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莫让落后制度和不良的风气拖了中国科学发展后腿,更不允许污染国际“柳叶刀”。
国际科技论文被视为一国科研实力的象征。能在《柳叶刀》《细胞》这样的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是很多学者梦寐以求的事情。但是最近,一条“今年中国近百篇国际论文轮番被撤,‘海归’充当‘枪手’”的消息却深深刺痛了中国学术界和公众的神经。
很长时间以来,抄袭剽窃、弄虚作假等学术腐败行为在中国已是屡见不鲜。此次撤稿事件更再次表明中国浮躁的学风、失范的学术,以及不端的学术行为已经变得更加复杂多样,而且这种风气已经延伸到了海外。
中国学者对国际论文的盲目崇拜,仍然根源于科研评价体制的不合理。从施一公、饶毅出局院士,到“三无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奖,中国现行科研体制和院士制度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打脸”。而一些人一些机构之所以敢大肆妄为地走捷径捞黑钱,与中国相关法律和监管机构的缺失不无关系。要知道,在美国等知名大学里,学术造假基本就等于自断前程。
不过,从另一方面来看,国际学术的纯粹和至上也显然被过多的物质因素所裹挟。根据《美国科学院院报》数据,2012年关于论文欺诈或疑似欺诈的统计显示:美德日排名前三,中国仅排在第四。国外业内人士还透露,有些外国杂志就是靠着中国投稿人的投稿费养活的。出版方有人“放水”让“黑论文”得以发表,也说明即使在最权威的国际期刊内,依旧存在着见不得光的腐败和内幕交易。
不可忽略的是,中国科学界的学术不端现象并非主流,不能因撤稿否定中国科研水平的总体提升和对世界的贡献。现在,中国人不仅开始拿诺奖,也开始不断获得其他国际科研奖项,这是令人欢心鼓舞的。此外,中科院最新报告还提到,中国在16个研究前沿中核心论文数居首位,在一些重要前沿跻身世界先进行列,但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距离。
如今,中国新一轮构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蓝图已出,要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势的学术体系,中国科研力量也正以积极的态势进军国际前沿,因此,大刀扩斧地改革势在必行。切莫让落后的制度和不良的风气拖了中国科学发展的后腿,更不允许污染国际“柳叶刀”。