从没有统一过,每个人都是互相伤害。

  从感情的角度,一方有外遇,当然伤害了配偶,但是我们要意识到这个伤害的是什么?伤害的不是他的人权,而是情感、价值观和道德观。每个人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不一样,没法保护。这要当事人自己做出决定,你是接受、容忍,还是反抗。

  问:如果真的都用人权来衡量,社会不会乱套吗?

  方刚:不会乱。每个人做他自己,又不侵犯别人的权益。因为侵犯别人就侵犯了别人的人权。每个人个性充分地张扬,这才是人类最理想的和谐社会。每个人快乐地使自己的生命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不只是在性领域,这个社会才最和谐。

  我们关于和谐有两种观念,一种观念是不许你不和谐,不许你异类,不许你另类。

  还有一个观念就是大家所谓百花齐放就是自由地做自己,但前提是不能侵犯别人。

  看和谐的时候要从统治者的角度看,那可能前者更好。但是从个人角度看,后者更好。

  所以有人说,国家权力、公权和私人生活离得越远越好。私人生活跟公共事务没关系,只要不侵犯公共利益即可。

  传统爱情观和性教育害人无数 就要颠覆和改变


  问:过去我们以为出轨、外遇才是离婚的根源,但现在发觉有些夫妻并没有出现第三者也会离婚,原因是丈夫不肯不愿和妻子沟通交流。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方刚:传统男人大多会不和妻子交流沟通。以前女人不是有一些骂男人的话吗?“八竿子打不出一个屁来”。这还是我们说的霸权主义的支配的男人气质,男人是一个硬壳裹着。

  出轨是最不值得离婚的事,我们做婚姻培训,我讲的就是出轨是最不应该离婚的,你离了,下一个还出轨,然后那个男人也未必忠诚你。

  而是要看两人的感情,还有没有亲情。出轨跟爱情没关系。出轨就不爱我了,这是多数女人的错误认识。

  我们的性教育就要改变颠覆传统的爱情观,颠覆传统的爱情观是指爱情多么忠贞伟大,至始至终海枯石烂。

  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女大学生因为失恋想不开就去自杀,传统的性教育要负责,他们把爱情忽悠得太高了。

  真实的人生、真实的情爱是多元复杂的,恋爱,分手,移情别恋,多角恋,都很平常。

  错误的情爱观对女人的伤害特别大。还有些成本不只在亲密关系当中,可能她一生的定位都改了,因为女人觉得婚姻爱情对她最重要,这不是传统文化教育毒害的后果吗?

  我们现在也要改变男人的想法,如果一个女人承担了全部养育孩子的责任,那么就有一个男人无法体验为人之父的滋味。

  这就是改变男人角色,同时改变女性角色。我们以往的性别教育、性别平等运动都是女人怎么样,不理男人。但是女人再想怎么变,男人不答应,你想这事能变得了吗?女人回家说我们应该平等地分摊家务,男人不干,那怎么办?

  所以我们现在要教育男人,改变男人,这样才有可能真正的性别平等。

  一万个人就会有一万种亲密关系 只要没侵犯人权

  问:那么您觉得理想社会的亲密关系应该是什么样的?

  方刚:未来的人类社会亲密关系,我觉得1万人有1万种亲密关系。有人就单身一辈子,有人同居终身相守,有人是三个人在一起过得挺好。

  现在,一夫一妻制被认为是唯一道德的亲密关系。实际上一个理想的社会,不应该仅有唯一一种被认为是道德的亲密关系。每个人的选择、理念、生命体验,都不一样。我觉得理想的社会应该尊重不同方式的亲密关系。所谓和谐社会是每个人能够有自己想要的方式生活,而不是所有人都朝一个方向行走。

  人类的亲密关系多种多样,两人在一起时间久了也有可能没有性欲,现代社会就是这样。这就需要用别的方式来弥补。一夫一妻制早破产了,恩格斯就说没有成功过。

  我写过一本书叫《换偶者》,就说很多伴侣出去换偶。

  问:您是否认为换妻会对婚姻造成影响?

  方刚:会的。很多受访者表示说,会对他们的婚姻会造成好的影响。我做换偶研究三四年间,访问了约三十个受访者,他们都说换偶使他们的婚姻关系更加亲密无间,感情更加牢固。

  一个受访者说,换偶之前,他们夫妻睡觉时背对背,换偶之后他们要抱着,拉着手睡。

  另一个受访者说:换偶后,连散步的时候太太都一定要叫上他,二人一会儿也舍不得分开。

  问:也有声音说放纵身体犹如野兽,是文明的退步,您怎么看待这种人权保护和身体放纵之间的关系?

  方刚:性的自由真有那么可怕吗?真是野兽吗?至少在我看来,性自由是天使,反对性自由的人才是野兽。 尊重个人性选择才是文明进步,打击别人的性选择才是文明退步。

  所谓人权保护,是说,个人有权利选择自己的行为方式。换句话说,即使“放纵是野兽”,只要这野兽没有强奸别人,那也是他的权利,别人无权说三道四,更无权把这野兽抓起来。换偶,没强奸别人,也就不是野兽。

  问:那您对真正达到性别平等的目标是乐观还是悲观呢?

  方刚:要说悲观也挺悲观。瑞典经历了三四十年,妇女运动解放用了200多年,也远没有实现完全的平等。我乐观的是我觉得能做这件事。对于长远的文化改变,我刚也说了,我不幻想在我有生之年看到特别大的改变。但这就是慢慢的推动文化的工作。我们做很多很难一下子改变。
相关栏目:『学人动向
普林斯顿教授“辛辣”点评中国学生:一个普遍的「坏习惯」阻碍了他们的长远发展 2024-11-16 [96]
朱民:中国经济将面临巨大的结构性变化! 2024-11-06 [398]
巫宁坤:活下去,并且“在日暮时燃烧咆哮” 2024-11-04 [438]
周其仁:中国经济高位下行的根本原因 2024-11-03 [467]
张维迎:让我最痛心的是社会变得如此虚伪,如此假话连篇 2024-10-31 [569]
达龙·阿西莫格鲁:制度视角下的中国未来经济增长 2024-10-31 [523]
钱满素:献身精神本身不足以成为一种美德 2024-10-31 [521]
战争琐思录(一):关于诺娃 2024-10-31 [521]
​“中产阶级气质”批判——关于当代中国知识者精神状态的一份札记 2024-10-27 [684]
后生可畏!这位华裔才俊掌控着全球顶尖公司AI模型训练! 2024-10-21 [775]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中国33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布局 :中澳政府联合出手打击洗钱和逃税漏税 大量中国居民海外账户遭冻结 :摄影师苏唐诗与寂寞百年的故宫对话6年,3万张照片美伦美奂 :大数据分析图解:2019中国企业500强 张梦然:英国惠康桑格研究所:人体内的微生物与出生方式有关 :美众议院将调查华裔部长赵小兰“利用职权为家族谋利“ :UCLA CCS 2019 Fall Quarter Lecture Series Overview 谭晶晶:美国科技界高度关注中国科技创新进展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